备课,不走形式求高效(转)
(2023-07-16 16:41:04)分类: 他山之石 |
备课,不走形式求高效
来源:教育时报 作者:王林波
电视机是用来收看节目的,不是装饰品!简单的话语却引人深思。想想我们时常被查到的教案吧。“教参上明明要求七课时完成,你怎么能只用五课时?”“别人的教案写了五六页,你的还不到两页,工作要认真才行!”“教案要保持整洁,你看你的教案,这儿画的,那儿改的,上级领导来检查,多难看!”也许听到如此评价的教师绝非少数。 备课的外显成果之一——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服务的,它的使命绝对不是接受各级领导的检阅!教案并不是备课的全部,我相信只要用心、精心,一段教学思路的记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次课前的交流讨论,一个课件或教具的制作,都是备课。能上出好课,备课又何必拘于一格? 备课,潜心钻研是基础。没有吃透教材,没有很好地领会编写者的意图,要备出好课是不现实的。备课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加强个人研读,细读文本,深入探究。 备课,博采众长是关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加强交流不可忽视。每位教师的性格、学识、经历各不相同,对于同一篇课文的处理也不尽相同,如果能捕捉到他人设计的闪光点,用自己思维的丝线连接起来,那不就是一串熠熠生辉的珍珠吗? 备课,凸显个性求发展。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主阵地,因此,博采众长的成果还需要与本班学生的独特个性相融合,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和措施,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彰显生命的活力,才不会“虚假繁荣”。当然,也不能无视自身的存在,课堂需要教师的组织与调控。只有那些与“双主体”相交汇的金点子才会在课堂上闪现光芒,赢得掌声。 教案不能在一堂课结束后就寿终正寝,教师要学会思考,善于反思。一堂课下来,一处精彩的设计也许会让你久久难以忘怀;一个意外的插曲也许会让你耿耿于怀。精彩处的良多感怀、失意处的深入反省都应该呈现在教案中,并落实到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才能促进师生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