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读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最佳途径
(2009-12-26 17:10: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东风感悟 |
学会读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最佳途径
读书,把方法教给学生,学会自学。
精讲启发,拨云见日,把时间还给学生。
讨论发言,合作交流,把快乐带给学生。
文道统一,润物无声,把思想传给学生。
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根本转变,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这个专题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找到读书的感觉
现在我们的学生没有找到读书的感觉,书越读越无味,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生吞活剥。像古人一样“头悬梁,锥刺股”把读书看成是一种痛苦的差事不行。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读书成为让人羡慕的事。读书读没了感觉,读成了书呆、书痴,读昏了头不行。要找到读书的感觉。
孔子说“有两种学问:一种叫‘为己’的学问,一种叫‘为人’的学问”。要让学生明白,真正的读书是完全为自己的,就像吃饭,你为什么要吃饭,我要活着呀!你为什么要读书,我要活着呀!道理就这么简单,读书是生存的需要,读书能改变命运,读书能成就未来,学生有了这个概念,读书就可能变成生命中的必需,就有了读书的欲望。人的生命有三个:“生理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生理生命靠吃饭来解决,社会生命靠交往来解决,而精神生命的成长,主要通过读书来解决,所以你非得天天读书不可,学生爱读书了,有了读书的兴趣,书可能越读越有味儿,读书就成了一种必须,一种享受,就成了一种迷人的境界,“明月一帘无心照,诗书半斋随意读”,读书的感觉不就找到了吗?有了这种感觉,提高课堂效率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苏霍姆林斯基说:“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全体教师和得出一条结论,为了使学生有表情地、流利地、有条理地阅读,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去思考阅读过程,而是思考所读东西的内容,那就必须使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花在朗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小时,花在默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0小时,教师应把这项工作在时间上加以妥善分配。”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四十万字。现在“尘封已久”的几本书根本吸引不了学生读书,农村就更难,买书难,就是买到书学生也不一定如饥似渴地去阅读,手中的《作文选》是为了写作文的需要,而去模仿或去照抄。也就是说:读书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真是“耕死耕牛翻不过地”,费力不讨好。我们只有去多读书,不但读得篇数要多,更重要的是一篇文章读得遍数也要多。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飞跃还会远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会愁吗?
(三)用心读书,心诚则灵
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偿不到读书的甜头,索然无味;追求故事情节,开头新鲜,越读越没意思;理解文章表面,鸡毛蒜皮的知道几个词或句,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
我们的语文究竟去学什么,怎么学?是从字、词、句入手,还是从整体入手,理解字词,查阅工具书,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整体入手,就是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思考贯穿其间,不是随意的、肤浅的,而是要更好的挖掘文章的内涵,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通过读,有了自己的感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时连作者都没想到。却被我们理解的“五花八门”,做到个性化的理解作品,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是创造者,有了自己的取舍判断,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也就是“猪肉、羊肉,吃下去变成了自己的肉”。是内化了的东西,有了自己的立场观点,才算真正读到了灵魂里。
无论怎么读,都必须用心,用脑,要抵达情感与心灵,要深入到精神层面,从心里去发声,“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能是快乐嘴,只能是装腔作势,浮光掠影,只能是过眼烟云,清水落肚,闻不到余香,品不出其中的滋味,要使心灵起舞,文字绽放,仿佛风行水上,自然成纹,唤醒了文本,唤醒了情感,唤醒了想象……,让语文变成温暖生命的记忆。
读书要达到读者与作者合一的地步才行。也就是用心、用脑,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口而诵,心而灵。读书与思考同行,语文教学才心诚则灵,三心二意,心有余悸是不行的,做到了这一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不是一句空话。
(四)要浸染书香
生活中如果没有书,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如果没有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与书为伴,浸染书香。去会见曹雪芹,去拜访罗贯中,去聆听鲁迅的威严教训。以书为伍,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清纯,少一份庸俗,多一份儒雅。让书成为一艘船,带我们从狭隘,走向生活的无限海洋,清幽的书气中神偷生命的泉水,聚于书的油香墨气之中。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徜徉书海,就拥有了整个宇宙。横梅疏影,香气浮动,残荷冷雨,优雅淡远……,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领着学生去读书,带着他们去寻找,享受文明的馈赠,淋浴着思想的光华,接受文明的洗礼。古之集大成者,靠的就是读书,读书成了学生的时尚,成了生命的必须,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会指日可待。
总之,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自学;精讲多练,让学生会思考;讨论、合作,让学生会交流;只有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那么,他的学习一定是快乐的。书读得多了,读得深了、透了,思想教育就成了绵绵细雨,润物无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要始终把学会读书放到第一位,少走弯路,课堂教学上的所谓活跃、热闹,不能偏离,听、说,读书这个根本,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思考,才能解决语文学习的根本问题,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有可能是花架子,唱戏,可能会把学生引向歧途。
自能读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