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年谱及著作编年(五)

(2010-01-24 10:16:20)
标签:

作者年谱

文化

 (续前)

    七四五年(天宝四载)八月,杨太真册封为贵妃。贵妃三姊都赐第宅于京师,从兄(铦,锜)与从祖兄钊,皆被封为高官。安禄山以边功得宠,数次侵击东方的种族奚、契丹。九月,奚、契丹各杀唐公主(以皇族女性所作的一种人质)以叛。

    李白四十五岁。

    春在任城。留诗《送范山人归太山》(卷十七)、《送别》(卷十八)。

    夏末,李白与杜甫复会于兖州。

继赴齐州(今济南市)会同高适一齐拜谒北海太守李邕。在李邕陪同下,在临淄游览了孟姜庙、杞梁墳和淳于意墓等胜迹。李白留诗《东海有勇妇》(卷五)。

    齐州分别后,杜甫西游临邑,李白返家任城。

    游峄(yi音“忆”)山(今山东邹县境内)。留文《琴赞》(卷二十八)。

    秋李白、杜甫在任城再次相会。李白留诗《戏赠杜甫》(卷三十)。

漫游任城后,二人又同去曲阜、兖州、东蒙等地。

    在曲阜,他们拜访居士大隐范十。李白留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卷二十)、《宴陶家亭子》(卷二十)。

    秋,在鲁郡(兖州)别杜甫。留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卷十七)。

赴沙丘(河北广宗县),有诗《沙丘城下寄杜甫》(卷十三)。

    游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

    游单父(今山东省单县)。有《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卷十九)、《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卷二十一)、《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卷十七)、《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卷十六)、《送族弟凝之晏堌单父三十里》(卷十六)。
   七四六年(天宝五载四月,门下侍郎陈希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中书省、门下省的次官侍郎兼任宰相之职的职官)。陈希烈以讲老庄之学得进,是一个为玄宗所赏悦的人物,李林甫见其为玄宗所爱,遂推荐之。

    李白四十六岁。

    春,在单父,留诗《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卷二十)。

    春,游鲁郡。

    卧病任城甚久。留诗《赠从弟冽》(卷十二)、《东鲁见狄博通》(卷九)。留文《任城县厅壁记》(卷二十八)。

    在远房兄弟瑕丘(任城属县)佐吏李冽、李凝的帮助下,在瑕丘县城东门外泗水西岸沙丘旁置居室,又在泗水东岸南陵村置田十余亩以养子女。就此安家。

    秋,病愈,又游于鲁郡。留诗《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卷十六)、《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卷十六)、《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卷十七)、《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卷十五)、《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逆旅见赠》(卷十九)、《别中都明府兄》(卷十五)。

    是年自春以来屡有南游之念。有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卷十五)。遂与元丹丘相约,准备在越中相会,然后同游剡中(今浙江嵊县西南)。

    终于秋末启程。临行留诗《别中都明府兄》(卷十五)。

    冬,至宋城(河南商丘一带),又游梁园(汉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园)。与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夫人再婚,在梁园安家。

    在梁园,遇故友岑征,有诗《鸣臯歌送岑征君》(卷七)、《鸣皐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卷七)。

    旋到广陵(江苏扬州)。途经下邳。留诗《经下邳圯(yi音意)桥怀张子房》(卷二十二)。
  七四七年(天宝六载)正月。朝中大狱,李林甫命人杖杀北海太守李邕和淄川太守裴敦复。玄宗欲广求天下士,诏令“通一艺以上者皆诣京师”。李林甫故艰其事,尽使落第,上表称贺为“野无遗贤”。十月,改骊山温泉宫为华清宫。玄宗命王忠嗣攻吐蕃石城堡。王忠嗣认为以数万士兵的性命去换得一城,并不能消弱对方的军事力量,遂上书谏阻,被贬为汉阳太守。以哥舒翰(突厥人)为河西陇右节度使,高仙芝(高丽人)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李白四十七岁。

    春在扬州留诗《留别广陵诸公》(卷十五)。

    春末赴金陵。

    夏初在金陵,留诗《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卷二十一)、《登金陵凤凰台》(卷二十一)、《金陵凤凰台置酒》(卷二十)、《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卷十九)、《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卷二十一)《自金陵泝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明,寄句容王主簿》(卷十四)。在金陵遇崔成甫。留诗《酬崔侍御》(卷十九)、《江上送女道士禇三清游南岳》(卷十八)。

南下途中经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留诗《焦山望松寥山》(卷二十一)、《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卷九)、《丁都护歌》(卷六)。

    继而达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留诗《苏台览古》(卷二十二)。

经过湖州。留诗《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卷十九)。

    秋到越中。留诗《越中秋怀》(卷二十四)、《越中览古》(卷二十二)(按:有学者认为《苏台览古》和《越中览古》为李白于开元十四年游吴越之作。特录于下,以备参酌)

    同元丹丘会和。往会稽吊贺知章。留诗《对酒忆贺监二首》(卷二十三)。又同孔巢父等人会和,游镜湖、兰亭、禹穴、剡溪。

    乘舟行,经宁海(今浙江台州市)留诗《同友人舟行》(卷二十)。

    登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台州天台县西)。留诗《登高丘而望远海》(卷四)(按:有学者认为《登高丘而望远海》诗当为李白于天宝十年北上塞垣时作。特录以参酌)、《日出入行》(卷三)。

    冬经吴中返金陵,留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卷十九)。此后二年,留居金陵。留诗《宿白鹭洲寄杨江宁》(卷十三)、《新林浦阻风雪寄友人》(卷十三)。

