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从华德福学校的饮食说开去(兼论人智学、华德福教育)

(2012-09-21 20:50:36)
标签:

转载

分类: 素食
前言:
    新学年开学那天,又见到了好多新面孔,但是有一时也见到大家对学校的饮食安排的争议也颇为热闹,真是众口难调啊,这回看到学校发过来的孩子们的食谱,忍不住提笔,以下也跟同学们分享吧——
 
 
    教育的本质是滋养,饮食的本质也可谓教育,目标都是为之健康。史代纳在《人学》中揭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第一个教育通道是什么,——就是乳汁,从妈妈的血而来的人奶!
    华德福教育是迈向健康的教育,迈向身、心、灵整体的健康。
    华德福教育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教育,反而,它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目前看来还是一个小众的教育。
    我曾听一位资深华德福老师说过一句话:“人的角色有两种,一种是引导者,一种是跟随者。”或许在生活中我们交替体验着这两种不同的角色。但是在这里,华德福教育者当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孩子们的学习需要老师们精心的备课,完全的投入,还有之后的研究,而本质教育的饮食不是也需要引领者的重视吗?所以我认为,学校食堂的饮食安排不是一个少数服从多数的事情,而是需要请学校作为重要事情来研究的一个课题,大家说呢?
    故事是精神的乳汁,也是教育的艺术,韩国有一部了不起的历史剧,叫做《大长今》,相信许多人都看过并且喜欢,甚至受过不少启发。是的,如果我们以学习的心态重看这个剧,真的会得到许多启发,会觉得它真的非常了不起。
    医食同源,是我国古来的说法,此剧则细致深入地展现了它的内义,剧中韩尚宫总叫她屋里的修炼小宫女长今拿水给她,长今做了很多尝试但都没有成功,她不理解,所以也有烦恼,甚至抱怨,但后来她终于明白:这一碗水不仅仅是一碗水而已,而是帮助和增进健康的用意,就像药一样,要对症下药啊!
    饮是如此,食更是这样啊。先前由于母亲的教导,长今了解后者的道理,只是忽视了前者看起来小的方面,现在长今又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更加了解饮食的本质以及对此所要秉持的态度,而这态度就是内在的品质,所以,从一个人所做的食物能够看出这个人的品格,这高贵的人格就是师徒俩后来屡胜崔尚宫她们的真正原因,也是大长今伟大命运的护身符,就像史代纳所说的,一个优秀的老师,不是看他的课程设计,而是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位优秀的华德福老师是一位教育的艺术家,也是一位生活的艺术家,同样,这生活的艺术家也会是教育的艺术家。长今由做饮食走上行医,高贵的人格也成就了她成为朝鲜历史上伟大的医女,伟大的女人,伟大的人类,成为永垂不朽的大长今!
    医食同源,而教育与饮食亦同源,史代纳指出:社会的问题是一个教育的问题,而教育的问题是一个医学的问题。
    在古老的时候
    曾经在先知的心魂里
    存在着一份思想:
    本质上每个人都病了,
    而教育被视为一种治疗的过程,
    它促使儿童成熟
    同时健康
    以达到完美的人类生命。
 
    韩尚宫对于长今师恩如母,因为她不仅长期教导和陪伴了长今,而且从一开始,就给了她很好的启蒙,在一些关键时刻,给了她光的力量,如长今在失去味觉的灵魂暗夜,韩尚宫提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长今有“画”出味道的特殊才能。我们可说这就是她的创意天才,想象力与创造力,而那本身就是一个多么有创意的说法啊!这就是师恩所在——珍贵的启迪!
    华德福教育引人的地方,也是在于它对人的良好的启蒙与启迪,因为它了解,所有的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罢了。
    如歌德曾说:“怎样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是教给我们自治的政府。”
    想想这一切的内在联系?!
 
