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真诠最古版《耕寸集》评注。第二章论阴阳生克(一)

标签:
干支哲学耕寸集命理学子平真诠子平真诠透解 |
分类: 子平论命笔记 |

第二章
第一节
【原文】四时之运,相生而成,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即相生之序,循环迭运,而时行不匮。然而有生又必有克,生而不克,则四时亦不成矣。克者,所以节而止之,使之收敛,以为发泄之基(俗版为“之机”),故曰:“天地节而四时成”。即以木论,木盛于夏,杀于秋,“而杀于秋,以使外之发泄者收藏于内,是杀者正所以为生也”(俗版为“杀者,使发泄于外者藏收内,是杀正所以为生”)。大易以收敛为性情之实,以兑为万物所悦(俗版为“说”),至哉言乎!譬如人之养生,固以饮食为生,然使时时饮食,而不使稍饥以待将来,人寿其能久乎?是以四时之运,生与克同用,克与生同功。
相也提示:此节讲五行生克的概念,五行运行的顺序。“生”与“克”的本质含意,皆是四时之气的作用,与俗书讲生克不同焉。
天地四时之运行,由四时之气顺而相生,往前推演而成。春木行而夏火旺,夏火退而秋金进,秋金肃杀而冬水藏,是为太阳绕恒星之一循环,地球绕太阳一周年。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之进气司令一时,全是五行相生而顺延;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退气而换班交节时,全是五行相克而禅让。生则进,克则退,四时五行方运行不息也。人命受气于天地之中,天地之气一往一来,知来者进,功成者退,则人命之荣枯得失也尽在天地运化之中矣!
五行相克。“克者,所以节而止之,使之收敛,以为发泄之基。”《子平真诠》对“克”所下的这个定义,相当精准。“克”的本义,是节制,收敛,杀伐,而非刀斧削木之克也。引申开来,就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给予强迫性制约,有管束、制止、牵制、打击、剥夺、攻伐、摧残和杀戮等义象。五行相克的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故,克是对四时之气按下“暂停键”,对其进行节制或约束,使其暂停前进的步伐,该收敛时收敛,该熄火时熄火,该节制时节制,该休养时休养,这样才能使生发散泄之气收敛于内,为蕴育下一周期生气奠定基础。故《易经》讲“天地节而四时成”。以木为例,春木到夏天最为茂盛,到秋天就会枯败,实质就是对木的杀伐与节制,使木向外散发之气收敛于内,不再伸枝展叶,耗尽木的生气,春待来年才有新的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讲,克其实也就是生,是另一种自我保护。故曰:“生与克同用,克与生同功”。
克也是生,还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比如,木为什么要克土?因为金能克木,而土能生金,能增强金克木的力量,但木把土克制了,就等于断掉了金的源生力量,金无源来生,自然没力量克制木了,木也就保护了自我。再比如,土为什么要克水?因为水能生木,木能克土,土克了水,也就断了滋养木的生气,使木不克土,土也就保护了自己的实力。
相也点评:“生与克同用,克与生同功”。可谓振聋发聩,是命学实战的秘笈也。一般人总喜生厌克,喜旺厌衰,喜强厌弱,喜平衡而厌失衡,更喜一生命运平顺而厌命运波折。俗师论命,一见八字相生相合则论吉,相克相冲即论凶;一见身财两旺、身煞两停,即断富贵,而见财多身弱、煞重身轻就论贫贱。其实,就是不明白生与克的道理。生与克,平衡与失衡,都是一体的阴阳两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谁能把手心手背截然分开呢。生有多大的好处,克也有多大的好处;失衡有多大的坏处,平衡也有多大的坏处。须知,平衡是静态,失衡是动态,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绝对的。不平衡,事物的矛盾就大,就不稳定;不失衡,事物的矛盾就小,就不运动。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前进的根本动力。矛盾大,压力就大,付出就大,才能促使人不断追求事业,创造人生奇迹;矛盾小,压力就小,付出就小,人生就会失去动力,自甘平庸,无所事事,了无成就。凡是平庸之辈,八字五行无一不是基本平衡的;凡是有大成就之人,八字五行无一不是严重失衡的,甚至失衡到极处,便是一方气机枯绝而从气从势。所以,《五言独步》开篇就云:“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这话是致理,堪称推断命理的至上妙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