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姜:历史罕见的才德兼备女性

(2014-07-25 11:17:4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不遐遗

定姜,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定公夫人,卫献公之嫡母。 定,谥也。姜,齐女。卫,姬姓。礼:同姓不婚。故卫取异姓。

    在春秋较晚出场的定姜的身影在《左传》中只出现了四次,分别见于《成公十四年》《襄公十年》和《襄公十四年》,但她的思想、她的才干、她的胆略、她的才辩和她的知人之能全部显露无遗。除了以妇人身份干预政务与其时礼法相悖以外,定姜的身上绝无任何道德瑕疵,才美外见而德行居内,堪称是春秋女性中一块并不多见的无暇白璧,其言行、识见更可作为现代女性的人生教材。

    根据《左传》记载,定姜在卫国政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她的才能更是许多男子都无可比拟的。而这些品德的展现都与左传中的三个男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分别是卫定公、卫献公、孙林父。卫定公即定姜的丈夫,在政治上定姜对其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定姜也就有机会得以展示她的政治才能。卫献公即卫定公的儿子也是他的继承者,他在左传中的形象就大不如人意了,无论是才能还是品性都让人不禁有点失望,而此时作为卫国的太后定姜为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必定是要出自己的一份力的。至于孙林父,根据《左传》记载,孙家三代都是卫国大臣,那么可以想象孙林父在卫国政治中得地位了。关于孙林父在《左传》中出现了几个小故事,而这几个故事的发生又都与定姜发生着一定的联系。从这些故事的发生中我们可以判断出定姜的性格与大智。

根据《左传》中记载,卫定公及其不喜欢孙林父,于是出现了成公七年的“卫定公恶孙林父。冬,林父出奔晋,卫侯如晋,晋反戚焉。” 的一件事,从左传记载看孙林父与卫定公之间的矛盾是比较尖锐的。而孙林父出奔这件事无疑是加深了二人之间的仇恨。由此也就有了成公十四发生的一件事:

十四年春,卫侯如晋,晋侯强见孙林父焉,定公不可。夏,卫侯既归,晋侯使郤犨送孙林父而见之。卫侯欲辞,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国又以为请,不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卫侯见而复之。

                                        --《左传·成公十四年》

从这件君主与大臣发生的冲突中,作为卫定公妻子的定姜没有徇私帮助定公,而是从国家存亡大局上考虑劝定公放弃个人恩怨,接纳孙林父从而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这个女子的大局意识,而寥寥数语之中,其思维的明捷与清晰,其表达的入情与入理不能不让人佩服。不愧是个冷静周全之人。孙林父得以重回卫国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定姜之力的。但我们丝毫看不到这背后有着四人的感情和利益纠葛。而定公听取了定姜的建议也着实说明了他对夫人的认可,这也是与下文定姜能参与卫国政治相照应的。

成公十四年:卫侯有疾,使孔成子、宁惠子立敬姒之子以为大子。冬十月,卫定公卒。夫人姜氏既哭而息,见大子之不哀也,不内酌饮。叹曰:“是夫也,将不唯卫国之败,其必始于未亡人!乌呼!天祸卫国也夫!吾不获鱄也使主社稷。”由这件事可充分说明定姜炽热的爱国之心,由卫献公在自己父亲去世时未流泪定姜断定其必不能做大事,也由此发出感慨:卫国将要灭亡啊!从那掷地有声的感叹中表现定姜对卫国命运的极大关心。而定姜对卫献公的不满也并不是因为女人之间的争宠而把气撒到子辈身上。“吾不获鱄也使主社稷”将定姜的遗憾表露无疑,说明在定姜的心中早就有了理想君主继承人选。而鱄是敬姒的另一个儿子,这充分说明了她对卫献公的不满不是为了个人恩怨。这些也充分表明了定姜敏锐的观察能力与识人能力。也体现了她的长远眼光。

虽然定姜当年断言卫国会有战乱发生,但最初的十几年国事也算正常,军事也和列国一样,常有主动和被动发生。襄公十年:

六月,楚子囊、郑子耳伐宋,师于訾毋。庚午,围宋,门于桐门。晋荀罃伐秦,报其侵也。卫侯救宋,师于襄牛。郑子展曰:必伐卫,不然,是不与楚也。得罪于晋,又得罪于楚,国将若之何?子驷曰:国病矣!子展曰:得罪于二大国,必亡。病不犹愈于亡乎?诸大夫皆以为然。故郑皇耳帅师侵卫,楚令也。孙文子卜追之,献兆于定姜。姜氏问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姜氏曰: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大夫图之!卫人追之,孙蒯获郑皇耳于犬丘。

                                              --《左传·襄公十年》

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出了定姜的审时度势的能力,大臣献兆于定姜更是说明了定姜在卫国政治的地位与威望,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卫献公的无能。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传统女性面对战乱这种大事时表现出的一种果敢与放手一搏的勇气。实在不得不让人佩服。而相比较而言,那些鲁莽行事的男子此时也就显得有点逊色了。

定姜关于卫国将有战乱额预言在卫献公执政的第十八个年头不幸被证实,而此时同样发生了一件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女子叹服的一件事。襄公十四年:子鲜从公,及竟,公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定姜曰:无神何告?若有,不可诬也。有罪,若何告无?舍大臣而与小臣谋,一罪也。先君有冢卿以为师保,而蔑之,二罪也。余以巾栉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无告无罪。

                                  --《左传·襄公十四年》

春秋的出奔“遣人告庙”是基本的礼法要求,所以献公也这样做了,但他同时要告诉列祖列宗的是他无罪。定姜的言辩之词和愤慨之心再度得到彰显,她先说明“鬼神之不可诬”的道理,然后便屡条分析了他的罪恶,但却将对自己的不敬放在最后,将国家的命运放在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的爱国之心。

刘向《列女传》将定姜收入《母仪传》,在列举上述诸事时分别评价定姜说:君子谓定姜能远患难”“君子谓定姜能以辞教”“君子谓定姜达于事情,最后又说她聪明远识,丽于言辞。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春秋女性之中,或者可以说是五德皆备者,虽然在她的生命中未能免除孙林父之憾,但她始终将卫国的利益放在自己生命的首位,并在拯救卫国的过程中尽了一个女性的全部力量。作为一个女性楷模,定姜有理由被后人更好的记得,不是因为动人的美貌,而是因为高贵的品格和出众的才华。

从众多骄奢的女性中,《左传》出现了这样一位才德兼备的女性着实让我们眼睛一亮。所以,定姜这位人物在《左传》中是位非常成功的形象。


——网络转载,作者不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石 头 汤
后一篇:范文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