    这内在联系是人智学的精神,所以人智学不是某方面、某领域的学说,而是整体的、链接的、本质的,它不与什么自然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相冲突,而是相联系,不与什么民族、地域相冲突,而是相结合,它如此开放,而本身就是开放,因为它的使命乃是全人类的福祉,如此,不是它与谁相冲突,而是谁与它相冲突,这真的是不同的!
    所以人智学才有如此的力量,它可以在人类努力的所有领域开花结果,并且还是最高品质的,如华德福教育在教育领域,自然活力农耕在农业领域,等等,就像大长今,就像野花野草一样,在哪儿都活得下去,甚至枝繁叶茂,所以有人说华德福教育在富人区能发展,在贫民窟也能发展,有人说史代纳本人就是一所大学。
因为大道至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真正的得道者,无所不能,还有一个说法是:真正的美女,不可思议。
 
    人智学是整体的、链接的、本质的,华德福教育是它的一个应用,一根枝条,但更是它的一个缩影,就是说,真正的华德福教育含了人智学的整体,这整体就是它的精神。
    人智学不是灰扑扑的理论,而是实践主义,且是至高的、整体的实践主义,所以很自然,其具体应用也都可谓艺术,如华德福教育艺术。
    而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怎么回事?老华德福毕业生、如今华德福教育的导师、真正的艺术大师尤哈内斯一语中的:
    艺术是真实中的真实,是永远的秘密!
    他的地球艺术是叫做《康复大地——人与自然的艺术对话》。
    本人因为读《人学》受到启发,开始亲手裁剪布料,用针线缝制(几乎是远古时候却具有极简之现代风格因而看不出时空概念颇有些艺术感觉的)衣服,也从而细细地深切地体会到:艺术是相处,是对话,是与自然、与现实的相处与对话。
    具体说来,我做衣服也是从对布的喜爱开始的,我非常喜欢那些天然材质的布料,哪怕它是旧的、破的和脏的,只要它是天然的,在我看来就是美丽的,所以那样的破旧衣服、一点点小碎布我都不舍得扔弃,这样当你有什么需要和也无什么需要的时候,当你拿起一块布,就想把它洗净、晾干,然后熨平,然后顺着经纬纹理将它的边修齐,甚至把边角稍微剪圆,然后将它抖落一下,置于眼前,它就成为一件漂亮的作品值得欣赏了,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个相处与对话的过程中,慢慢地,你们可能就达成了一个默契,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于是就去做,而在做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新的机遇,新的灵感……于是你的艺术继续,直到你认为完成。
    而如果这个过程是在人智学精神的启迪之下,你就会更加领会人智学,领会史代纳,领会这个世界,也领会所谓艺术,所以我非常同意立品图书所奉献的华德福学校手工和实用艺术课书《手巧才能心灵》中的一句话:“懂得如何使用双手的人独享着一条了解世界的秘密通道!”
    自然是现实,现实也是自然,这个过程中的自然与现实是你的材料,这块布,你的工具,剪刀、针、线,甚至熨斗,你的需要,等等,如果你没有线,没有你认为合适的线,或者你不想用别的线,你可以从修剪好的布的边上,抽出它本身的一些线来,用于缝制,这样就不用别的线啦,用本身的线缝会使整个作品看起来“天衣无缝”,而布边不用卷起来,是坦坦荡荡的、有着自然美丽的穗儿、流苏,简单而又精致!如果你没有熨斗,也不要紧,可以将布平铺,洒上清水,用手抚平它,还有很重要,修剪的时候,请你顺着它的纹理,如果你想做一件小衣服,但它尺寸过大,也请你考虑最好顺从它,是否可以做一件大的或宽松些的衣服,实在不行,再裁也无不可,总之,请去倾听那些无声的言语,这样,你会有新的灵感、新的创意、新的惊喜……
    如此,艺术真的是你的创作吗?那是更高的言语在通过你,你与它同在、交流、交融,不知不觉间,你也熄灭了自我。
    所以,真正的艺术是真实中的真实,是永远的秘密,是真、善、美的结合,是无我。
    所以人智学启迪下的儿童教育,华德福教育,这艺术化的教育,本身就包含了与自然、现实——本土结合,本土化是其内在要求与特质,而这本土化的“土”,有大有小,一层一层,具体到中国—北京—学校—班级—个体(每位老师和学生),也包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老师是艺术家等等这些个说法,人智学是整体的、链接的、本质的,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特质也内在要求体现在方方面面,如此可以说,那华德福教育与某某结合,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这些说法,对不起,以本人目前之粗浅而认真之认识仍然认为就是有问题的,它要么否认了华德福教育的与本土结合、艺术性的内在特质与要求,否定了人智学华德福的精神,要么犯了语法错误,请大家一同考察与体会。
    人智学的实践主义,或者说华德福教育的艺术性,内在要求其学习是要在实践中,在现实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难怪上回潘定凯老师来北京讲课,有学员问他:您认为合格的华德福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潘老师回答:他的心啊,就像绣花针那样的细。
    所以要说起来,华德福学校的饮食也是要非常关注、非常用心的,拿之《大长今》中御膳厨房的高度与态度是不为过的,本来,人的一生中最关键的年龄阶段是无限地接近零岁,人越小越重要,我们的下一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为他们工作就是为世界工作,为全人类,为永垂不朽,他们难道不就是我们当今的皇帝吗?我们常常说以他们为中心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是无异议的,所以史代纳百年前题以“童年的王国”持久照耀着我们,我们也说建设社区,实际我们不就是在建立一个童年的王国吗?所以,华德福学校的厨房拿之《大长今》中御膳厨房的高度与态度是不为过的,当然,这是一个理想,我们不会很快达到,现在不能如此要求,但是我们可以明确这样一个意识,然后去努力,去接近,是不是可以呢?
    可叹啊,那时候的人,喝什么,吃什么,都很了解,对身体的意味,而现在的我们,常常在这儿也是无知的,我们怎么会不生病、不难过呢?难道我们不应该去补习,去重新了解吗?
    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带着这样的意识吧!
    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自己,请恕我直言,不妥当处请批评指正与包涵,让我们继续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祝各位安好、进步!
 
