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
平声五言绝句依照《平水韵》韵部归类例编(下二)
八庚韵:声生城平行鸣情兵明轻营迎
程成更惊清争筝(三十三首)
窗里怜灯暗,阶前畏月明。
不辞逢露湿,只为重宵行。
——唐/李百药《咏萤火示情人》
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唐/韦承庆《南行别弟》
客心争日月,往来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唐/张说《蜀道后期》
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
总向春园里,花间语笑声。
——唐/王维《班婕妤三首(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愁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唐/王维《杂诗三首(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唐/王维《杂诗(三)》
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
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唐/储光羲《江南曲(四)》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
——唐/储光羲《关山月》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
——唐/储光羲《关山月》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唐/杜甫《绝句三首(其一)》
任转江淮粟,休添苑囿兵。
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
——唐/杜甫《复愁十二首(其九)》
注:囿音you (又)。养动物的园子。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唐/沈如筠《闺怨》
遗却珊珊鞭,白马骄不行。
章台折杨柳,春日路傍情。
——唐/崔国辅《长乐少年行》
少年襄阳地,时光襄阳城。
城中轻薄子,知妾解秦筝。
——唐/崔国辅《襄阳曲二首(二)》
野竹通溪冷,秋泉入户鸣。
乱来人不到,芳草上阶生。
——唐/钱起《宿洞口馆》
闻道黄花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唐/无名氏《盖嘉运所进(三)》
默默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唐/白居易《微雨夜行》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
注:衾音qin (亲)。被子。
一燕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
——唐/戴叔伦《关山月》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唐/韦应物《上皇三台》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唐/柳宗元《入黄溪闻猿》
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平。
尽知行处险,谁肯载时轻!
——唐/钱珝《江行无题(一)》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唐/李商隐《听鼓》
晓色兼秋色,蝉声杂鸟声。
壮怀消铄尽,回首尚心惊。
——宋/苏舜钦《吴江岸》
注:铄音shuo(朔)。熔销。
妍丑三千众,恩情一例轻。
妾身虽寂寞,天下却升平。
——宋/许棐《宫女词》
妾命薄如叶,流离万里行。
黄尘燕塞外,愁听捣衣声。
——宋/王清惠《捣衣诗呈水云》
江平秋万里,山静月三更。
仿佛寒烟外,瓜州有雁声。
——明/陈继儒《月下登金山》
长信多春草,愁中次第生。
君王行不到,渐与玉阶平。
——明/谢肇淛《春怨》
溪涨巨鱼出,山幽好鸟鸣。
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明/俞大猷《秋日山行》
长信多春草,愁中次第生。
君生行不到,渐与玉阶平。
——明/谢肇淛《春怨》
石壁千寻险,江流一矢争。
曾闻飞将上,落日吊开平。
——清/吴伟业《采石矶》
剥啄柴门响,呼童扫叶迎。
凉蝉知让客,且住一声鸣。
——清/袁枚《客至》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近/鲁迅《题〈呐喊〉》
九青韵:经亭萤 青星(四首)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唐/李白《夜下征虏亭》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大家去谒灵,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近/鲁迅《南京民谣》
十蒸韵:灯登凭僧(二首)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唐/钱珝《江行无题(二)》
关河劳梦魂,欲见香难凭。
照君文绣帐,相近不如灯。
——明/宋濂《寄远曲(二)》
十一尤韵:流头秋舟愁楼钩休由游州
沟侯篌鸠留牛裘悠洲(二十九
首)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唐/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
既能似明镜,何用曲如钩?
——唐/骆宾王《玩初月》
玉关征戍久,空闺人独愁。
寒露湿青苔,别来蓬鬓秋。
——唐/苏頲《山鹧鸪词(一)》
发向横塘口,船开值急流。
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
——唐/丁仙芝《江南曲》
归时日尚早,更欲向芳舟。
渡口水流急,回船不自由。
——唐/崔国辅《中流曲》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唐/崔国辅《采莲曲》
注:溆音shu(树)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唐/王维《哭孟浩然》
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相看尚不远,未可即回舟。
——唐/祖咏《别怨》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唐/储光羲《江南曲(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唐/李白《秋浦歌(其七)》
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
闾阎听小子,谈笑觅封侯。
——唐/杜甫《复愁十二首(其六)》
欲逐淮潮上,暂停鱼子沟。
相望知不见,终是屡回头。
——唐/皇甫冉《鱼子沟寄赵员外裴补阙》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唐/李贺《马诗(二)》
绣幕珊瑚钩,春开翡翠楼。
深情不肯道,娇倚钿箜篌。
——唐/韩翃《汉宫词(其二)》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唐/白居易《除夜宿洺州》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唐/白居易《南浦别》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独唱《白符鸠》。
——唐/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唐/李商隐《滞雨》
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
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
——唐/杜牧《题敬爱寺楼》
云阔烟深树,江澄水浴秋。
美人何处在,明月万山头。
——唐/杜牧《有寄》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銛钩。
——唐/李群玉《放鱼》
注:銛音xian(先)。锐利。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向东流。
——唐/薛莹《秋日湖上》
山期须早赴,世累莫迟留。
忽遇狂风起,闲心不自由。
——唐/皮日休《史处士》
远天明月出,照此谁家楼。
上有罗衣裳,凉风吹不休。
——唐/于邺《高楼》
莫愁石城住,今来无莫愁。
只重石城水,曾泛莫愁舟。
——宋/徐照《莫愁曲》
望帝千年魄,声声是泪流,
空庭无竹树,省得一春愁。
——明/刘基《漫成九首》
相送巴陵口,含泪上行舟。
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
——明/陈子龙《三洲歌》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清/郑燮《江晴》
十二侵韵:心深阴
金林砧(九首)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唐/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唐/王昌龄《送郭司仓》
汉国山河在,秦陵草木深。
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
——唐/荆叔《题慈恩塔》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唐/戴书伦《过三闾庙》
虽过老人宅,不解老人心,
何事残阳里,栽树欲待阴。
——唐/李端《观邻老栽松》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
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唐/白居易《江楼闻砧》
浮云吐明月,流影玉阶阴。
千里虽共照,安知夜夜心?
——宋/欧阳修《夜夜曲》
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
不知芳渚远,但爱绿荷深。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宋/孔平仲《寄内》
十三覃韵:(暂未找到例句)
十四盐韵:淹檐潜纤(二首)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
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唐/孟浩然《口号赠王九》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唐/杜甫《绝句六首(其五)》
十五咸韵:(暂未找到例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