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挑水肥的人》备课思路

(2014-10-28 09:56:14)
标签:

佛学

分类: 东风感悟

《挑水肥的人》备课思路

一、为什么教

《挑水肥的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林清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林清玄。林清玄,台湾高雄人。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被誉为得奖专业户。在他诸多的创作中最有成就的是散文。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等。他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挑水肥的人》的教学价值就在这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的道理,告诉我们:这世间的每一个众生,彼是人子,亦是人父,应善待之。对于小学生而言,应该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善待别人。

二、教什么

对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理解起来很困难,但告诉我们的道理却很简单,应该尊重每一个人。本文的作者的思想变化就是这样的:如果一个挑着水肥的人从你身旁走过,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当然是侧过头,掩鼻疾行啦!是的,林清玄儿时也是这样对待挑水肥的人,但他的父亲却告诉儿子,挑水肥的人身上虽有水肥的臭味,但他们是忍着臭,帮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牺牲自己为了他人的人啊!从此,林清玄再遇到挑水肥的人时,便不再掩鼻疾行,而是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

林清玄的思想变化就是文章的教学线索。抓住这条线索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就比较容易了。因此我们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个人理解,只供参考)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明白“彼是人子,亦是人父,应善待之”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受到“彼是人子,亦是人父,应善待之”的教育。

三、通过对“我”和“爸爸”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思想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彼是人子,亦是人父,应善待之”的意思。

2、作者为什么有一种庄严之感。

三、怎样教

这个环节需要老师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有策略有目的的教学了。但我们必须紧扣课标,四年级学生是第二学段,高年级是第三学段,各个学段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

朗读: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是“用”,强调的是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的实践过程,里面已经含有培养相关习惯的意思;第三学段是“能用”强调能力的达成度,要求基本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两个学段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比如《挑水肥的人》“熬、感性的语调”及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两个学段应该怎样处理。

文章的阅读目标: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些目标需要我们老师仔细推敲,灵活运用。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全对,需要老师们斟酌使用。

具体的教学策略还要看我们老师的个人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课堂表达。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一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大致可以安排为:自读自悟——读通、读懂;

汇报交流——深化、提升;

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