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

标签:
教育 |
第一次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
(自然资源部 钱学溥 90岁)
1. 中学6年,都有英语课,但是我的记性不好,记不住那些复杂的文法和海量的英语词汇,我不喜欢学习英语。
2. 改革开放以后,我认识到学习英语、尤其是学习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我利用业余时间,跟随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学习了《英语900句》和《跟我学》。1988年上半年 ,我有幸参加了地矿部举办的局级干部英语学习班。经过了半年的艰苦学习,通过了笔试和口试,美籍老师在我的结业证书上写道:“Mr.Qian,maybe the best of the class. ”
3. 1988年10月,在桂林市召开第21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IAH)学术讨论会。当时,我在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任副总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我写了一篇有关陷落柱的论文,绘制了一张说明陷落柱成因的块状图(block diagram)。经过组委会的审查,我有幸被邀请参加该学术讨论会。
4. 学术讨论会的第二天,通知我在一间小会议室宣读论文。那天,在那间小会议室里,挤满了中外的学者,大家对这罕见的陷落柱充满了兴趣。我用蹩脚的英语,说明了陷落柱的成因——煤系地层下面,在奥陶系石灰岩地层里,埋藏有厚层的硬石膏。随着地壳的上升,硬石膏水化形成含水石膏,体积膨胀了56%。具有可塑性的含水石膏,冲入了上覆的煤系地层。地壳继续上升,含水石膏被地下水溶解,煤系地层塌陷,形成了陷落柱。经过热烈的讨论,中外学者一致认同了,我提出的陷落柱形成的《石膏说》。
2020年,英国一个学者考察团,专门来到山西省,考察了煤系地层中的陷落柱,这是后话。
5. 学术讨论会结束后,外国专家分5路,考察中国的岩溶。中国专家则分别走上了回程之路。
6. 我们北京来的与会代表,一同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我与戴广秀被分配在同一节卧铺车厢里。戴广秀是何许人也?他是清华大学地质系1947届的毕业生,是我们的学兄,是水文地质局的副总工程师。我与他同在水文地质局和水文地质研究所工作过。1956年,为了解决长江三峡水库库水可能向清江渗漏的问题,开展了1:50万的水文地质填图,当时他担任该项目的组长,我担任该项目的副组长。在两个月的野外工作期间,我们的关系十分融洽。
7. 在卧铺车厢里,第二天的上午,戴广秀坐在我的对面,对我说:“小钱,其实你更适合在研究所工作。你的数理化基础不错,思维清晰,英文的水平也可以………1956年,你破格晋升为9级工程师;1957年,你在水文地质研究所一年内,提交了两篇有分量的论文,大家都看好你在水文地质研究所的表现………就在这个时候,1958年3月,张更生所长突然宣布把你从水文地质研究所,下放到山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队………你知道因为什么吗?………这是因为有人向张更生所长说了你的坏话………其实,你没有做错什么事情………说你坏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你的那个同班同学。”
8. 听到戴广秀的一番肺腑之言,我五味杂陈,没有说什么。沉默了许久,列车进站了。我和戴广秀收拾了行装,下了火车,分手道别,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