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篇
抗寒,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取暖。北方用的管道供热、暖气片使整个屋子都暖和,我们常用的热水袋只能暖局部、电热毯只能暖床铺、电暖气只能暖小房间……如何才能过个舒服的冬天呢?
网友“海蓝之心”给空调取暖提了点小窍门:“家里装有峰谷电的话,在谷电时使用就可以解决费用高这一缺点。另外,开空调睡肤会干燥,嗓子也很干,我经常会半夜渴醒。所以建议大家,在卧室里放台加湿器,每晚要蒸发掉2升多水。”
网友“干菜炖肉”则怀念起小时候的取暖土方——碳锅和壁炉。“一口废弃的锅加些碳,就能把屋子考得暖暖的,再穷的人家也用得起。那时候有钱人家里则会装上西洋画里那种壁炉,壁炉烧炭和木头也不费钱。”这个老底子的土方法确实很经济保暖,但是,必须注意房间通风,否则万一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则非常危险。
网友“风行”的建议则最为环保舒适。“北方这两年刚刚流行热膜和地热地板,估计很适合南方。热膜是贴在墙上的,用电杜绝了煤炭污染。在哈尔滨冬天零下三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保持室温18摄氏度,整个冬季的电费不过500多元,估计在南方花费会少很多。”
饮食篇
食物也是最快可以让身体感到暖和的一招,尤其是热腾腾的饮品。“冷的时候,喝一杯热开水身体像是灌了热水袋一般。”网友“blue”
说,含高蛋白质的热牛奶、有温补功效的红糖姜茶,或是肉桂茶,都是取暖的好饮品。
除了热饮能暖身,吃一些温性、热性的食物来抗寒也很有效果。“昨天冷得要命,我吃了两大块羊肉后明显感觉身体有热量了,真的很管用。”
网友“布头”对于吃很有研究,她还建议吃补气养血的核桃、增加热能的巧克力来暖身,“其他一些辛辣的香料如葱姜蒜等,也会使体内产生温热感觉,但高血压、燥热及皮肤过敏的人要尽量少食。”
说起香料,网友“扫帚星”有个稀奇搞怪的办法,准备一些粗粒打碎的胡椒子或干辣椒,不过它们可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放在袜子里,“辣素的释放,可以让足部发热,像个天然的脚炉,让人一觉到天亮。”
着装篇
我们通过消化食物获得的热量需要保护,否则很快散发后人便感到寒冷。从外婆缝补的丝绵棉袄,到北极绒、皮大衣,再到五花八门的保暖内衣、羽绒服,我们一直在寻找穿什么才最暖和。而现在这种寻找已经变成怎么穿既美观又暖和?
网友“刚刚好”说,并不是穿得多才暖和,因为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系。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所以穿衣要讲究方法。
网友“思考一批”说,很多MM冬天穿裙子又想暖和的话关键还是看打底裤。“碳纤维是吸湿的,抗风湿效果比较好;毛线会显得臃肿;羊绒的保暖效果特别好,建议穿羊绒打底裤。”
网友“飞鱼”的穿衣之道是“加减法”:买一条外穿的棉裤,上下班路上牛仔裤外穿上棉裤,到了单位脱下来,这样室外不着凉室内也美观。
保健篇
古人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穿衣只能御寒,而运动保健才是真正的“生热”之道:中医提到阳气可以推动五脏六腑的运作,是人体温暖的来源,阳气不足时容易精神倦怠和怕冷。
网友“清士夫”提醒,冬季运动不宜太激烈,一般练到身体微微出汗就好,做做柔软运动或瑜伽、扩胸运动、呼吸健身操等都可以增加血液循环。
网友“lain”则建议,可以做些简单的保健按摩,“可以按摩涌泉穴,也就是脚底板弯起来凹进去的中间部位,可以增强血液循环。睡前热水泡脚按摩,身体也会很快暖起来。此外,充足睡眠,正好可以补充阳气的不足。”
减压篇
压力是让血液循环恶化的原因。日本有研究发现,将近七成的女性有手脚冰冷的困扰。这些新女性睡眠时间少,工作时间不规律,在24小时随时紧绷的情况下,血管持续收缩,血液循环变得愈来愈差。
网友“huacailin”说,工作压力大的那一年冬天手都长出了冻疮,现在她强迫自己把一天时间分成3份: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跟朋友聚聚、听音乐、学会放松,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手脚冰冷。
防冻篇
冬天很多人容易像网友“huacailin”一样长又疼又痒的冻疮,有的甚至还溃烂感染。
网友“小木头”提出了预防冻疮的建议,除注意保暖外,最好的办法是经常揉搓按摩手、脚和耳朵,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加快血液流动。
网友“红豆”
为我们贡献了自己治冻疮的偏方——冬病夏治法。“我的手长了十多年冻疮,5年前的夏天我在长冻疮的地方涂了辣椒,天气热一涂马上就痛的不行,真想把手一直凉在冰箱里,痛过这一天之后,从此冬天我就不长冻疮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