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游在西双版纳的路上

(2011-04-06 23:51:13)
标签:

张勇

西双版纳

傣族

彩云之南

少数民族

旅游

分类: 子平论命笔记

梦游在西双版纳的路上

梦游在西双版纳的路上
----彩云之南纪行二

文/王相山

 

    西双版纳,也是一个诗意的名字。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她是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仅存的一片绿洲,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想去西双版纳,也因一个未了的心愿。十二年前的那次云南之行,一听从昆明到版纳要坐十五六个小时的班车,头就悚地缩成乌龟了,从此留下深深的遗憾。这次无论如何不能错过。在昆明干罢晚饭,我们乘坐驴游公司的大巴,踏上了去版纳的高速公路。其时正是夜里八点。车上还坐着十一个东北人,一个三口之家,一位在昆明上大学的陕西姑娘,背着旅行包,个头矮矮的,脸圆墩墩的,皮肤很白,却有不少细碎的雀斑。车子行驶在茫茫夜空,车窗外,十五的月亮很圆,很亮,高高地悬在空中,相伴而行。路边的灯火,不时闪过。不多时,过了玉溪。司机助手说,大家好好休息吧,因为这段路,不全是高速,前面一段山路正在修,是土路,很颠簸。乘着高速,把精气神养足了。大约夜里十一点多吧,车子下了高速,驶入了崎岖颠簸的土路。也许是太累,也许是前面我一直没睡,竟在颠簸中睡着了。

    我梦见我在家里,好象是晚上,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打电话要我出去喝酒。到朋友家里,朋友却要我们出门坐车,说是到乡下去喝。朋友的门前停着一辆老式的马车,轱辘也是木头的那种。车子上了路,好象又是早上了。乡下的路,颠簸不堪,尘土飞扬,不多时我们都成了土人儿。经过一个村庄,一个人家的门前时,轱辘陷进了坑里,马子怎么也拉不出来。就敲响了那家的门,出来的却是我的叔父,拿着铁锹,给车子平路。我问叔父,你们怎么住在这儿?叔父说,在这打工啊。再看时,乡下的堂弟兄们都在这。我说,正好,都跟我喝酒去吧。弟兄们挤挤晃晃地坐满了马车。又一阵颠簸,马车经过了一个连一个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坟茔,几个老人抱着三弦在弹,几个娃娃在南墙跟里晒太阳,还有几个女娃,好象跳着舞蹈。我刚下马车,醒了。掏出手机一看,是凌晨二点。心里还在想着那梦,或许这梦,就是本次西双版纳之行的翻版。同行的女同胞们,一个个把头埋了,不敢说话,难受的要命,好象肚肚肠肠都被颠翻了。前面的灯火越来越亮,司机说,到普洱了。今晚就在普洱过夜。街道两边的店门,多数都关了,只有零星的店门还开着。一个小酒馆里,三个汉子还在喝酒。司机老哥也迷了路,车子在街上跑过去,拐了一个弯,又折回来,顺着原路才找到了我们休息的小宾馆。

    第二天六点半起床,洗刷收拾好充电器等家当。我对同宿的张勇说,昨晚又做了一个梦,有点儿不好,我梦见同行的李惠英,斜躺在我故乡的麦地埂下,边纳凉,边啃着长长的甘蔗。西北不生长甘蔗啊。潜意识告诉我,这梦与旅行有关,只是想不出什么兆头。给张勇说,只是想把那梦说破。心想,说破了也就了了。早点是小宾馆准备的,每人一碗稀饭,一个鸡蛋,两个一嘴能吃一个的小馒头,一点儿榨菜。干罢,坐车直奔西双版纳。景洪,是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所地在。全州群山高耸,森林密布,山丘绵延,总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山占了九成半,总人口80余万人,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13个少数民族。傣族是版纳的主体民族,近30万人。当地大小景点有120多个,不可能全走到,我们的行程,只安排了野象谷、植物园、原始森林公园等几个重要的景点。
    到了景洪,来接我们的导游,是位傣家小伙子,姓岩,我以是艾滋病的“艾”,他说是山石“岩”,大家就叫我“岩导”好了。但我左听右听,都像“哀悼”。这不是对傣族的不敬,而是真的不懂傣族的民俗。不知者无罪。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真是一族一俗,一地一习,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原来傣族是一个有名无姓的民族,一般生下男娃都姓“岩”,生下女娃都姓“玉”。岩导专门穿了傣家服饰,他讲傣族的民俗文化,就是从那套衣服讲起的,讲的很自然,很老道。难怪他在西双版纳导游演讲比赛中,得过第二名。在石林,刚学会男叫阿黑哥,女叫阿诗玛。到了版纳,对男女的称呼又得改了,男叫猫哆哩,女叫哨哆哩。我们跟着学了遍,岩导听出有人故意地跑调了,纠正道:不是眼睫毛的“毛”,也不是骚狐狸的“骚”。男女一个毛多哩,一个骚多哩,遇到一起,那还了得啊。哨哆哩,就是美丽的傣族姑娘。岩导还讲了喝酒的风俗。要活跃气氛,提起精神,让人兴奋,喝酒时就要喊:“水!水!水!几巴多!耶!”说着就领大家在车里演练起来,满车的人就可嗓子跟着喊:“水,水,水,几巴多,耶!”但还是有位哨哆哩喷地笑起来,听成了“睡!睡!睡!鸡巴多!耶!”

    看来,彩云之南吸引人的,不只是热带雨林的自然风光,更是各民族的民俗风情。每个民族的每一种语言,每一种风俗,每一种服饰,每一个符号,都是人类活的化石。汉民族的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要溯源,你得溯到四书五经去,溯到甲骨文去。彩云之南的少数民族,你只要深入她们中间,了解了她们的今天,就了解了她们的历史。因为她们的好多民俗风情,还浓浓地保持着原始的味道,原始的样儿。甚至一个婚俗,千年前如何,千年后依然如何。

    想想,人生很短,历史很长。生活到她们的中间,你也就活过千年了,就象那热带雨林里不死不老的千年古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