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本容易错过的好书(《避开股市的地雷》读书笔记一

(2012-10-12 17:58:21)
标签:

股市

投资

价值

读书笔记

股票

分类: 投资

投资这玩意,巴菲特和芒格一直在强调,长进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他人(尤其是牛人)的失败和成功经验。毕竟自己不可能经历如此之多,也不可能坐在那里把投资的真谛想出来。绝大多数人喜欢坐在那里思考股市投资的真诀!对这种人,我总是嗤之以鼻——就你我这个智力水平以及股市人生经历,还在意淫呢。

受张化桥师兄上一本书《一个分析师的醒悟》的影响,开始并没有对这本书《避开股市的地雷》保抱有很大的希望,没想到,这本书竟然是今年读过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嗨!

一般从巴菲特的投资观念出发,然后衍生出一些自己的投资看法,这类文章,我基本上不感兴趣。一是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掌握,我自认为不比任何一个人差——我质疑怀疑辩驳他人投资理念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巴菲特芒格和格林布雷特的一套东西来去质疑怀疑和辩驳。二是,很多人连半瓶子醋都不是,就去质疑巴菲特等大师的投资看法——我到现在还没看出巴菲特的哪一个观点不对的——通盘接受绝对比其他的任何都要好。

张师兄这本书里面,也有不少篇章谈起这类话题,比如,通胀是股市的大敌、比如要分析但不要预测,比如不要投资新股,再比如宏观经济研究对做好投资帮助很小,等等。张师兄就是新加坡毕业后做了四年宏观分析师,坚决要求转行到行业分析师从头起步。我自己受巴菲特影响很深,也极度讨厌这个职业,最后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没有能力也再无兴趣到一个卖方去做一个行业分析师,我还是滚蛋吧。

 

这本书,未来闲时还会把部分章节拿出来揣摩(不一定是吸收,也可以是批判)。

主要在于四个方面:

一、投资观点;

二、失败的案例;如果能避免未来的一个错误,那就不得了了。何况,不止一个。

三、潜在港股线索;

四、思考:用巴菲特、芒格、格林布雷特的投资理念和角度来看,不赞成张师兄的地方,原因何在?张这么聪明,也熟读不少这类书,经历比国内的只有更长更跌宕起伏,为何某些地方与他们三个相违背?谁对谁错(我认为正错的答案只有一个,没有谁都正确的道理)

 

读一本投资方面的书籍,我总是会用巴菲特、芒格和格林布雷特的角度去质疑它们、去判断他们的正确,如果一有不同,总会思考它问题在哪里,是作者浅薄自以为是,还是因他的经历带来他的不同的看法。

 

关于价值陷阱:

净资产10元,3元的时候买了,结果跌到1元。算不算低估很严重?敢不敢再加仓?还是价值陷阱?这个问题,张师兄的讨论很多,好几个案例,他的结论是估值不重要(不是说不要估值,而是放在次要的地位上)。要看前景,看其他的。如果管理层一直守着资产不动,跟你没屁关系。

这个问题,开始的时候,我没有答案,也很困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等我坐下来的时候,弄了一个下午,才有眉目了。

答案仍然在乔尔·格林布雷特的投资理念中。乔尔认为最重要的是,一是便宜不便宜,也即这个价值;其次是,资产收益率。如果资产收益率低,那么再便宜也不行,因为它没有用。它还是一堆资产放在那里,不创造价值。除非清算,而这个是不可能的!那么价值就应该是很低的。

当然,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分析这类公司,超低的貌似很有价值的,比如港股的百仕达,整个上市公司,就1元的现金,现在卖0.5元,便宜不便宜,值不值得投资?问题都是一样的。

经典例子是三林环球,张师兄自己一个很经典的失败案例。

衍生:矿业公司。一定要当心矿业公司的估值。

必须给自己永远提一个醒:做价值的一定要担心价值陷阱。

 

价值陷阱二:假设并不成立

如果公司净资产远高于市价,是不是低估?

