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任何事都得听从长辈,独立思考更重要

(2018-06-20 00:49:18)
标签:

感悟

原创

杂谈

教育

文化

分类: 杂谈主见

http://s11/mw690/001Pp1z1zy7lZPf9AWSda&690


“孝”是传统美德。孔子说道:“夫孝,德之本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关于“什么是孝”、“为何为孝”等系列问题,在纸媒和网络中就能容易得到丰富的答案。同时,它也是当下讨论较多的话题。在我近三十年的人生中,耳边充闻莫过解释为“听父母话”,基本可认为是“孝”的第一评判标准。

有时候也不免要起质疑心思——难道和父母就事争论没有顺心、不是一个听长辈话的人,就叫作不孝吗?如果把父母地位过于“尊上”,会不会有点封建意思呢?其实,很多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过程有很多问题,首当其中的就是并未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看待,更多直接地以“听不听话”来主观评价孩子的德行。

http://s4/bmiddle/001Pp1z1zy7lZPh9m4Xb3&690

 

先讲几个真实的故事吧。

1)毕业

我大学室友的表哥就读于武汉某985高校的水利水电专业,想着毕业后进家大型企业好好干。本来都拿到offer了,而远在三线城市下面县城的父母坚决反对,理由是“父母老了不要离家远”和“人没必要追求太多”。后来,他表哥去了家乡的水电站(规模和某某大坝当然不能相提并论)工作地点也不在县城,离家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月收入3k+。但与同窗相比,收入差距导致他内心的落差极大,而且地方小就人熟,人熟就隔三差五有事儿请,开支也是不少。尽管父母给他付了一半的房款,但于他而言还是有一笔亚历山大的还款。总之,存不下钱,也没有过上大学阶段期望的生活。若只顾及到长辈顺心,自己就可能成为困兽。工作不到一年,辞职,回到大学准备考研。

2)离婚

我表妹前几个月离婚了。她长期在省城做生意偶尔出国,与在县城从事政府工作的妹夫聚少离多,分开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思想观念的差异。表妹从小家境不错,但没考好试、打碎东西、和父母顶嘴,稍不顺从父母和未达到期望就会挨打。小时候看她挨打,我是害怕;现在想起那情景,我是心疼。后来她爸妈离婚,她也未好好上过学,寻门路做起了生意。对于过往,她选择原谅父母,但忘记掉那些痛。对于离婚,她妈坚决不同意,还专门打电话叫我去劝说。娘俩从小县城闹到了省城,最后微信都拉黑了。表妹说,当初结婚是顺了长辈的心意接受安排,现在离婚是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做出改变。其实,父母都没有做好榜样,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子女。

3)催婚

我姐姐的朋友,他在上海从事翻译工作。很佩服他的勇敢,在当下的社会氛围里向父母“出柜”了。他说,不想隐瞒深爱他的父母,因为他们是一家人。但结果与预想完全不同,妈妈说要带他去看心理医生,爸爸说要断绝父子关系。开始吵架、冷战……随后,父母开始无休止的催婚,说只要有了孩子,一切就可以回归正途。爸爸明确表示要“延续香火”,他说,没想到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过了很久,妈妈放不下儿子就放弃说服,常去看望独居的儿子,给他收拾做饭。和爸爸却再也没有联系过,周围亲戚都说他不孝。但以孟子的观点看,没有人比他做得更好,因为向家人袒露心声,尽到了让父母有知情权的责任。存在某种物质利益为前提的家庭,始终离幸福越来越远。

4)生育

近期看了部叫做《生门》的国产纪录片,从某医院妇产科的林林总总窥视人间百态。我记得很清楚,有位挺着大肚子的怀孕医生正要走出办公室去巡查病房,镜头定格着她离开的背影——“我把他生下来,不要求他什么,也不用回报什么,只希望他健康活得开心就行”。她的期望不同于一般父母的各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她尊重这宝贵的生命。的确,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

http://s7/bmiddle/001Pp1z1zy7lZPkJ9cy66&690


都说“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这世界上的故事太多,多得在这里都例举不完。父母口口声声说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矛盾的是实际希望子女顺从他们心意。暂不说“啃老”,就单“催婚”话题就足以让年轻人“反感”、“过年不回家”、觉得“侵犯隐私”,等等形容并不少,确实是喜闻乐见。听不听老人言,我想并不是听了一定会好,不听就一定会吃亏,首先我得明确你是什么样的老人,这个逻辑没有问题,对吧。可以提醒,但不要干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才能创新和进步。

如果你和长辈就事顶嘴,希望晚婚或者丁克,就会有人搬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辞来。多数人理解这句话都是字面意思,把“无后”解释为“没有后代”。其故事背景是舜娶妻未告知父母,正确解释应为: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最严重是没有尽到后辈晚生的责任。这种尽到后辈晚生的责任,并非传宗接代,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境况告知父母、做好自爱和培养仁德心、为后人起到榜样的作用。孔子讲:“夫孝,德之本也”,意为孝的本质是仁德。脱离仁德的本质,就是对孝的错误诠释。

为什么要把孔孟所说的“大孝”理解和传播为志向狭隘的“小孝”呢?

并非任何事都要听从父母长辈,也不是不要听父母长辈的,而是我们作为生命个体,可以独立思考,得到对一件事情的对错判断最为重要,盲目相信不可取。如果不首先明确这句话的意思,将继续曲解孔孟所讲之孝,传承的也将是偏离“孝”的真正涵义。让“孝”回归到其本原的真实面目,才能使每个家庭受益,正确在社会中发扬传承。

 

 

 

-------------------------------------------------

http://s8/mw690/001Pp1z1zy7nQWfTHh54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