                                                                                                                                                                  二年级家长  悠然同学会  朱玉 敬上

附初充——

关于饮食,再分享如下:

    当初,与华德福教育相遇的感觉,不是像从一般教育到蒙台梭利,而是像有一层帷幕渐渐落下,渐渐走到了它的背后,看清了许多以往看不真切的,而生活一天一天不断翻开新的,真正的内在成长渐渐能够被听见。

    这样的改变就包括饮食这一块。

    我最初所接触的华德福幼儿园是吃素的,但不拒绝牛奶鸡蛋。

    我怀着一定理解和更多敬意去效仿,渐渐吃肉越来越少,直至几乎全素,家人朋友对我颇有异议,但我自己真切体会到了,吃素以后,感觉身体轻松多了,也清新多了,健康多了,也灵巧多了。

    我想这四年多来的成长变化,也是与饮食相关的。

    其实后来才看到一些关于素食如何健康的报道,还有朋友亲身的体会分享,都说得深刻细致多了,帮助我对吃素对健康有了更多的了解。

    而其实又是从到了春之谷才又开始吃一点点肉的,不过不主动,只是偶尔跟着吃一点,这里面有一些意味哦。

    生活就是这样,如果孩子自己去夹肉吃,我一般不会阻止他,但是因为我大概无意中做了他的主要榜样,也不怎么主动做,他倒是吃得也少,虽然瘦(这不能直接归于吃素),倒也不怎么生病,脑子也好,记得有一回好像班里不少孩子都生病了,但他还好,我想这跟饮食是有关系的吧。

     所以真的因为看到这些现象,以前特别对吃素抗拒,对我搞华德福抗拒的家人,后来也慢慢改变心意,要细说来,这一路走来真不容易啊,话可以说得很长,这里只是简言之啦。

     在开始吃素期间,有一位老师对我帮助较大,她是最早在北京推动华德福教育的人物之一,那时的团体叫做北京华德福行动小组。初见她,就觉得她好有神采、好美啊,尤其她的皮肤,真可谓晶莹剔透,不想后来听说她有三个孩子,老大都大学毕业啦,那年龄自然也不轻吧,可是为什么保养得这么好?很快我就看到,她对华德福教育非常热诚,作为一个台湾藉加拿大华人,却为当时华德福在北京的推动积极工作,可谓是一个带头人,也可以说为最初华德福在北京的推动作出不小的贡献,我为她感动,还有,她对健康饮食,对养生很有研究,最初我对素食一些讲究的了解多来自于她,比如素食的搭配原则,两个,一是整株植物原则,就是说一餐或一天的食物里最好要有花、果、茎、叶、根、种子等一整株植物的全面搭配,二是色彩原则,一餐或一天的食物要有五颜六色,如果能这样全面搭配,吃素就不会缺营养,想想看,植物食材的种类较之肉类,是不是多多了啊?如此等等。  

    ……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