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如果清算,那就是严重低估。但遗憾,这个假设仅仅是假设!从理论上就错了。因为假设不成立,没有企业会清算的(除非你完全控股,然后申请清算)。不会,永远不会。

国美的例子:国美现在就清算就是最好的结局,或者卖给苏宁!陈晓会把大中卖掉,但如果大中上市,他就不会卖。

百仕达的例子。

张师兄提及一家体育用品公司,最好的结局就是手拿50亿元现金的时候清盘,结束企业的生命,但它不会,它会消耗现金,50亿40亿30亿元10亿,现在是变成了净负债。

以琳达·格林布雷特的思想,她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她不会同意,她认为其中一些企业会翻身,会回到正常经营的路上,回到正常的利润率上。我不知道答案。

但是如果我有能力,我相信琳达和格林布雷特的看法,如果是因某种意外事情导致的话。

 

燃气股和葡萄酒股带来的思考

张推荐了两三个燃气股,很看好,但是张很有勇气反思当时对燃气股的看法和选择。

这么多燃气股,大约三只很不错,但另外五六只几乎全军覆灭。

那问题是:当时你怎么知道就中油燃气和华润燃气、中裕燃气会胜出?当时看起来都都差不多哦。又岂能肯定这三只里不会有一只最后也死掉?

还有十年前的葡萄酒:张裕、长城、王朝。怎么就肯定张裕胜出?

研究出张裕胜出,需要多大的功力?多大的深入才能避开这类地雷?因为现在知道答案,是后视镜,这个容易。

 

不问估值,行业为先?

张师兄认为,先选行业,次选行业中的好公司。对不对?为何他会有这样的结论?

他从巴菲特的一个观点出发:it is far better to buy e good company at a fair price than a  fair  company at a good price.

张对不对?是不是有点理解歪了?他标题就是,不问估值,行业为先。

老巴是说合理的价格买一个好企业胜过一个好价格买不好的企业。乔尔认为,价格要便宜,但企业还得好,这个好,不一定要优秀(也就是EBIT/(nfc+nwc)

张这个观念,还是买入好企业然后长期持有,对不对?当然对。但你看它手里有近20只个股,好企业有这么多?显然没有。

具体操作上,我还是认为唯有乔尔的方法最可行。买入比较好的企业,价格要低估,一旦回归合理价格后,立即走掉去寻找下一个个股。

老巴其实内心对价值评估很有一杆秤的,他一定是知道公司的价值的。

不过张师兄和他们几个都同意一点:不要买很便宜的差公司,即使极度便宜,那很可能是一个价值陷阱。

 

为何不私有化?

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包括我打电话问宝业集团的人:你们老板为何不私有化宝业。这么便宜,你们只要拿出一块地抵押给银行,抵押个七八个亿,就足够私有化了。

张师兄以前也纳闷,直到他遇到一个高级游艇协会的朋友,给他解了疑惑,我也解了疑惑。

读一本书,解了一个疑惑,价值真大。不读书的人不会明白的,就会坐在那里瞎掰,什么我认为你认为如何如何。跟张师兄两个人坐在一起喝茶,他给你开了一窍,没什么区别。难道不值钱么?为何众多V友要去参加那个会议。张化桥想要讲的不都在书上了么?而且一个会,能讲多少东西,弄不好讲的你早就知道。

  

利润增长很快,但为何股价很乏善可陈?

利润率跟利润增速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这点乔尔一定深表同意,而且是最早最有深刻体会的的人。乔尔一下子就点到了主题!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Value The Four Corners of Corporate Finance》这本书,我会找时间通读一遍的。

所以张师兄的结论:公司壮大,不等于你股民赚钱。太对了。但,如果是无融资的增长,那就等于赚钱。

  

民企的陷阱,中国企业家坏是正常的,不坏是不正常的,要留一个心眼

昨天的南方周末专题报道无锡尚德的问题,其中有一篇是《谁在掏空尚德》:尚德把IPO募集来15亿美元,全部逐年以购买款的形式付给亚洲硅业,而且还预付很多,亚洲硅业当然就是施正荣的私人企业。

我很难明白为何要这样。好好地把尚德搞上去,不是效果更好么?为何一开始就预谋要这么做。

一本容易错过的好书(《避开股市的地雷》读书笔记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