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是哪里?苏丹旅游文化风俗知识了解

标签:
苏丹旅游苏丹攻略苏丹指南 |
分类: 出境游推荐 |
苏丹是一个由南向北凹陷的盆地,在尼罗河的上游地区,东临红海和埃塞俄比亚,西面靠近中非共和国,南与乌干达等国家交界,北面与埃及接壤。苏丹的南部是草原沼泽,中部是草原,北部则是台地。苏丹的东部还有一个在世界上较为出名的努比亚沙漠,西部有科尔凡多高原和达富尔高原,其中南部的基涅提山海拔为3178米,是全国的最高峰。
苏丹是世界上最热的几个国家之一,它的首都喀土穆是世界上著名的“世界火炉”,全境属于热带沙漠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苏丹天气炎热干燥,每年的6~9月达最高温度,气温可达到40—50。南部降水量多,且每年的5~7月常受西北部撒哈拉沙漠风暴的危害。
1.文面和文身文化
苏丹南部的罗图佳族十分崇尚文面与文身。文面与文身最初兴起时,人类还处在愚昧时期,当时每个部族都给自己规定一种动物图案作为本部族的标记,如“青龙”“白虎”“雄狮”“兀鹰”等等。这些图案就叫作图腾。如果有谁触犯了图腾,便会激怒整个部落奋起和他厮拼。
这些图腾,开始文在面部、手臂和身上,也有雕在树上或其他物品上的。后来对图腾的崇拜逐渐消失了,但文面、文身作为一种美的装饰却流传至今。

罗图佳族人认为,在身上“文”上一些图案,或在脸上弄上几条深深的疤痕,会增加美观,还可以避邪。所以男女青年竞相文面、文身。文面、文身是一种专门技术,并不是人人都会文。专门从事文身的人用弯针与利刃在面部,身上雕刻出各种图案,有动物,有几何图形,也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的棒状、棱状的图形等等。男子喜欢在面部文上一颗五角星或者几个三角形,前胸后背文老虎、鹿、羚羊一类动物头像,也有文龙、文字的。女孩子则在面部刺上各种颜色的花点,一般在下嘴唇处竖着刺几排花点,涂上蓝色,而在身上刺各种花样和几何图形。其实,说“刺”上图案并不符合实际,“美容师”是用弯针将皮肤挑起来,然后用旧刀片,将挑起来的皮肤顶端削去一块,便成一个点,如此逐个炮制。尽管很痛苦,但好美心切,也就横下心来,咬紧牙关,任人“宰割”。割完后再涂上一层蓝色的油状赭土。这种蓝色赭土既止血又上色,一举两得。伤疤掉后则满身花纹。这种点状手术很复杂,要一个点一个点地割下去需很长时间。简单的条状花纹就省事得多,只要根据商定的图案三刀五刀割破皮肤,涂上赭土就可了事。现在许多部落虽已不用图腾,但从不同部落和民族文面和文身的不同花纹,仍可以看到图腾的痕迹。
2.日常生活风俗
柏柏尔族中的一支贝加族,男子要在腰带上插上两把弯刀,以表示自己的力量和尊严。女子则喜欢身穿红袍。她们皮肤黝黑,牙齿洁白,肥大的红袍上印有黑花,倒也别有风趣。

哈姆族人居住的地区,每年七八月份万里无云、滴雨不降,饮水便成了当地人民生活上的一大难题。哈姆族人民不得不在六月以前,特别是三四月间的多雨之季,储存用水。要储存几个月的用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哈姆族无缸无池,就是有池有器在那么高温的气候里将水存上几个月不变质,也十分不容易。但哈姆族人有办法,他们那里有一种叫“太白尔迪”的树,树身不高,却很粗,他们便把树干挖空,变成一个活树水桶。远看是一片矮矮的树林,近看则是一排排“水桶”。下雨时,居民们把所有能存水的器皿都取来接取甘霖,然后倒入那些“水桶”中存放。用这种方式存水,可保证水质甘甜不变质。
巴里族人在南方,天气炎热。男女都赤条条一丝不挂。姑娘们最多摘一片树叶或剪一块兽皮遮私。青年们唯一的装饰是在前额和颈上刺上一圈花。男子长到20岁,父母就给他一杆长矛和一只独木舟,让他出门学习狩猎、打渔的本领。学后返回本村时,举行“成丁典礼”,从此他便开始独立生活。巴里人都会打猎、捕鱼,赤手捕鳄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罗图佳族人的住房虽然简陋,但别具特色。圆锥形顶,周围泥墙,形似粮仓。墙很厚、门很小,只能匍匐而入。这“门”实际是个“洞”。屋内光线极暗,陈设简陋,只在墙上挂些猎枪、长矛、盾牌、渔网和板斧等,地上是一张草席。屋外用木栅栏围成一个院落,以防野兽侵扰。
青年男女到了婚嫁年龄,姑娘便和情郎私奔。第一天父母是不去找的,第二天女方父母才去找女儿。找到后,女儿回到家摘下铁链,换上山羊皮,便成了有夫之妇了。然后小伙子赶着百头山羊、十头牛作为聘金,另备一头羊和啤酒来到岳丈家,吃一顿羊肉抓饭,婚礼即告完成。
前一篇:北京往返乌克兰基辅航班新选择
后一篇:上海与米兰结为友好城市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