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走出“逃避阴影”
(2010-05-27 21:14:08)
标签:
心情心理健康阴影独生子女青少年健康 |
分类: 幼儿健康 |
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日益被重视起来。在其成长过程中,有一些不良心理及行为因素影响着他们成长的方向和速度,如:独立生活能力差,胆小,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劳动观念差等,其中,回避心理尤其值得注意。
所谓回避心理,即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及冲突时,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而躲避矛盾、冲突的心理现象。避免或逃脱责罚是人类的一种强烈本能。多数人在“有利”与“不利”两种形势的抉择中都会选择趋吉避凶。通过各种“免罪”行为,人们可以暂时逃脱责罚.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
怎样走出“逃避阴影”
(一)逃避不是上策
在竞争激烈的学业升学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相当重要的。许多研究心理健康的专家一致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遇事就逃避,怨天尤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住在楼下的人被楼上一只掉在地板上的鞋子所惊动,那种声音虽然搅得他烦躁不安,可是真正令他焦虑的却是不知道另一只鞋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为了那只迟迟没有落下来的鞋子,他惶恐地等待了一整夜。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等着挨打的心情是消极的,那种等待的过程与被打的结果都是令人沮丧的。有些人之所以有不间断的遭遇。一般是由他们个人主观意识引起的——逃避是第一反应。如果我们能够善待自己、接纳自己,并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克服逃避心理,那么我们就能拥有更为完美的人生。
(二)敢于承担责任获取信任
人们在逃避指责时,经常会含糊其辞,或者故意隐瞒关键问题.或者干脆靠撒谎来逃脱批评与惩罚。如果是这样,你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做出决定,就理应承受相应的责备与赞扬。为了免受应得的责备,有些人会掩盖真相、敷衍搪塞、编造借口、无中生有、言不对词、闪烁其词等。这些欺骗伎俩并不是每次都有效。承认“我错了”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人人都难免犯错,所以大多数人都能原谅别人的过失。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信誉,并且有助于自我完善。
(三)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许多研究心理健康的专家一致认为,适应性良好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要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善尽美的。或许暂时可以编造借口博取同情,但是。如果这样养成习惯变成一种自然,使得撒谎的技巧渐趋熟练,也就积习难改了。养成为逃避公正的谴责而撒谎的习惯,等于做出了一个危险的选择。踏上这条不归路,一个人就很难再有其他的选择了。如果对事态的发展真的无能为力,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是不会苛责犯错误的人。只有一个人明知故犯并造成恶果时,人们才会对他进行谴责。
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先不要试着去逃避,如果能勇敢地去面对,也许会发现事情原本很容易解决。逃避尽管能帮助人暂时的摆脱责任和压力,但毕竟不是最终的解决问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