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貌发育的4个阶段
(自然资源部 钱学溥
88岁)
1957年,我在水文地质研究所,担任课题组长。年初,张宗祜所长,分配给我的课题是‘重庆附近岩溶研究’。同时,安排给我3位刚毕业的大学生。
重庆附近,有几条走向北东的箱型背斜,背斜轴部三叠系嘉陵江组石灰岩(T2)岩溶发育。于是,我们选择了通过北培的一条箱型背斜(北培背斜),自北培嘉陵江,向西南,通过嘉陵江和长江的分水岭,直到长江,进行了1:25000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测绘。
通过1:25000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测绘,我对岩溶地貌的发育,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1.
箱状背斜构造的长度很大,石灰岩两侧有侏罗系砂页岩保护,因此,石灰岩岩溶景观保存良好。自分水岭向嘉陵江或长江,岩溶地貌的发育可以分为4个阶段——1岩溶湖-下降泉;2岩溶洼地-落水洞;3天坑-地下河;4孤山-地表水(见图片1)。
2.
岩溶湖-下降泉地貌——这一地段,地势较高,根据地文期判断,小型的盆地里,堆积的应该是新第三系红土(N2),厚度可能有10至30米。这里处在分水岭地带,地下水位很高,接近地表,雨季降水集水成湖,即岩溶湖。相对低矮的盆地两侧,往往有流量不大的下降泉出露。
3.
岩溶洼地-落水洞地貌——这一地段,洼地里仍然堆积有新第三系红土。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岩溶洼地里出现了落水洞。由于出现了落水洞,这里不再可能集水成湖。
4.
天坑-地下河地貌——这一地段,落水洞发育成天坑,直径10至40米,深度在50米左右。天坑的底部,有地下河穿过(照片2)。
5.
孤山-地表水地貌——这一地段,地下河流出洞口(照片3),形成地表水流,流入嘉陵江。除地表河流以外,这一地段,还残留有石灰岩孤山。
6.
在我国的其他地区,桂林市一带,即属于第4阶段,孤山-地表水地貌,这种地貌分布的范围最广。重庆市奉节县,属于第3阶段,有大面积天坑-地下河地貌分布。长江西陵峡长江南岸,有岩溶洼地-落水洞地貌发育,属于第2阶段。而第1阶段,岩溶湖-下降泉地貌,则较为少见。
7.
由于重庆附近,箱型背斜构造的特殊性,因而,对这4种岩溶地貌的完整发育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是研究岩溶地貌发育历史的理想地区。
8.
总之,在嘉陵江和长江的分水岭地段,由于箱状背斜两翼砂岩的保护,基本保留下来2500万年以前,即中新世末期形成的夷平面,也就是第1地段岩溶湖-下降泉地貌。随着新构造运动地壳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在地下水和地表水溶蚀、侵蚀的作用下,依次形成了第2地段岩溶洼地-落水洞地貌、第3地段天坑-地下河地貌、第4地段孤山-地表水地貌。
9.
如果目前地壳稳定一个相当长的地质历史,可以想象,在地下水和地表水溶蚀、侵蚀、堆积的作用下,这一地区的岩溶地貌,将又恢复岩溶湖-下降泉地貌景观,这就是W.M.Davis侵蚀循环说的一个表现。
10.如果你在野外山区,见到了一片岩溶洼地地貌,那你可要注意了,它一定是代表了一个地文期。1981年,在平顺县境内,我乘车翻越太行山分水岭,见到了一片岩溶洼地地貌。通过钻探、花粉孢子鉴定,我把它定名为‘太行期’剥蚀面,填补了北方地文期的一个空白(见1984年,《中国岩溶》第三卷,第二期)。
11.美国佛罗里达州,白垩系石灰岩有众多岩溶湖分布,可能代表第四纪更新统的一级夷平面(照片4,5)。

图片1
岩溶地貌发育的4个阶段

照片2
北培背斜,嘉陵江北岸的天坑
照片3 北培背斜,嘉陵江南岸地下河出口

照片4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岩溶湖(摄于1985年,站立者为作者本人)

照片5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岩溶湖(摄于1985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