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1,这个即将被我们遗忘的名字

(2012-09-24 21:03:22)
标签:

宁夏

院儿

房子

西夏区政府

平房

分类: 手指

    小区里隔三差五地摆着花圈,檀香味儿生窜。海荣姐说,今年收老头儿。算算今年小区里去世的老人,还真都是老爷子。老一辈的人越来越少,我们这个小区就好像正在遗忘自己的身世,越发显得孤独。

    我们这个小区是前几年改名叫瑞祥苑的,以前叫做区建五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建筑公司)家属院,大人孩子们都管这儿叫“咱院儿”和“我们院儿”。上世纪60年代(也许是五十年代),华建(中央直属单位)在北京成立,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少爷们儿为建设祖国而拖家带口汇聚到一起。继而华建陆续成立了4个分公司,从北京到包头,从包头到呼市,从呼市到大同,从大同再到宁夏,华建总公司的职工就一次次转移,到宁夏已是第四分公司,代号801。

    1969年,一批从山西、湖南、山东、河北、辽宁、天津等省市的华建职工,来到了宁夏,成为众多支宁队伍中的一支,落户宁夏苗木场。母亲说,当时宁夏气候环境也好,一锹挖下去,沙土地突突往外渗水,附近的沟沟渠渠里全是活蹦乱跳的鱼。沿海城市来的职工可享了口福了,一网下去捞的鱼,够几家子吃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区建五公司才在新市区一个部队废弃的生活区里,扎下根来。这片生活区是平房,像北京城的旧房子一样,一道道胡同里看过去是红彤彤的砖瓦。平房里有挺大的院子,我姥姥家里的院子养着一只年老的花猫和几只下蛋的母鸡,种着石榴树、葡萄树、无花果树、枣树、香椿树和丝瓜、西红柿、豆角。每到中秋节一大家团聚的日子,不施肥不打药的水果蔬菜总能让我们享受到丰收的喜悦,吃不完的可以放到菜窖里,不干也不坏。

    因为人多平房不够住,单身的职工就住进了筒子楼。那是住房最紧张的时候,也是801最初被南腔北调的口音叫响“咱院儿”和“我们院儿”的时候。1981年,区建五公司建起了第一批职工楼,三层的楼各家带一个煤房。我的父母也是在那一年从单位的库房里搬出来,住进了楼房,并在煤房前栽下一颗“爱情树”。

    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山东人,父亲是姥爷最伶俐的学徒,这门亲事也是一桩被祝福的亲事。和我的父母一样,院儿里的人好上加好,五湖四海的子弟结成了百年之好。那时候一个单位就像一个大家庭,单位的领导会走进每个小家管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务事,职工和家属生病了去卫生所免费看病取药,小孩子都送进公司办的幼儿园上学,平房的旱厕和筒子楼的水冲厕所都是公用的,谁家的房子有问题需要维修了,后勤部门的职工们很乐意上门服务。

    我小的时候就记得院儿里有很多奶奶爷爷,甚至有辈分更大的老人,他们的口音很重,有些基本上听不懂。比如我家二楼的李奶奶一家,他们是湖南人,我总是很仔细地听他们说话,却很难分辨清楚。多数老人的话我还是听得懂的,小孩子爱学舌,东一句西一句,尽管学校老师教的是普通话,也难免带着一些奇怪的口头语和象声词。宁夏话却大概能听懂,却一句也不会说。

    我越长大,院儿里的老人们越衰老,院儿里的房子也是建了一批又一批,粗略一算也有6期工程了,煤房被拆掉,父辈栽下已长成男人腰粗的树被砍光原地种下苜蓿,在自治区50大庆时,为了不影响市容,破楼红色的砖墙被漆成了灰色。如今,早先的平房和筒子楼已经拆掉建了新楼,去年也开了盘。

    比我大一岁的第一批老楼房,这几年衰败得不成样子,地面下陷,楼顶断裂,下雨的时候每个顶楼都漏水,汶川地震的余震造成的伤痕还凄惨地晾在那里,裸出的地基像发炎的牙龈,看起来可怖又可怜。老人们说,当初这批房子建成的时候,就存在质量问题,一些住户在房子里造炉子,挖烟囱,用榔头在墙上敲了两下,竟掉下整块砖来,该是水泥的部分全是干散的砂灰。去年断裂的楼顶掉下来,差点砸到过路的李奶奶,这样的事情连续发生两次,老人们才注意起来,这房子是太危险了!

    院子里盛传着一种说法,这批破旧的楼房本来要和平房一起拆建的,政府领来的开发商看了房子后,说平房能拆,楼房不能,原因是这批楼的房距太近,拆了再建,要按规定拉大房距,基本没多少赚头。

    这个传言后来在某公职人员的嘴里得到了证实。区建五公司前两年划入了宁夏建工集团麾下,就彻底没人过问了,房子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找不到部门解决。从前单位的后勤,现在也只管打扫卫生和轮流看大门,物业公司不管老房子的问题,老人们顿时觉得六神无主,用他们的话说,“后妈的孩子没奶吃”。

    老人们组团去找市建设局,建设局的人说,你们去找西夏区政府,老人们找到西夏区政府,却被一公职人员奚落了一顿,窝火地回到家。这名公职人员说,你们的房子是你们单位自己建的呀,自己建的房子质量不好找我们干嘛,放心吧,你们的房子踏不了,死不了人,要拆建也得开发商能挣上钱啊,没钱赚谁去干呢,拆建你们的房子得赔死呢……

    尽管前几年有人给院儿门口挂了瑞祥苑的牌子,但老住户们还是管这儿叫院儿,只有后三期房子住进了本地人,他们才管这儿叫小区——瑞祥苑小区。

    这几年,院儿里的老人一个个去世,快得像赶趟似的,各式各样的葬礼在眼前就像过电影。一些质朴的老一辈基层职工,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住上新房子,过上不那么提心吊胆的日子,但实现的希望非常渺茫,许多老人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院儿里的老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响应建设祖国的号召没有一点犹豫,盖了一辈子房子,却住在越来越破的房子里担惊受怕。

    老人们越来越少,也许这个小区的身世也将成为一个秘密。附近涤纶厂的老厂房仿照北京798建成了艺术区,取了个名字叫801文化创意园,但几乎很少有人知道,801究竟是什么含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