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下热水分为4种类型

标签:
教育 |
我国的地下热水分为4种类型
(自然资源部 钱学溥 88岁)
1.我国是一个地下热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有温泉2000多处。另外,在许多平原和盆地,都发现了地下热水。我国地下热水可以分为4种类型——火山型地下热水、盆地型地下热水、断裂构造型地下热水、石膏岩溶型地下热水。
2.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属于火山型地下热水。羊八井盆地属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北缘有深源大断裂,破碎带宽100多米,沿此断裂,温泉、沸泉呈串珠状分布。盆地南缘有山前大断裂,沿该断裂,硅化、泉华断续可见。
盆地内,藏布曲河两岸,出露60~85度热泉18处,高于85度的沸泉4处。分布在热田东南的热水湖,面积7350m2,最深16.1m,湖底涌水口水温47.5度,涌水量33.3L/s(照片1)。
热田南部靠近地表有冰水相黏土层,厚20m左右,构成顶部盖层,使热水具有承压自喷能力。直径240mm的水井,深度小于200m,井口压力2.2~4.7kg/cm2,水温120~147度,自流水量20~48 L/s。
羊八井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照片2、图片3),初步评价,该地热田可发电2.9万千瓦。
3.北京市市区地热田属于盆地型地下热水。北京凹陷的基底,以上元古界(Z)硅质白云岩为主,其顶板埋深500~2500m。上元古界以上,沉积了下第三系(E)、上第三系(N)和第四系(Q)。其中,第三系是热水的保温层又是热水的储水层,下伏硅质白云岩是热水的储水层(图片4)。
在北京市市区100km2范围内,至上世纪90年代,共凿成热水井49眼,井深650~2600m,水温40~60度(中山公园热水井水温最高,达73度),单井出水量1000m3/d左右。热水矿化度0.4~0.7g/L,属重碳酸盐硫酸盐型。
4.广州市从化温泉属于断裂构造型地下热水。该区是花岗岩分布地区,北东向的广州—从化大断裂,是本区的主干断裂,而北西向的断裂,是地下热水的主要通道。
区内12号钻孔,位于上述两条断层的交汇处,孔深147.9m,水位降深3.74m,出水量7.58L/s,水温71.0度(图片5)。附近浅层花岗岩裂隙水矿化度0.1g/L左右,地下热水矿化度较高,为0.24~0.39g/L,属重碳酸盐型。该地段,钻孔自流水量及泉水流量总和有19.0L/s,最高水温71.0度。
5.重庆市南温泉属于石膏岩溶型地下热水。该温泉出露于横切背斜的花溪河峡谷中,天然状态下,该温泉总流量15.0L/s,最高水温42.5度。
花溪河谷南北两岸有温泉和冷泉出露,其中,温泉多出露在南岸。大泉出露在背斜东翼,流量3.20~7.62L/s,矿化度2.46g/L,水温42.5度。中泉也出露在背斜东翼,流量1.15~1.50L/s,矿化度1.28g/L,水温35.0度。小泉出露在背斜西翼,水温在35度左右。
经钻探查明,区内热水赋存在膏溶角砾岩孔隙溶洞中。每个钻孔揭露角砾状石灰岩层后,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热水。其中,在水平方向上,距大泉越近水温越高。在垂直方向上,角砾状石灰岩层中间水温较高,角砾状石灰岩层上部和下部水温较低。角砾岩层下伏的白云质石灰岩层,赋存的是冷水。
大泉附近的2号钻孔,孔深55.43m,地下水位埋深3.77m,水位降深7.03m,出水量16.6L/s,水温42.0度。地下水矿化度2.39g/L,属硫酸盐型钙质水(图片6)。
膏溶角砾岩,是地下深部石膏层被溶解后,石灰岩塌陷形成的产物。膏溶角砾岩中的地下水,在地下深处获得热量后,容重较小,在静水压力和对流的作用下,涌出地表形成温泉。这种石膏岩溶型地下热水,在重庆附近有10多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温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