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
(2019-07-01 07:51:06)
标签:
教育 |
论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
(自然资源部 钱学溥 87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矿产资源量分级——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出量、补给量、储存量、可开采量都是实验数据。实验数据不认定它的可信度,就没有使用的价值。这些资源量按可信度,可以分为5级。这就是矿产资源量的分级。
11. 两个层次的规范及其名称——调整一类矿产的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是第一层次的规范。例如固体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地下水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第一层次的规范需要制定独立的国家标准。调整一种矿产的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是第二层次的规范。例如煤炭资源量分类分级及其条件、矿坑水资源量分类分级及其条件。第二层次的规范,应纳入该矿种勘查规范的第8章。第一层次的规范,讲的是一类矿产的共性;第二层次的规范,主要讲的是一种矿产的特性。
12. 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实质性的内容——实质上,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就是对进行矿产勘查涉及哪3个资源量、其精度进行5级分级、常用的有几个类级,大家需要有的一个共识。
13. 这个规范是为谁服务的——这个规范主要是为矿山建设设计院服务的。
14. 确定这个规范,谁说了算数——这个规范应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这个规范,不是局长说了算,不是部长说了算,也不是联合国说了算。应该是设计院和媒体说了算。
15. 我国全部175种矿产的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和矿坑水一种矿产的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及其条件,可列表如下:
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
矿产资源量 |
分类 |
分级 |
精度级别 |
可信度 |
代号 |
固体矿产资源量 气体矿产资源量 石油矿产资源量 |
采出量 |
实测的采出量 |
A |
0.8~1.0 |
3A |
可采储量 |
探明的可采储量 |
B |
0.6~0.8 |
2B |
|
控制的可采储量 |
C |
0.4~0.6 |
2C |
||
地质储量 |
探明的地质储量 |
B |
0.6~0.8 |
1B |
|
控制的地质储量 |
C |
0.4~0.6 |
1C |
||
推断的地质储量 |
D |
0.2~0.4 |
1D |
||
预测的地质储量 |
E |
0.0~0.2 |
1E |
||
地下水矿产资源量 |
可开采量 |
验证的可开采量 |
A |
0.8~1.0 |
A |
探明的可开采量 |
B |
0.6~0.8 |
B |
||
控制的可开采量 |
C |
0.4~0.6 |
C |
||
推断的可开采量 |
D |
0.2~0.4 |
D |
||
预测的可开采量 |
E |
0.0~0.2 |
E |
||
储存量 |
对多数矿种来说,不需要对这两种资源量进行 分级 |
||||
补给量 |
矿坑水资源量分类分级及其条件
矿产资源量 |
分类 |
分级 |
精度级别 |
可信度 |
代号 |
矿坑水资源量 |
矿坑涌水量 |
验证的矿坑涌水量 |
A |
0.8~1.0 |
A |
探明的矿坑涌水量 |
B |
0.6~0.8 |
B |
||
控制的矿坑涌水量 |
C |
0.4~0.6 |
C |
||
推断的矿坑涌水量 |
D |
0.2~0.4 |
D |
||
预测的矿坑涌水量 |
E |
0.0~0.2 |
E |
||
储存量 |
对矿山建设设计来说,不需要这两种资源量,因此对这两种资源量,不再进行分级 |
||||
补给量 |
提交B级的矿坑涌水量;闭坑报告可以提交A级的矿坑涌水量。
16. 目前执行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存在的主要问题:
a)
b)
c)
d)
17. 目前执行的《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存在的主要问题:
a)
b)
18. 为了尽早地解决这个问题,建议自然资源部矿保司,组织设计院及媒体等单位,对几份矿产资源量分类分级方案,进行选择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