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完的家常话

标签:
散文 |
分类: 诗歌 |
散文
说不完的家常话
家里养的四只大公鸡四点半准时啼明,叫醒了整个村庄,紧接着母鸡们也不安分起来,慢慢从高树枝上飞下来,在黎明前的黑暗里高抬脚溜达。画眉鸟也不睡了,婉转地唱起歌来。
我也醒了,躺在床上听合唱。
农村人睡得早,一般情况下晚上八九点就上床了。黎明时大公鸡的叫声并没有把酣睡的男人们唤醒,反而越睡鼾声越大,他们听惯了梦中乡曲;只有那些勤快的女人们才和大公鸡一样早睡早起。
我不属于勤快人,属于听不得声音的失眠者。每次回老家,总是带着耳塞,对鸡鸣狗叫说不上深恶痛绝,最起码是胆战心惊的。
家乡春早,大公鸡自然有一份功劳。
当黎明悄悄来临,你会看见睡足了觉的男人们才会起床,麦苗也在伸展懒腰,准备拔节,地里没有什么活干,他们洗漱完毕,准备着吃早饭。
薄雾如蝉翼般裹住远山时,露水正在麦苗上校对星子的倒影。布谷催春,它的叫声又一次从云缝里漏下来,打湿了半截竹篱,蒲公英花却趁机在碧绿的菜畦里顶起黄灿灿的小帽子。
太阳从村庄的钻天杨里露出了笑脸,它没有丝毫的慵懒,在一点一点上升,它的暖光照耀着大地,也照耀着我。露珠慢慢隐退,把一夜蓄积的能量交付给翠绿。
田埂是大地的羊肠小道,走过时能听见泥土呼吸的声音。樱桃树、杏树、梨树擎着绿色的小果子,正与南风耳语,枯萎的花瓣舍不得脱身。我没能赶上看她们开放时节的霸气与妩媚,但我知道它们开花时节的娇艳与繁华:“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今年,中央台一套和四套均已做了报道,想不到万亩果园竟有如此之魅力,看花人流量达到了八十万之多。
既然是拉家常,我也顾不上先后顺序,想那说那。
我们的村庄真的叫“槐树庄。”老槐树蹲在村口,年轮里蓄满晒干的阳光,今又枯木逢春,新芽嫩绿。
一到夏天,满树绿叶遮住了骄阳,人们都在树下乘凉,有一搭没一搭的拉着家常,看老牛反刍,听牛铃叮铛作响。
我很了解,一村人看着老槐树由新绿到结角,槐角性寒,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人们把槐角收拾起来,经过九蒸九晒,(是药三分毒,蒸晒是为了排毒)当药材用。对痔疮下血有很好的功效。
如今,不少老人已经故去,爷爷辈们在布鞋底子上磕烟袋锅的声音已经消失不见。那时节,灶火的炊烟将暮色编成柔软的绳索,缠住男人们沾满草籽的布鞋。那布鞋都是奶奶辈们的巧手做成的,如今,她们也已长眠。
这次回家,正值清明,外地打工的年轻后生早已回过家了。因为我看到了坟冢下边的冥币纸灰,在微风的吹拂下,像灰色的蝴蝶在翻飞。我从小就知道,在火纸上面打钱必须出自男人之手,女人们是打不出真钱来的,这是奶奶告诉我的。所以年轻的男人们一定会赶在清明节前回家烧纸,不是都说“早清明晚十月一”么。
对于早清明晚十来一的说法,有这样几种解读:
清明节前后正值春耕农忙开始,提前祭祀可避免耽误农时。正如农事活动高峰期来临前完成祭扫,确保专心投入耕作。
农历十月一(寒衣节)时秋收已结束,进入农闲期,人们有充足时间延后祭祀。
阴阳规律:清明节属上半年(阳),遵循“阳前”原则提前祭祀;寒衣节在下半年(阴),按“阴后”习俗延后。
鬼节观念:清明后传说“鬼门关闭”,需提前让祖先收到祭品;寒衣节后“鬼门开启”,延后祭祀确保祖先能及时获取御寒衣物。
不管是科学的解读还是迷信的说法,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我看见,坟头新土也亦添过,压倒了新生的茅草尖尖,只有挺拔的柏树静静耸立,阴阳两面的柏叶半鹅黄半深绿,见证了时光的赐予,见证了岁月的不易。我也在肃穆站立,心里惆怅百味。
我还看见几只山羊走下山坡,归家的四条腿总是匆匆忙忙。
待到暮烟四合,袅袅升腾的炊烟带着家的味道在飘散,一种幸福感才又涌上心头。鸟儿唱累了,要归巢了。公鸡翘起一条腿,扇着翅膀在护着母鸡啄食,“鸡栖于埘,牛羊下括”的画面格外清晰。
柏油马路上太阳能灯亮起来的时候,出现了三三两两散步的身影,那都是我的婶子大娘们,我在她们面前竭力降低清高,放下所有的诗情画意,只想听她们拉家常:
——樱桃卖了钱,叫娃他爹买几袋化肥,该栽红薯芽了!
——热水器洗澡怪美,就是费电。
——刘南岗那几个女的每晚都跳广场舞。
——浪哩!
