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风光及民俗文化赏析

分类: 风土民情 |
http://s8/middle/63d1be57xb198ce0308f7&690
【摘要】大同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皇朝的都城和辽、金两代的陪都,是历代的军事重镇,又是古代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频繁交往的地方。这里具有独特的塞上风貌,长城逶迤,山岳峥嵘;并以名胜古迹数量多、规模大、品位高而闻名中外。
关键字:大同概况
一、大同概况: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曾为一代京华、两代陪都、四朝重镇。本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处,是闻名全国的"煤都"。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通信较为便利,矿产资源颇为丰富,旅游资源声誉中外,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全市国土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1400米之间,最高峰是阳高县六棱山主峰黄羊尖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冉庄河558米,市区海拔1000米。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土石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79%。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双山、二朗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处为阳高县境内六棱山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境内花塔村冉河出口处(海拔558米)。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全市总人口284.8万人,农业人口占60%左右。本市有蒙、满、回、藏、苗、朝鲜等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99.6%。
二、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人描述为:“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 (属于山西朔州市界)是杨家将血战的疆场。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城市之一,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春秋为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居住地。
战国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就“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初设平城,隶属代郡。
秦朝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大同东西分属雁门郡和代郡,并在境内修筑长城。
东汉汉明帝时,通光寺建成,大同最早的佛教寺庙。
北魏初中期建都于此,称“代京”、“平城”,历经七帝96年。大同遂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
唐朝为云州 。
金代也在此设西京大同府,为金国陪都。
元代改为大同路,大同又被封为西京(陪都)。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同,他当即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
明朝改路为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管辖浑源,应,朔,蔚等四州七县。明朝时大同为十三重镇之一,有藩王封地,并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当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1438-1571年:明王朝对蒙古各族采取怀柔和亲政策,在大同三设马市,数辟月市,久立小市,应允鞑靼“通贡”。
清朝为大同府治。
1949年建国后划归察哈尔省,并由大同城区设立大同市。
1953年察哈尔省撤销,大同重新划归山西省。
1958年大同县并入 。
1964年大同县又分出,为地级市。
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原有县中的7县划归大同市。
二、大同名胜古迹:
城”之美誉。境内古建筑、古遗址3000余处,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2000年,大同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他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麦和山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大同市云冈石窟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善化寺俗称南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自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至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凡十五年始成。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颇具规模。元史记载,曾有四万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会,作佛事活动。明代又予修缮,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始更称今名善化寺。寺亦为官吏习仪之所。全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个布局唐风犹存。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所建普贤阁。
是一种制作精美、显示尊贵的照壁,坐落于宫殿、府第、坛庙、寺院等建筑主体的对面或前面。底为须弥座式,顶覆瓦盖,壁面饰浮雕状九条龙及波涛似的云纹。您知道中国最大的九龙壁是哪座吗?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其实大同九龙壁的体积要比北海九龙壁大三倍多,而且建筑年代早350多年。大同九龙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建于公元1300多年的洪武年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门前的一座琉璃照壁。中国现存完好的九龙壁有三座,除大同、北海公园的两座外,还有北京故宫的一座。大同九龙壁,五彩斑谰、风格粗犷,是中
辽金时代的“巨刹”华严寺,其大雄宝殿总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寺内有精美的辽塑、清末所绘的壁画、明代的五尊坐佛等;华严寺外形浑朴庄重,有浓郁的辽金风格。
始建于唐朝的善化寺,整个寺院高低错落,布局有序,左右对称,是现存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之一,寺内还保存着大量辽金雕塑精品,与华严寺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寺位于上寺的西南方,主殿为薄迦释藏殿。薄迦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殿内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容貌丰满,衣饰流畅,神情自如,是我国辽塑中的精品。建国以后,下华严寺被辟为大同市博物馆,内有玉器、陶器、铜器、石器等,其中很多精品。
大同雁塔,原名文峰塔。因春夏飞雁众多故俗称雁塔。该塔建于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位于大同东西城墙之上。与云路、牌坊同属文庙建筑群。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们祭拜、夸官的场所。塔高约14米,是八角七级空心砖塔。外形秀丽,结构奇特,其建造位置极为特殊。塔身下部为三层八面青石砌座,座上是塔身,第一层辟有两门,其它六面各锒碑碣一块,上刻明、清两代部分举子的姓名、住处与功名。二层以上塔身各开四门,依八面方位交叉更替,每层上均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斗拱上出有飞檐,檐角有风铃悬挂,风吹铃响,别有情趣。塔内为八角形通直空心,设有跳脚踏砖。游人可直攀塔顶。雁塔东濒御河,居高临下,依塔了阵,不易发觉,故又有瞭望塔之称。
大同鼓楼是一座三檐十字歇山顶过街楼阁,创建于明代,清朝时屡加修葺。底层用青石砌成四角,当中有十字穿心门洞。上两层为砖木结构,顶楼上架放一大鼓,乃为古时晚间报更时所用,号称“声闻四达”,故名“鼓楼”。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临阁
原名”久盛楼”,公元1518年,武宗皇帝巡边,曾在风临阁下榻,相传武宗皇帝和凤临阁的女主人李凤姐有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俗称”游龙戏凤”,而凤临阁的美食”百花稍麦””金凤卧雪”由武宗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因而凤临阁享誉塞北
恒山上还有被徐霞客称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为恒山十八景之冠。始建于北魏后期(约公元六世纪),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最著名的悬空寺。古代诗人形象地赞叹道:“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全寺共有坐西朝东的楼阁40间,在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望,悬崖若虹、千百年来,此寺临风沐雨,历经数次大地震,却安然如初,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三、大同饮食:大同莜面、浑源凉粉、广灵五香瓜籽、阳高杏脯等一大批土特产品,享誉省内外。同时,大同的烹饪文化历史悠久,美食佳肴源远流长,物美价廉的饭菜加上优质的服务,使远道而来的宾客无不为之留下深刻的印象
刀削面
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为有名,可谓“面食之王”,它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等特点,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可称“面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一些本地游子,在回到家乡之后,都要先赶去削面店,去吃一碗刀削面,来解日夜思念之情.
风味凉粉:
油炸糕:
五、风俗文化
http://blog.sina.com.cn/apple
![]() 01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 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