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很多年轻白领喜欢在网上“种菜”、交友、打球,甚至在网上结婚、生子。叶子就是其中一员。一开始叶子还觉得自己很潮,经常半夜起床“偷菜”,很快就成了圈子里著名的“神偷”。但长期被闹钟牵制后,她发现这样很容易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心理也会有些不正常。
叶子一开始是为了工作在网上查询最新资讯,随后带着同事一起打网游,没多久,她就在网上跟网友“结婚”,成了一个“家”,连“宝宝”都生了。现在,叶子最热衷的就是种菜、偷菜。
由于叶子经验丰富,她“偷菜”的成绩很出色。为了照看好“菜园子”、“房产”、“股票”等虚拟财产,防止被别人偷走,叶子在手机中设置了好多个备忘录,以便随时出动。无论是整理文件、开会或和朋友吃饭,只要闹钟一响,她就想办法上网“巡视”一番,看看网上的“家园”是不是出了什么状况。最忙碌时,她整个晚上都不睡觉,还偷来了最难偷的“人参”。跟网友们讨论这些时,她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网友们也说她是“神偷”,是个难得的人才。
叶子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对劲,甚至难以分清网上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在办公室做文案,她会不知不觉打成虚拟财产置办计划;她不断开启网页,连出门时都要反复审视自己在网络里的“生活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她总是无精打采,呵欠连连,神情恍惚。
□专家分析
●林子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师 曾益明
“网络生活”过度会形成依赖
现代人的网络上瘾,已经不仅是“网络游戏上瘾”这么简单,而是对网络形成了超乎寻常的依赖,
这种现象被称为“网络依赖”。不少心理学研究者认为,网络依赖与赌瘾和酒瘾是相似的。网络使用的增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抑郁、孤独)有影响,此影响会延伸至社会交往与交流。
看新闻、查资料、聊天、交友、打游戏、进入网络社区生活,随着网络覆盖的逐步升级,白领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心理问题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把网络当成排遣的对象。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虚拟的排遣方式会带来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现代人生存压力大,渴望交友,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但同时又不愿主动与别人交往,闭锁真情,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下,走向网络是最自然的方法。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现代人渴望交流的内心需求,加上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可以隐蔽真相和真心,与他人交谈各种话题。还可以像叶子一样,做了“神偷”,体会一呼百应的成就感。
网络具有比其它游戏更易使人上瘾的特性。作为新兴媒介,网络已成为现代人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遣方式。但由于它特有的隐秘性和虚拟性,某些时候网络也会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恶之花”。整天沉湎于自我想像出来的虚幻世界中,很容易不上网就坐立不安,甚至会出现幻觉。
□专家支招
●深圳心理咨询中心 社会心理学家 李彦
心理干预方可摆脱“网络生活”
网络生活能够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宣泄感,因此“上瘾”的人群很多是叶子这种白领。长期被闹钟、网络游戏、网络生活牵制时间,很容易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会影响身体。叶子如果长此以往,病症便会逐步“升级”。
对于叶子来说,无论是在网上“结婚生子”,还是在网上“偷菜”,都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种习惯难以更改。“跳”出这样的虚拟世界并非难事。
如果对网络生活依赖不强,可以通过户外运动减少接触网游的时间,从而慢慢离开电脑桌。对于沉溺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的人来说,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心理医生的干预办法有以下几种:
温吞青蛙式:温吞青蛙的经验,是将一只青蛙放在水中,然后慢慢加热,青蛙会很舒服地呆在水中,一直到这只青蛙被煮熟为止。而当你将一只青蛙一下放入开水中,青蛙会立刻跳出水面逃逸。这种心理干预的特点,是与心理咨询师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减少孩子的欲望。
转移式:积极采取措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将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加强自控力。如参加社区各种文体活动和智力游戏、竞赛,长期培养自己的兴趣等。
趋利避害式:定好闹钟设置上网时间,如果上网时间过长、上网次数过频,就起来走一走。再次上网时,在网上搜查健康生活的内容,培养自己的控制力和心理品质,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上网欲望。有意识地转移目标,如找本书看看,参加一些喜爱的活动。此外,还应该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
本文来源于长沙健康导航网:http://www.dh0731.ne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