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读书笔记之一:
昨天又是夜里三点才睡觉,每次看到好书总是爱不释手。
昨天拿到六月份的《value》杂志,就知道自己肯定会在当天把它消灭。
这本杂志每次总是带给我亲切感,真正的良师益友
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很熟悉,因为每篇文章的观点有时候觉得就是自己的观点一样:
比如:
1,张志雄对伊利股份的ceo潘刚的描述,跟我的看法一模一样,纯粹是一个巨贪而已,这样的ceo肯定会把伊利弄垮的
也许几年后伊利倒退的时候,潘刚会像前任一样被抓的。
伊利将被远远地被蒙牛甩在身后是毫无疑问的!三年吧,最多三年!
2,对茅台和五粮液和老窖的分析,实在是一针见血!这才是调研。所以我还是很鄙视绝大多数的分析师,他们根本不知道调研什么。
所以我很鄙视那些行业分析师(也许他们也没有办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他们的调研只是听听公司高层的讲话而已,哎呀,这些人为何不去读读费雪的《如何寻找成长股》呢?里面详细说明了如何调研的方法。又是鄙视。
4,但斌的文章还是很喜欢看,本期刊登了他的几篇日记。他说很遗憾没有早点站在巴菲特和格雷厄姆巨人的肩膀上,早日开始价值投资之旅。
是啊,我也是多么的遗憾!早点接触到的话,我想我现在的身价应该是现在的五倍以上。
昨天又是夜里三点才睡觉,每次看到好书总是爱不释手。
昨天拿到六月份的《value》杂志,就知道自己肯定会在当天把它消灭。
这本杂志每次总是带给我亲切感,真正的良师益友
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很熟悉,因为每篇文章的观点有时候觉得就是自己的观点一样:
比如:
1,张志雄对伊利股份的ceo潘刚的描述,跟我的看法一模一样,纯粹是一个巨贪而已,这样的ceo肯定会把伊利弄垮的
也许几年后伊利倒退的时候,潘刚会像前任一样被抓的。
伊利将被远远地被蒙牛甩在身后是毫无疑问的!三年吧,最多三年!
2,对茅台和五粮液和老窖的分析,实在是一针见血!这才是调研。所以我还是很鄙视绝大多数的分析师,他们根本不知道调研什么。
所以我很鄙视那些行业分析师(也许他们也没有办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他们的调研只是听听公司高层的讲话而已,哎呀,这些人为何不去读读费雪的《如何寻找成长股》呢?里面详细说明了如何调研的方法。又是鄙视。
4,但斌的文章还是很喜欢看,本期刊登了他的几篇日记。他说很遗憾没有早点站在巴菲特和格雷厄姆巨人的肩膀上,早日开始价值投资之旅。
是啊,我也是多么的遗憾!早点接触到的话,我想我现在的身价应该是现在的五倍以上。
前一篇:错过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