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的淡水透镜体

标签:
教育 |
西沙群岛的淡水透镜体
(自然资源部 钱学溥 88岁)
1. 西沙群岛都是珊瑚岛,呈圆形或椭圆形,地面标高8~10m,海岛平坦,边缘略高。
2. 海岛表层第四系堆积,由白色珊瑚及贝壳碎屑组成,结构松散,厚15~25m。底部为灰白色珊瑚礁,由珊瑚及贝壳碎屑组成,钙质胶结,孔洞裂隙发育。由海底深度推测,珊瑚礁的厚度大于500m。据区域地质资料推断,岛屿的基底,可能是燕山期的花岗岩。
3. 西沙群岛中,以永兴岛和东岛面积最大。岛屿表面松散的珊瑚贝壳碎屑,接受降水入渗补给,形成潜水型的透镜体。其水位埋深一般为1.5~3.5m,水位年变幅为0.2~0.3m。水量比较丰富,据民井抽水试验,单位出水量为2.4~4.0L/s.m。
4. 岛内民井深度一般在3m左右,地下水属重碳酸盐氯化物型,或氯化物重碳酸盐型,矿化度小于1g/L。4m以下为咸水,并与海水相通。其中,面积较大的岛屿,如永兴岛面积2.13km2,降水补给的水量较大,咸淡水分界面向下突出,界面低于海平面(图片1)。面积较小的岛屿,如东岛,降水补给的水量较小,咸淡水分界面向上突出,界面高于海平面(图片2)。
5. 西沙群岛植物繁茂,又有海鸟栖息,浅层地下水多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6. 西沙群岛深部的珊瑚礁,孔洞裂隙发育,地下水位埋深0.57~3.27m,富水性很高,钻孔单位涌水量达0.84~2.71L/s.m,但含水层与海水沟通,水质接近海水,无供水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