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知人善任三聘伊尹
(2014-05-25 15:35:09)
标签:
教育 |
伊尹(原名伊挚,尹为官名)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被后人尊称为历史上的贤相。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他由厨入宰辅佐商汤王灭掉夏朝,又帮助商汤制定各种典章制度,使商朝初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从而名扬天下。
在位30年的商王朝创建者商汤,17年为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相传他有一双能分辨贤愚的眼睛,雄才大略且求贤若渴、知人善任,臣子们可随时向他推荐人才。《合阳县志》便记载了他亲自求贤、三聘伊尹的故事。
一天,汤王走到有莘国西北的秦庄(今合阳县百良镇莘村),天气炎热,他牵着马挥汗如雨,走到村口一棵大树下休息。这时,从村中走来一位中年汉子,肩扛木犁,赶着一头大黄牛和一头小黑牛。坐在树下乘凉的众人见他走来,纷纷向他打招呼:“来,到这儿坐吧!”“这儿也有空,来,来。”汤王不禁惊奇,为什么人人都热情地叫他?想着:此人必是一位受人尊敬之人。
中年汉子拴好牛,在汤王旁边坐下。只见他举止文雅,仪表不俗,虽身着布衣,但干净整洁。但让汤王诧异的是:他拴着的两头牛共披一张羊皮。为弄清其中奥秘,他起身朝中年汉子打躬问道:“两牛中间共负一张羊皮做何用?”此人还礼答:“两牛同拉一犁,鞭打黄牛黄牛快,鞭打黑牛黑牛快,力既不均,又费时。而两牛共负羊皮,耕作时,鞭打羊皮,既不伤牛,又能促两牛同力快耕。”
汤王接着问道:“这两头牛哪头好些?”答:“都好!”“何谓都好?”那人不慌不忙答道:“黄牛力大黑牛快。”说罢向汤王使了个眼色,等汤王靠近,他低声说道:“其实黄牛力大更好些。但我怎么能当着黑牛的面,说出那些招黑牛不高兴的话呢。”汤王听后心情大悦,他想,此人对畜生尚且能如此,定然能体恤下情,为贤者。
这人走后,汤王向旁边一位老者打听:“此为何人?”老者诧异地答道:“哎呀,你不认识他?他就是经常给人们讲尧、舜、禹治国之道的贤士,有名的耕夫伊挚啊。”汤王惊:“啊!此人虽黑矮,但从他表现来看,确是贤人。明日一定登门拜请。”
次日一早,汤王来到伊挚家中,看到伊挚正给母亲梳头整装。汤王十分感动,上前一拜。伊挚怔:“这不是昨天在村北大树下乘凉的那位……”两人相互问候,伊挚向汤王看座。汤王说明来意,请他入朝为官。他感慨道:“我有八旬老母在堂。常言道:‘食君之禄,做忠君之士’如若那样,我将无法侍奉在堂老母。古有舜辞朝耕田为老母尽孝之举,何况我哉?如我置八旬老母于不顾,而去求取功名富贵,君还敢用我乎?人常说:‘夫孝,德之本也’,只有尽孝才能更好地尽忠啊。”汤王闻言,深为伊挚至诚孝心所感动。只得告辞返回商地。
两年后,汤王听说伊母病故近一年,他又简装私行,来到莘地再次聘请伊挚。他来到秦庄伊挚的家门口,伊挚的长子伊陟热情地将汤王迎进家中,次子伊奋为汤王倒茶看座。二位少年待客尽礼,汤王深感农家礼仪不凡,更能看出伊挚不但有治世之才,且教子有方。
汤王遂向伊挚表明真诚聘请之意,说:“老弟之高堂如今已经西去,家中别无挂念,请即随我进京,一展雄才。”伊挚道:“蒙君久爱,本应趋朝侍奉吾君,以报君恩。无奈家母服制未满,请延时日,容我之恩。”伊挚想到老母,不禁泪流满面。汤王愈发感到伊挚以孝为重,不轻诺寡信,是个笃诚君子。当晚,汤王与伊挚抵足而眠,共话治世之道,最终约定其三年后,赴朝任职。
汤王计算时日,三年后又驾临莘地秦庄,聘迎伊挚。当他到达秦庄时,伊挚已率众恭迎于村北头大树下,汤王再被伊挚的诚意所感动,心中大悦,道:“言而有信,真君子也。”遂与伊挚携手同行,赶往商都。
后来,伊尹故里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故事,就在村北头大树下竖起了一座牌坊,上书“汤三聘处”。可惜,牌坊于抗战时拆除,用于修筑黄河工事。
前一篇:231-北京的房价走势
后一篇:513-MH370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