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也文化随笔:儒风醇厚的武威(三)

(2020-03-04 16:28:43)
标签:

汉朝

凉州

儒风醇厚的武威

文庙

武威

分类: 文化散文随笔

相也文化随笔:儒风醇厚的武威(三)

(丙)进文庙,圣贤 

 

文庙已建成,就成了学子们朝拜的圣殿。

几百年里,不论考上的还是没考上的,都要踏进文庙,拜见“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孔子,去闻那沁人心脾的书香。武威人进文庙,心灵是极为圣洁的,态度是极为虔诚的。即便左脚踏进了门槛,也忘不了净手、抖鞋的动作。他们怕手上的脏物亵渎了书卷,脚上的尘埃玷污了圣堂。孔子面前,一双双渴求功名的双膝就跪了又跪,拜了又拜。那一溜儿方砖都被膝盖磨下了坑迹。

但通往状元的路,注定曲曲折折。这一点,徐大人清清楚楚。明朝以前的状元路,已让武威人的脚走得酸痛,明朝以后的状元路,更要让武威人明白,不吃脱皮掉肉的苦,就超越不了“将校子弟”。所以,许大人就在文庙里的各个景点上设置了玄关。每道玄关,都是一道憧憬,一道希望,更是一道艰难,一道障碍,考验着前来拜孔的人们。

第一道暗含玄机的景点是“憧憬壁”。

顾名思义,人是要有一点憧憬的,没有憧憬,就没有志向。而触景生情,可以把人心底的憧憬调动出来。进了门,迎面立一照壁,壁下修有一崖,崖底有一大石,水流崖下,滴于石上,溅起的水珠犹如鱼形,喻义“鲤鱼跳龙门”。读书人进了文庙,都要S样绕过去,仰视照壁,看水花四溅如群鱼翻身,让这个“鲤鱼跳龙门”的意象把心搅动,对仕途产生美好憧憬和向往。滴水的形象,亦有“滴水穿石”之意,考取功名,没有滴水穿石的吃苦精神是不行的。如今,这个照壁早已不复存在。但整个文庙,本就是文人们憧憬未来的地方。

第二道往上爬的风景是“上爬竿”。

“上爬竿”在憧憬壁的后面,是一根斜靠在照壁上的滑溜溜的木竿。据说,凡能爬上去者,就会交文运,交好运,鲤鱼跳龙门,高中黄榜,把官做大,学问做大。这个喻义取的非常好。人要改变命运,就必须不停地往上爬。读书,要往上爬;做官,要往上爬,做人,更要往上爬。爬到百尺竿头,才能更进一步。

但这根竿子,光溜溜的,爬的难度很大。读书人大多手无束鸡之力,偏要生着法儿去爬这根木竿,木竿自然被爬磨得光滑如漆,抱不好就会赤溜溜滑下来,或者跌进崖内石上,不碰得头破血流,亦会被滴水打成落汤鸡的。所以,在这样一根爬竿面前,人生的结果自然很容易想象,爬上去者少,滑下来者多。它让武威人记住了朝考之路的艰难,记住了灰溜溜地从竿子上滑下来是什么滋味。滋味肯定很难受。但爬竿者仍然信心十足,三更灯火五更鸡,为的就是能跳出龙门。所以,在孔老夫子的眼皮底下,读书人爬得战战惊惊,而又无不充满了希望。

如今,照壁早已不复存在,上爬竿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道风景是走“义路”,过“礼门”。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正衣冠,明礼仪,树君子之风。武威文庙没正门,而是在东西两侧开了两道小门,东门叫“义路”,西门称“礼门”。义路代表仁义,礼门代表礼仪。不开正门,一说是武威没出过状元,那年出了状元,那年才开正门;一说是提醒读书人考取了功名别数祖忘典。不论那种意思,都给文人瘦弱的双肩压上了重重的担子,时时不要忘记了儒家仁义与礼数的重要。

第四道风景是“万仞宫墙”。

“义路”进入庙院,一堵神圣而高大的影壁“万仞宫墙”赫然而立,代表功名的威仪和神圣。有的人虽然爬上了木竿,但在这堵精神之墙的威慑面前,有人会胆怯,后退,在求学的路上半途而废。只有战胜了宫墙的威慑,仕路才会柳岸花明。影壁下半月形的“泮池”就会向你招手,让倒影照亮学子风光无限的表情。泮池的风景很美,池内芦苇茂密,荷花飘香,池旁绿草如茵,蝶飞鸟语。

这是设给文人朝考前的加油站和憧憬地。

“泮池”之说源自周代。周天子的学校称辟雍,诸候的学校称泮宫,因学校前有半圆形的池,名泮水,故名。生员入学为入泮。武威文庙的泮池就是依此而建的。只要考中秀才,就可以入泮,到文庙儒学院学习,为考举人而读书。文人们站在池边,真正想望的不是入泮,秀才们为泮的时间已经太长,此时去拜孔子,心思绝不会放在泮池中的水有多清,鱼有多美,荷花有多漂亮,而是看何时能考上举人,考上进士,踏上泮池上的那座桥。

这座桥叫“状元桥”。是武威文庙里最具诱惑力的一道风景。文人们十年寒窗,渴盼的就是踏上这座桥。可惜,寒往来千百年,还没有一只脚能真正踏上状元桥,风风光光地接受家乡人盛迎状元的大典。苏州没有状元桥,苏州的状元却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武威修下了状元桥,却没有一个人能享此福。武威人的状元梦就做得好苦。但再苦也要做,也要拜孔子。于是,文人们羞羞嗒嗒地踏上状元桥,自我安慰一番,就有俨然考上了状元的快感。心绪马上变得轻松起来。

过了状元桥,是“棂星门”。相传灵星是天上专管文化教育的星宿,这样的星宿理应高高在上,所以四根朱红立柱就贯通了棂星门牌楼的顶部。这四根出头立柱叫“擎天柱”,让天地相接,天气为灵,地气为神,四根擎天柱一通天地,天之灵地之气就能使武威文人文运拂拂,同时寓意着武威要出四个状元。这始终未被他人占去的名额,又是后来者产生了希望,人人希望棂星照临,好运相随,仿佛自己就是未来那四个状元之一。读书人走过棂星门,回头一望,门上方是字体遒劲的“太和元气”四字,又给读书人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过了棂星门,是戟门。戟门源于《周易》乾卦,又叫“大成门”。恭祝学子们学业大成,功成名就之门,景观自然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不然,怎么能装下《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阳刚精神呢。沿台阶而上,供奉孔子牌位的大成殿巍然屹立。终于看见心中的至圣先师和七十二贤人了,随自己自己的心中喊口令再拜三叩首,再拜戟门两旁的乡贤、名宦祠。这里是供奉社会贤达和地方清官牌位的地方。更能使人们感到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重要,一个个死去的、熟悉的、令人仰视的名字,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考取功名的信心。

在今天,拜孔已经成了儒家文化约定俗成的礼仪,一种好读书、求功名的精神安慰。给人以读书力量的,还是知识能改变命运,文化能滋养心灵。不论古代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还是今天的高考,国考,给人最大的诱惑,就是等鲤鱼翻身的那一天。人类号称自然万物中最聪明最有智慧的物种,但在帮助个人改变命运的路上,除了“考试”,还真拿不出第二种逼近公平的路子。而天下的文庙,成了儒家文化与精神的象征,成了仕子们安放灵魂、洗濯吾心的精神之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