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 |
聪敏、勤奋和自信,但自信远超过其能力和水平,也很符合我一贯对公募和私募基金经理人的看法:职业的成功掩盖了投资业绩的平庸。
因此,祝福他在私募这个领域也能成功。
其观点如下:
未来市场的走势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宏观经济、市场流动性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博弈格局。他对当前市场的判断是今年(甚至未来2-3年)结构性行情将贯穿全年,主要有以下三点:
1、未来3—5年不可能再见6000点,市场的波动空间也就是在2000—4000点;
2、市场的风格转换是不可能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要回避确定下跌的领域,例如:银行、券商、保险、钢铁等。(关于银行的高估,他倒是没有拿PE论证,而是举例在美国,银行公司市值仅占整个市场的7-8%,而在A股市场已经占到了35%左右。)
3、补跌也是不可能的;强者恒强,弱者愈弱。例如张裕。(他提到只有在熊市到牛市的转换过程中才会出现便宜的股票被价值发现不断上涨的情况,但是当前显然不是熊市要向牛市转换的前夕)
关于当前市场情况不那么悲观的理由:
1、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处在历史低位,
2、AH股比价。
3、市场存在不断创新高的个股。
关于“2008年不会重现”比较宏观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最近危机发生的中心地带是希腊,不是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
2、全球主要经济体已步入复苏阶段。例如:美国、日本、德国经济数据好转,新兴经济体复苏,例如俄罗斯和印度;
3、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发生变化(他认为相较于2008年,出口的相对地位下降了,理由是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超越东南沿海地区,中小城市的消费大幅度和超预期增长。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乐观预期,他提到了李克强副总理的文章。
4、流动性目前处于一个相对中性的位置。他判断加息可能在第3季度,全年不会超过2次。而全年新增信贷会前松后紧。
5,房地产:关于沿海以及大城市的房地产,不会再出现以往那样的增长,能跑赢(但实际上未必)通胀就不错了,一个理由是很多家庭不止一套房产,而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将来结婚,根本不需要再买房,房子还会多出来,所谓人口红利消失对房地产的影响吧。
前一篇:一本好小说《山楂树之恋》
后一篇:医药股,最大的最隐蔽的伪价值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