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女史箴图》原作已佚,最经典的唐代摹本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标签:
大英博物馆顾恺之女史箴图英国旅游伦敦旅游 |
分类: 英伦风尚 |
东晋顾恺之(公元345-406年)有中国“画祖”之美称,他最早、最好的绘画作品当属《女史箴图》。这是一幅插图性画卷,阐述了西晋大文学家张华(约公元232-300年)的政治讽刺作品《女史箴》,原文12节,所画亦有12段。遗憾的是,原作已佚。
《女史箴图》现存有唐代摹本(公元6-8世纪),其神韵最接近顾恺之的原画,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摹本。此摹本为绢本设色,卷长343.75厘米、高24.37厘米。几经转手,唐代摹本于1903年被纳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收藏。但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前两段的画像已经遗失了,第一段的文字也已不复存在)。
从图上的印章和题字可知,《女史箴图》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过,犹可见到唐弘文馆“弘文之印”、宋徽宗“睿思东阁”印等,甚至在清朝乾隆皇帝时期成为了皇室收藏,足见此图之珍贵。
《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预示着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
既然《女史箴图》是为《女史箴》作的插图,便先得说说《女史箴》——西晋晋惠帝时,皇后贾氏专权善妒,大臣张华于是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采用说教的语调来讽谏贾后的过分举止,并借此教育宫廷妇女。当时人们认为是“苦口陈篇,庄言警世”的名作。
因此,顾恺之《女史箴图》便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描绘了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等女范事迹。画面每一段都相对独立,且又前后照应。
既然《女史箴图》是为《女史箴》作的插图,便先得说说《女史箴》——西晋晋惠帝时,皇后贾氏专权善妒,大臣张华于是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采用说教的语调来讽谏贾后的过分举止,并借此教育宫廷妇女。当时人们认为是“苦口陈篇,庄言警世”的名作。
因此,顾恺之《女史箴图》便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描绘了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等女范事迹。画面每一段都相对独立,且又前后照应。
http://lvyou168.cn/upload/20180208/113046988.jpg
http://lvyou168.cn/upload/20180208/113104863.jpg
http://lvyou168.cn/upload/20180208/113120144.jpg
但顾恺之作此画,不仅只是简单地为赋配图达到劝诫教化宫中妇女的目的,他对每一情节的设计以及当中人物的描绘都是极为生动传神的。此图笔法细劲连绵,设色典丽秀润,人物仪态宛然,细节描绘精微,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充分展示魏晋时期人物画的审美品格。
总而言之,《女史箴图》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堪称4世纪人物画的典范。
总而言之,《女史箴图》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堪称4世纪人物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