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杀事件教生者如何坚强
(2010-01-03 21:16:26)
标签:
生者自杀事件逝者勇气男生健康 |
分类: 两性情感 |
多年前看过一句说给那些自杀轻生者的话:既然有勇气去死,为什么却没有勇气活下去?曾经很是佩服,但现在看来,说这话的人,大抵与所有站着说话的人一样患了同一毛病,那便是自以为是。事实常常是,当一个人燃尽生的勇气,死的勇气也就油然而生。此中的苍凉与惨烈,非“岸上人”可知之。
从昨天上午10时开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变得不平静起来。该校一名大三男生,在寝室用绳子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位男生的档案显示,他曾在2007年因抑郁症休学一年。同学们猜测,心理抑郁加上就业不顺,可能让男生选择了“离开”。专家表示,应给大学生创造减压的开放环境。(见本报今日B03版)
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人世的一些年轻生命,总会唤起无尽的叹息。但我不能确定的是,当许多人围着一位“身体尚有余温,但已停止呼吸”的大三男生,试图找出许多理由来表明他可以不死之时,是否存在一种对于逝者的不解与唐突。他在决绝之前的那一刻,他的幻灭与绝望,我们了解吗,又尊重了吗?更重要的是,任何人都不能使时光倒流,事后的见事之明与基于此的指责也就了无意义。
一个人死了,只能是更多人的沉默与负担。我希望,人们能够少一点对于逝者的苛责。逝者已逝,愿他安息。我也希望,当我们开始准备为已死者列出种种可以不死的理由时,能够真正想一想,为何总有一些人“慷慨赴死”。因为他们所不能面对的世界,所不能排解的现实,仍有人在面对。而他所罹患的心理抑郁,所遭遇的某种不顺,我们也同样会遇到。对于逝者,生者并不具有某种天然的优越感。
触动我的是报道中的这一句话:“知情人说,张皓的父母正在来长的路上”。这已是一趟心碎之旅,是一路之哭。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大悲绝。然而这样的悲剧如何才能避免?死者已矣,生者又如何坚强?“大学生面临来自学习、经济比照、同学竞争、就业等方面压力”的现实,到底怎样才能够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