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歌校验
(2011-11-18 14:22: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自编格律诗歌 |
格律诗歌,简称格律诗,通常称为律诗。律诗分为:一、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二、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三、排律,有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四、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五、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分别简述如下:
一、【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四联。每联由上下两句组成。上句也称出句,下句也称对句或偶句。律诗既讲押韵、对仗、又讲平仄。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每联的偶句必须押韵,首联出句可押可不押;平仄声是四声的二元化,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首句第1个字有平起与仄起两种。汉语的每个字在律诗中占领一个平或仄位。七律每句一般第2、4、6个字必须平仄相间,即平仄平或仄平仄,上下句平仄必须相对。下联的出句必须与上联的对句相同,称为粘对。依次循环至尾联。每句的第1、3、5个字,一般平仄不论。对仗也称为对偶。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是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要避免同字相对。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对仗的运用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
二、【五绝】和【七绝】每首只有四句两联。格律同五律和七律。但是对仗可单联对也可双联对。
三、【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每首超过十句五联以上,格律完全同五律和七律。
四、【格律校验】的使用:〈诗词总汇网〉的“格律校验”器操作简单,但是不能检验对仗和韵律。因此必须在保证对仗和韵律的情况下使用。〈诗词吾爱网〉的“格律校验”器可以检验韵律,但是对于格律诗不太熟悉的操作较困难。“格律校验”有平水韵、诗韵新编、中华新韵三个标准。《平水韵》是根据旧体诗的平上去入四声编写的106韵;《诗韵新编》是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化读音用韵而为旧体诗作者编写总结的一套“新韵”,摈弃了守旧的观念,符合现代汉语发音习惯的“宽松的押韵”宽韵;《中华新韵》是按照阴平阳平和上声去声编写的《中华新韵(十四韵)》为依据。这是诗词改革的成果。给格律诗的创作放宽了格律的约束,是古典诗爱好者的福音。对于律诗格律的认识,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本文是以“格律校验”器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