笑声里有我。
说不完的家常话
家里养的四只大公鸡四点半准时啼明,叫醒了整个村庄,紧接着母鸡们也不安分起来,慢慢从高树枝上飞下来,在黎明前的黑暗里高抬脚溜达。画眉鸟也不睡了,婉转地唱起歌来。
我也醒了,躺在床上听合唱。
农村人睡得早,一般情况下晚上八九点就上床了。黎明时大公鸡的叫声并没有把酣睡的男人们唤醒,反而越睡鼾声越大,他们听惯了梦中乡曲;只有那些勤快的女人们才和大公鸡一样早睡早起。
我不属于勤快人,属于听不得声音的失眠者。每次回老家,总是带着耳塞,对鸡鸣狗叫说不上深恶痛绝,最起码是胆战心惊的。
家乡春早,大公鸡自然有一份功劳。
当黎明悄悄来临,你会看见睡足了觉的男人们才会起床,麦苗也在伸展懒腰,准备拔节,地里没有什么活干,他们洗漱完毕,准备着吃早饭。
薄雾如蝉翼般裹住远山时,露水正在麦苗上校对星子的倒影。布谷催春,它的叫声又一次从云缝里漏下来,打湿了半截竹篱,蒲公英花却趁机在碧绿的菜畦里顶起黄灿灿的小帽子。
太阳从村庄的钻天杨里露出了笑脸,它没有丝毫的慵懒,在一点一点上升,它的暖光照耀着大地,也照耀着我。露珠慢慢隐退,把一夜蓄积的能量交付给翠绿。
田埂是大地的羊肠小道,走过时能听见泥土呼吸的声音。樱桃树、杏树、梨树擎着绿色的小果子,正与南风耳语,枯萎的花瓣舍不得脱身。我没能赶上看她们开放时节的霸气与妩媚,但我知道它们开花时节的娇艳与繁华:“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今年,中央台一套和四套均已做了报道,想不到万亩果园竟有如此之魅力,看花人流量达到了八十万之多。
既然是拉家常,我也顾不上先后顺序,想那说那。
我们的村庄真的叫“槐树庄。”老槐树蹲在村口,年轮里蓄满晒干的阳光,今又枯木逢春,新芽嫩绿。
一到夏天,满树绿叶遮住了骄阳,人们都在树下乘凉,有一搭没一搭的拉着家常,看老牛反刍,听牛铃叮铛作响。
我很了解,一村人看着老槐树由新绿到结角,槐角性寒,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人们把槐角收拾起来,经过九蒸九晒,(是药三分毒,蒸晒是为了排毒)当药材用。对痔疮下血有很好的功效。
如今,不少老人已经故去,爷爷辈们在布鞋底子上磕烟袋锅的声音已经消失不见。那时节,灶火的炊烟将暮色编成柔软的绳索,缠住男人们沾满草籽的布鞋。那布鞋都是奶奶辈们的巧手做成的,如今,她们也已长眠。
这次回家,正值清明,外地打工的年轻后生早已回过家了。因为我看到了坟冢下边的冥币纸灰,在微风的吹拂下,像灰色的蝴蝶在翻飞。我从小就知道,在火纸上面打钱必须出自男人之手,女人们是打不出真钱来的,这是奶奶告诉我的。所以年轻的男人们一定会赶在清明节前回家烧纸,不是都说“早清明晚十月一”么。
对于早清明晚十来一的说法,有这样几种解读:
清明节前后正值春耕农忙开始,提前祭祀可避免耽误农时。正如农事活动高峰期来临前完成祭扫,确保专心投入耕作。
农历十月一(寒衣节)时秋收已结束,进入农闲期,人们有充足时间延后祭祀。
阴阳规律:清明节属上半年(阳),遵循“阳前”原则提前祭祀;寒衣节在下半年(阴),按“阴后”习俗延后。
鬼节观念:清明后传说“鬼门关闭”,需提前让祖先收到祭品;寒衣节后“鬼门开启”,延后祭祀确保祖先能及时获取御寒衣物。
不管是科学的解读还是迷信的说法,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我看见,坟头新土也亦添过,压倒了新生的茅草尖尖,只有挺拔的柏树静静耸立,阴阳两面的柏叶半鹅黄半深绿,见证了时光的赐予,见证了岁月的不易。我也在肃穆站立,心里惆怅百味。
我还看见几只山羊走下山坡,归家的四条腿总是匆匆忙忙。
待到暮烟四合,袅袅升腾的炊烟带着家的味道在飘散,一种幸福感才又涌上心头。鸟儿唱累了,要归巢了。公鸡翘起一条腿,扇着翅膀在护着母鸡啄食,“鸡栖于埘,牛羊下括”的画面格外清晰。
柏油马路上太阳能灯亮起来的时候,出现了三三两两散步的身影,那都是我的婶子大娘们,我在她们面前竭力降低清高,放下所有的诗情画意,只想听她们拉家常:
——樱桃卖了钱,叫娃他爹买几袋化肥,该栽红薯芽了!
——热水器洗澡怪美,就是费电。
——刘南岗那几个女的每晚都跳广场舞。
——浪哩!
笑声里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