是年,针对朝中大狱,有诗《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卷三)、《野田黄雀行》(卷三)(按:有学者认为《野田黄雀行》为李白于至德二年针对肃宗与永王璘相残事而作,特录以备参)
  七四八年(天宝七载)四月。以高力士为骡骑大将军,其权力与地位日渐显赫。李林甫、安禄山同时因附其而被摧升为将军与大臣。玄宗赏赐安禄山铁券(免死牌)。杨贵妃三姊皆被封为国夫人;杨贵妃的堂兄杨钊(后来的杨国忠),擢给事中,恩幸日隆。

    李白四十八岁。

    春在金陵。留诗《示金陵子》(卷二十五)。崔成甫遭贬谪,与李白在金陵相遇。崔成甫作诗《赠李十二》李白写诗作答《酬崔侍御(“严陵不从万乘游”)》(卷十九)。另留诗《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卷十九)。

    夏至杨州。留诗《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卷十)。

    秋游霍山(今安徽省六安县南),

    冬到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谒见庐江太守吴王李抵。留诗《寄上吴王三首》(卷十四)、《口号吴王美人半醉》(卷二十五)、《庐江主人妇》(卷二十二)、《江上望皖公山》(卷二十一)。
   七四九年(天宝八载)二月,玄宗以国用丰殷,视金帛如粪土,赏赐无度。尝以天下岁贡物品,尽赐李林甫。六月,玄宗命哥舒翰攻取石城堡,唐军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所言。哥舒翰为吏大夫(御史台—处理官吏犯的检查厅长官),王忠嗣郁而死。改当时兵役制度的志愿兵制度为府兵制度(壮丁为三年义务兵役,主要充当京师的禁卫军与边境的防备军,于农闲时受训,征兵最多时为年六十万人),但府兵制度日渐崩坏。应府兵者逃匿有增无减。有司所属多有官无兵。京师卫队应征者皆为市井无赖之徒,末受训练。而武勇精兵皆聚集于边陲,且多为藩镇私有,遂使藩镇割据日渐滋生。

    李白四十九岁。春还金陵。怀念子女之情甚,写诗《寄东鲁二稚子》(卷十三)。

    闻王昌龄远滴黔中(今湖南省以南)。以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卷十三)寄之。

留诗《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卷七)、《劳劳亭歌》(卷七)。

    “立功”无望,乃始以“立言”为己务。留诗《古风其六“代马不思越”》(卷二)、《古风其十四“胡关饶风沙”》(卷二)、《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卷二)、《古风其三十五“丑女来效颦”》(卷二)。

     冬,在金陵。留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卷十九)

    七五零年(天宝九载)三月,关内(今陕西省之地,东至函谷关,西至散关,南至武关,北至萧关的广大区域)大旱。五月,赐安禄山为东平郡王。唐代将帅封王自此始。杨钊赐名为国忠。南诏(今四川省南部与云南省交界处的少数民族国家)王忿云南太守虔(qian音“前”)陀迫辱,起兵杀之。

    李白五十岁。

    春在金陵。

    五月。元丹丘自嵩山来信相邀,李白留诗《以诗代书答元丹丘》(卷十九)。继而离金陵,去嵩山。曾想举家迁嵩山,未能实现。留诗《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卷二十五)。

    途经秋浦。留诗《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卷二十五)。

    秋,至寻阳(九江)。留诗《浔阳紫极宫感秋作》(卷二十四)。

    登庐山。留诗《庐山东林寺夜怀》(卷二十三)。

    旋北还,途经憔郡(今安徽省亳州)访友人元演。

    经过金乡(山东省金乡县),有诗《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卷十六)、《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沉之秦》(卷十六)、《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卷十七)、《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卷十九)。

    冬,归任城。

    是年,针对社会谤言,留诗《雪谗诗赠友人》(卷九)。
  七五一年(天宝十载)二月,安禄山升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近二十万,为当时天下兵力之半。四月,杨国忠使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大败,死六万人。高仙芝攻大食国,大败,死二万人。安禄山击契丹,大败,死数万人。

    李白五十一岁。在任城。对杨国忠征讨南诏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深为不满。有乐府诗《战城南》(卷三);诗《古风其四十三“周穆八荒意”》(卷二)、《古风其三十四“羽檄如流星”》(卷二)。

    春在任城家中。有诗《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卷十三)、《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卷十三)。留文《崇明寺佛项尊胜陀罗尼幢(chuang音“床”)颂并序》(卷二十八)。

    到平阴沙丘。留诗《送薛九被谗去鲁》(卷十六)、《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卷十七)。

    到济南。留诗《古风其二十“昔我游齐都”》(卷二)。

    秋,李白来到嵩山之阳的颍阳寻找元丹丘,恰逢元丹丘此时隐居在汉代隐士高凤的居处——石门山炼丹。李白寻人不遇,留诗《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僕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卷十三),准备回程。

    至邺中(今河南南阳市唐河)逢王大。留诗《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卷九)。

    长途跋涉赴石门山中(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寻找元丹丘。写下了《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卷二十三)一诗。并滞留在石门山元丹丘居处。

    受元丹丘热情款待,两人同游方城寺。李白写下了《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卷二十三)一诗。

同时接到南阳友人岑勋书信,诗人遂写下《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卷十九),邀请岑勋来会,不久,南阳岑勋至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炼丹处百秀谷中,三友相聚,乐极成醉,李白留诗《将进酒》(卷三)。

    秋末,范阳节度使幕府判官何昌浩到叶县(今河南叶县)来访李白,未逢。于是留信邀请李白到幽州。李白为探安禄山的虚实,准备北游塞垣。留诗《赠何七判官昌浩》(卷九)。

    自开封北上幽州(今北京市),临行留诗《留别于十一兄逖(ti音替)裴十三游塞垣》(卷十五)北渡黄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