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不能当猴子教!
(2010-08-07 06:58:08)
标签:
教育猴子钢琴母亲耶稣健康 |
分类: 幼儿健康 |
动物园和马戏团的猴子有两种特性,一个是重复,一个是摹仿。它们重复地跑来跑去、上蹿下跳,并摹仿着人类所有的动作,虽然这些举动会被称作“聪明”,但它们并不知道这些动作的意义。
而猴子是人类的近亲,它们必然与人类具有类似的特征——有些人,他们虽然也不知道摹仿的意义,却也不断地与周围盲目攀比,别人有的,他们也要有,如果没有,他们就会抱怨身边的亲人或者自己。并且,他们不断重复着这种攀比与摹仿,即使是那些负责任的家长,也在不间断地摹仿着他们的父母,以及他们父母的父母的教育模式。
一个女孩子在弹钢琴,她那生疏的技法令母亲非常生气,一次又一次地训斥她。这个女孩子噙着泪水重复着母亲要求她完成的所有指令。
母亲说:“我小时候想学钢琴,但是母亲不允许,非逼着我学什么理科,现在好了,我终于成了一名教授,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可我自己的选择呢?所以,我决不让女儿再走我的老路,我就让她学钢琴,不再当什么教授……”
重复和摹仿,一直是人类的亲子关系中最为明显的行为,虽然一代一代地因环境不同而内容有所差别,但那个灵魂却“换汤不换药”——我的母亲强迫我,我也会强迫我的女儿,这女儿长大后,再强迫自己的孩子……至于是理科还是钢琴,是教授还是音乐家,都只是个形式。
摹仿和重复是最容易的生存手段,它毋须创新,只是“拿来用”,像猴子一样摹仿就可以了,那简直不需要动任何脑筋。
孔子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
他说给人结论(成果),不如教人如何获得成果。
基督耶稣说,吃我,让我成为你的血,你的肉。
他教弟子们不要模仿自己,而是要让他的精神内化于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成为另一个先知、不同的耶稣、纯粹的自己。
佛陀说,我不摄众。
诣为:我从没有要求任何人学我(的模式),而只是在传达法要,法应随着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作为。
是的,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事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就连夫妻对待自己的孩子时,都会有不同的教育动机——母亲希望孩子平平安安,父母则希望孩子有所作为。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指纹一样。然而真正的教育,就是要你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