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丛话144篇——麻线酱

标签:
蔡家堡鲤鱼门图片文化渔家事 |
分类: 滨海丛话 |
麻线酱
http://s7/mw690/001Pnvgqty6Txkf9Cw646&690
麻线酱炒鸡蛋,许多回头客会点名要这道滨海渔家特色菜,并要求麻线酱是本地产的。这道集咸、鲜、香为一体的菜,的确是道佐餐的美味。
麻线,有人说是麻虾的变音,是一种很小的虾,在当地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麻线,麻线吃薄泥儿的说法,可见之小。麻线是冷活田,在滨海地区盛产于初春和晚秋时节,海中和咸水汪子中均有出产。麻线可以剁丸子、熬咸菜,还可以馇着吃,但更多的是被人们用来糟酱。我小时候,用麻线酱蘸大葱、炸糊涂(加点面粉或是玉米面,再用少许的油和红辣椒烹制)、咕嘟豆腐是家常菜,很少舍得用鸡蛋炒着吃。那时,村里几乎家家院子里都有几口大缸盛着麻线酱。
能吃上喷鼻香的麻线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糟酱的人要付出很多辛苦。
糟好酱,要有好的原料。我们滨海地区曾经并不缺少糟麻线酱的好原料,当年老北塘的河口遍插一种称为小樯的定置渔具,春秋两季都能捞到麻线。在辽阔的海滩上,潮水涨来时人们也可以用抢网捞获;在岸边众多蓄水的咸水汪子里,人们用一种袋囊状称为麻线网的渔具专捞麻线。
在水寒的季节捞麻线即辛苦也危险,汉沽知名画家周连义老师曾写过一段他的亲身经历。1972年初冬的一个晚上,汪子里还没有结冰,周连义老师到离家几里远的老薛大港去用麻线网捞麻线。为了防寒,他穿上了父亲平时穿的胶皮裤,由于父亲比他身高,所以父亲的大皮猴他穿起来很不舒服,蹚泥跋水很别扭。他走在埝埂与耩沟子之间用细竹竿儿探索着小心前行,身后拉着沉重的渔网。大约一个小时后,他的竹竿没摸准,不慎掉进了一段新挖的能漠过人头顶的耩沟子里。冰冷的咸水灌进皮猴,他呛了一口咸水,并且灌水的皮猴束缚了他的活动能力,几乎使他走到了死亡的边缘。值得庆幸是,经过他一番挣扎,侥幸折腾到埝埂边逃过一劫。当年,因此丧命的不乏其人,这件事令周连义老师多年后余悸未消。
有了好的原料,接下来就是糟酱了。新鲜麻线捣烂加盐后发酵的过程,俗称糟酱,它是一个需要精心照料的辛苦过程,前人们留下了一套严格的工艺流程。这是我在“滨海新区三利水产商贸有限公司”虾酱加工车间看到的《虾酱生产作业指导书》,完全秉承了前人传统的制作工艺。首先要保证原料的新鲜,剔除原料中的水产夹杂物等杂物。然后把原料适量入缸,再以原料与食用盐按5:1的比例投入食用盐,充分搅拌——俗称捣酱。之后,麻线酱进入发酵期。发酵期的麻线酱置大缸于阳光下暴晒,遇阴雨天气和夜晚时缸顶用芦苇编制的帽状篓子遮盖,这种篓子利于避水通风透气,保证麻线酱的发酵充分挥发。发酵中的麻线酱要每天逐缸搅拌一次,以促进挥发,三到五天倒缸一次,其间丝毫不得马虎。成品麻线酱最好要经过伏天的洗礼,经了雨水或露水的虾酱很容易变质,成为臭虾酱。
大缸里经过充分发酵的吓酱,常常会渗出浓香的虾油,麻线酱渗析出来的虾油也是虾油中的精品。随着滨海地区综合条件的改变,如今在本地找到纯正口味的好麻线酱已不那么容易……
近年来,随着渤海渔业资源的减少,以及天津滨海地区传统渔村相继迁移,滨海原产地出产的麻线酱已不多见。随着滨海鲤鱼门海上休闲一日游的日渐火热,来渔家体验生活的客人与日俱增,其中许多客人在船上品食海鲜,麻线酱炒鸡蛋很受客人喜欢。为了能把最可口的美食呈现给客人,我在苦苦寻找小时候家里糟的麻线酱的那个味道,有时我会抱怨,找遍各集市儿,没有那个味儿。
然而,梦里寻它千百度,不知缘分在身边。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送了我一瓶“滨海新区三利水产商贸有限公司”出品的麻线酱,使我眼前一亮——开瓶闻酱香,入口更绵长。用过他们的产品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便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http://s15/mw690/001Pnvgqty6TxkH6lsO0e&690
几天后,我带上相机走进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开发区嵩山北路15号的“滨海新区三利水产商贸有限公司”水产品冷冻加工厂。这次采访,也是为了完善我正在搜集整理中的渔家文化的影像素材。当厂方得知我的来意,他们派专人带我参观了整个麻线酱的制作工艺和流程。
在采访中得知,三利公司在麻线酱的制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制作工艺是传统的,生产管理和食品卫生要求是现代的。首先,他们从货源上就开始严格把关,精心选用洒金坨、海沿等汉沽地区知名的咸水汪子里出产的新鲜塂麻线。这种麻线,颜色较淡,但品质最佳,有时新鲜的售价能达到十块钱一斤,难怪有人不相信三利公司会用它来糟酱,不过当你品过他们的麻线酱,由不得你不信。
经过严格挑选的鲜麻线,三利公司员工把它们置于清洁的大缸中,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关,并严格控制原料与食用盐的配比。他们还把虾酱的制作工艺用书面的形式张贴在加工车间,依此严格操作。配比完成后,开始进入发酵环节。
当陪访的人把我带到三利公司晒酱场,我早早地就闻到了浓浓的酱香味,看到了一排排摆放整齐的大缸,芦苇编的帽篓子错开了缸口放在一边,每口缸的缸口都苫着一张很密的网子,我记得小时候,爸爸在家糟酱时就是这个样子,那是很讲究的。我知道晒酱是很辛苦人的,晴天的时候,就得把帽篓子掀开晒着,阴天和晚上就得把它盖上,缸里的酱每天都需要搅拌,使它充分发酵,这样最少也要坚持三个月左右。
最后,三利公司陪访的人把我带进成品车间,这里严格的卫生条件令我咋舌,是前人们难以想象的。三利公司充分利用本公司加工各种水产品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在无菌车间储存、灌装成品,这让人们吃着更放心。三利公司的虾酱产品也是非常人性化的,他们不只灌装了大瓶装和小瓶装,还配备了虾酱与虾油和辣酱的混合套装。我想,到船上做客的客人也一定会喜欢这些产品的。
结束采访从三利公司回来,使我觉得“买海鲜到三利,三利让您最满意”不是虚传。
http://s4/mw690/001Pnvgqty6TDjfVIBBd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