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伊份投诉门不断:再次IPO悬念重重

(2013-10-29 07:14:59)

微信公共号:“饭里香”:

关注大健康、关注企业公民、打造舌尖上的安全新秩序

虎扑财经记者联盟、全国晚报联盟联合打造

欢迎供稿:猛料、经典案例、企业公民标杆(fanlixiang@sohu.com

专线:15313969599(仅接收短信,将安排资讯专员对接)

 

【来伊份投诉门不断:再次IPO悬念重重】

【治和财经编辑部】

来伊份再次冲刺IPO,备受关注。

去年被媒体曝光的来伊份“毒蜜饯门”事件是导致其深交所IPO折戟的直接原因。2012年4月24日,也就是来伊份披露招股说明书的5天后,央视报道了蜜饯食品的加工黑幕,其中曝光的杭州灵鑫、梅园、永海三家蜜饯生产企业均为上海来伊份的主要供应商。

如今,重启IPO的来伊份,投诉仍然不断,上演同样的故事。

治和财经编辑部随便列举一下:

 1月20日,中华食品网报道:来伊份公司因蜜饯添加剂超标严重遭消费者质疑。

  2月25日,据合肥热线报道:合肥“来伊份”吃出玻璃渣。

  3月13日,据中国江苏网报道:上海来伊份鱿鱼片内拉出线绳。

  5月4日,据网友爆料:“潍坊来伊份买的东西吃出虫子来啦,还是个能飞的,好恶心”。

  6月6日,据金陵晚报报道:来伊份员工自曝食品被老鼠咬后仍上架销售。

  6月8日,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南京王小姐在来伊份的“鲜杨梅”蜜饯中吃到了蛆虫,专家称来伊份杨梅中的蛆虫对人体无害。

而在有关食品质量事件中,一些专家的说法更让人啼笑皆非。

南京:专家称来伊份杨梅中的蛆虫对人体无害

  南京市民王小姐14号在知名休闲食品连锁品牌来伊份的“鲜杨梅”蜜饯中吃到了蛆一样的虫子。植保专家认为这是桔小实蝇的幼虫,对人体并没有危害。

  王小姐单位过年发了一个来伊份的大礼包,14号她拆开一种名叫“鲜杨梅”的蜜饯吃时,没想到碰到了恶心的事。“那一袋,前面吐了一个杨梅的壳子,看到有白颜色的小点点,然后我就怀疑,不是说梅梅里面有蛆吗,我当时心里面还“咯噔”了一下。吃到后来,那个大虫子就拱了出来。应该是白颜色的虫子,但是被腌制以后,整个身体都透明了。非常非常恶心。”

   记者联系上来伊份杨梅蜜饯的委托加工企业杭州永海蜜饯公司,负责人说这种虫子叫杨梅虫,对人没有坏处。“要把这种虫子百分之百全部处理完,没有办法,因为它是钻在里面的。”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退休教授戴华国说,这个杨梅虫是桔小实蝇的幼虫,在2006年造成南方桔子大量滞销的就是这种虫。它主要吃的是桔子,杨梅只是它的一个寄主。“产完卵以后,卵就变为幼虫,幼虫在寄生的果实里面化蛹,化完蛹就变成成虫飞出来了。即使吃了这个虫又不会坏了的,有虫的杨梅都很甜。只要不是有毒的昆虫,它的营养成份跟人体非常接近,是最好的食品之一。”

 记者调查:

  记者就今年来“来伊份”连续出现的质量问题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其中,16.7%的市民表示很气愤,原本信任的品牌遭遇质量门,表示再也不会购买“来伊份”食品;63.3%的市民表示非常失望,本来觉得是老品牌,却出现这样的质量问题,表示近期不会再购买“来伊份”食品;13.3%的市民表示无所谓,会选择性的购买;另外还有6.7%的市民表示不知道“来伊份”品牌。

  那么,对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来伊份”公司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记者电话采访了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辗转联系到来伊份公司的公关专员方先生,方先生表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国家制定的某些食品质量标准太高。

  二、不同标准检测出现误差。例如蜜饯类产品主要分为化话类、凉果类、果脯类,类别不同,其标准也不同,但检测时,由于有时设计包装标错,以及有些产品既可以划至化话类,也可划至凉果类,这些模棱两可的产品,用不同标准检测,也可能会出现超标。

  三、与供应商粗糙加工。比如果脯类的产品比较特殊,温度超过28度就容易滋生细菌,为了保鲜或防腐,有的生产商大幅使用添加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