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头鱼

标签:
鲫头鱼海鲜渔家杂谈 |
分类: 走进纸媒 |
鲫头鱼
二十几年前,鲫头鱼是渤海湾春季晚于“出水乱”(面条鱼或称银鱼)出现的第二个渔汛。现在,我们滨海人吃到的鲫头鱼大多来自于外地。当地许多不良商家用“黄花秧子”(没长成的小黄花鱼)充当鲫头鱼。鲫头鱼和“黄花秧子”有几分相似,可它们却有许多不同。外观上,前者长的大头小尾儿,后者长的长顺。前者的鱼头较圆滑,后者的鱼头略尖;口感上,前者肉质细腻,入口鲜爽。后者肉质略显硬涩,油脂也不及前者高;渔家人喜欢用鲫头鱼剁丸子,它的鱼骨酥软,可以与鱼肉一起剁,不会影响丸子的口感。而用“黄花秧子”剁丸子口感上会相差很多。
鲫头鱼的鱼肉特别鲜香好吃,它有多种吃法,除了可以剁丸子,还可以红烧或软熬,还可以用它滚(煲)鱼汤。我喜欢吃软熬鲫头鱼,那种鲜香我难以用文字表达。软熬鲫头鱼是个技巧较高的活儿,许多人熬不好,他们软熬出来的鲫头鱼很难成型,所以有些人改吃红烧鲫头鱼了;我曾听船上的老人们说过,过去船上的大师傅有熬鱼的好手,用大锅熬鲫头鱼,条条鲫头鱼都是完整的。更令人称奇的是,用新鲜的鲫头鱼滚汤,鱼汤里的鲫头鱼依样完整。我喝过用它滚出来的鱼汤,像奶汁一样乳白,那种醇鲜、香的味道,令我久久难以忘怀;有人喜欢把新鲜的鲫头鱼用盐腌一下,然后再熬或用油炸熟直接吃。
在我刚上船的时候,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曾用底张网在塘沽灯塔以外的水域捕捞过鲫头鱼。鲫头鱼是一种群游性较强的底中层鱼。刚“开海”不久,我们就备好渔网,到较深的海中去捕捞它。它的产量很高,起网捞鱼的场面很壮观。很多时候,渔船上的两坩(船舷)放不下捕获的鱼,就把它放入船舱中,常常把出鱼的人累得满头大汗。从网中遗漏的死鱼飘在水面上,招来成百上千只的海鸥争相觅食,那种叽叽喳喳的叫声仿佛是为我们唱起的欢歌。
我记得最高产的那次,我们捞了两万余斤。渤海的鲫头鱼越来越少了,我已有十多年没有见咱本地的渔船去捕捞了,有些年轻的人已经分不清鲫头鱼与“黄花秧子”的区别,让那些不良的商家有了可乘之机。
鲫头鱼
http://s10/middle/63db78cetbabf9316b949&690
黄花秧子http://s3/middle/63db78cetbabf9d1a3032&690
http://s16/mw690/63db78cehd6b09009755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