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为何“抹黑”心理咨询或教育专家?

标签:
家庭婚姻情感教育育儿心理咨询 |
分类: 自我成长 |
我非常喜欢赵薇和佟大为,最近他们两出演的《虎妈猫爸》首次将孩子教育问题做为剧的主线索,我非常赞同。但不明白的是导演既然重视教育又为何没有将教育专家或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了解清楚,而在剧中设立了唐琳这样一个不遵守专业设置的教育专家还接受美国教育回来?下面列举几个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在中国,进行心理咨询行业的第一次课里,老师就会讲心理咨询师的原则之一是严禁双重关系——即心理咨询师不能给自己的亲人朋友进行心理咨询。双重关系(DualRelationship)和多重关系(Multiple Relationship)是指咨询师/治疗师在心理咨询或治疗过程中与来访者除了专业关系之外,还存在其他社会关系。双重和多重关系即心理咨询师给来访者即当老师又当伴侣或爹妈兄弟姐妹,像朋友一样出现在对方的现实生活中。剧中的唐琳几次为自己的大学同学及孩子进行心理辅导,送孩子礼物及对男同学产生爱慕,这显然是违背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可见其没有接受过正规及专业的训练。国内外正规的心理咨询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专业的做法就是转介到其它有经验的咨询师或者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当地有哪些专业机构和专家可以选择,价位多少,疗效怎么样,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
为什么心理专家不能给身边人做咨询呢?其实就像医生无法给自己的父母开膛破肚做手术,法官无法亲自给自己的家人定罪。因为人无完人,人非圣贤,都有私心,当面对亲情所有专业修养都会被亲情掩盖,友情、爱情也是如此,一旦有了私心就无法中立、客观、冷静的看待和分析问题,那么导致的结果就是咨询的必然失败和无用。这样电视剧里的情节会误导大家认为心理专家对所有人都无用,其实只是心理咨询师在面对家人和爱人也只是普通人而已,所有的专业没有人性更重要。
第二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发生关系,这其实是上述双重关系的一种也是没有或不够专业及接受自我分析的体现。显然导演没有认真了解过心理咨询或教育行业。剧中唐琳和前男友罗素在未进行任何心理治疗的情况下有男女朋友的情感是可以的,此事也发生在以前。但一旦两人成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后就必须停止情感关系,现实中的咨询师不可能主动联系来访者向其示爱。在正规的咨询设置里,心理咨询师首先会找导师解决自己的心理情结,拿到国家证书后进行实践。一般和来访者只能在咨询室面谈,并且有时间限制。虽然在咨询的过程来访者可能会对咨询师产生移情,但凡是受过自我体验的咨询师都会明白这种移情和现实生活中的恋情是完全不同的,并且会通过专业的技术让来访者明白移情的原因并对现实中的恋情困惑产生指导作用。
剧中唐琳的心理遗留了很多问题如和罗素分手后未弄明白自己的责任,自己的婚姻和子女关系应该承担的。这些都是需要在执业前先找导师解决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找心理咨询师发生这样的情况要果断停止咨询并且可以追问对方的受训背景。
第三免费心理咨询。在电视剧中唐琳几次给茜茜、罗素、毕胜男及罗素的妈妈做免费咨询和课程。看似好像来访者占了便宜其实最终还是让来访者受伤。因为免费就说明心理咨询师本身的专业训练不够,没有收入也就没有让自己成长的费用最后就是技术很差,没治好来访者反而让人失去一个帮助的渠道。我们可以通过文章或短时间的交谈了解基本情况,但真正选择心理咨询师治疗时还是要付费。弗洛伊德认为,酬金是一种可以让来访者最大限度提高治疗动机的手段,体现了来访者对心理治疗承诺的重要性和改变的动力。来访者得到专业的咨询是通过费用购买的,不会感觉亏欠别人或为了别人而做事。收了钱,咨询师也从神仙变成职业人,能专注地提供专业帮助。付费也使来访者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一旦对咨询效果不满意,可随时退出。
在钦佩赵薇的演技同时,在庆幸中国电视剧终于开始关注国人教育问题时,也对国人对心理咨询行业和心理教育的误导之深感到担忧,希望借此文告诉大家正规心理咨询师的做法,让有需要的人得到及时、专业和恰当的帮助。如何选择一个真正的专业临床心理咨询师,在笔者上篇文章《潜意识的力量》中有谈到,一定要看其受训背景和从业时间,个案时数,收费标准,咨询设置,主要的咨询技术,总之综合判断非常重要。
专业解释:
移情:移情对应的英文单词为empathize,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 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
形成移情的基础,是幼儿期在与双亲或其他人际关系中的关键人物之间存在的未能处理妥当的问题。这一转移分为正转移和负转移。正转移,如表白爱情及希望从治疗者身上获得爱恋情感的欲望。负转移,如对治疗者产生厌恶感、憎恨、敌意及想加以控诉的欲望等。前者又称为阳性转移,后者又称为阴性转移。
发生移情时,来访者过去未曾解决的问题会使他们对咨询者的知觉和反应方式产生变形。这些未解决的问题根源于来访者过去的人际关系,而现在又直接指向了咨询者。
移情在不同背景的咨询者身上都可能发生。当来访者的情感达到一定的强度时,他们会失去理性的客观判断力时,移情至咨询者,就好像咨询者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一样。
资深心理专家魏丽芬:公众号:xlzxwlf;微信号:P200EAP(如咨询加此号)QQ:1171747761,微博:魏丽芬心理咨询,专注临床心理咨询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