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家庭教育的真谛-读《爱的教育》
(2011-05-16 18:26:21)
标签:
杂谈 |
再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不禁想起教育家斐斯泰洛齐的一句名言:“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即对孩子真正的爱,会缩短彼此心灵间的距离,使孩子学会爱这个世界、爱别的人。孩子只有懂得爱别人,才会最终得到别人的爱。人类的爱首先从父母开始,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因此父母的爱是教育的关键。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对于孩子可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冻着,放在地上怕摔着”,用父母的话说,那就是“操碎了心”。因此,如果有人对父母的爱加以质疑的话,必然引起绝大多数父母的强烈反对。但父母爱得恰当吗?他们的爱能让孩子理解吗?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的发展?虽然爱的目的都是为了“助长”,可结果却或是拨苗、揠苗、或是伤苗,目的与结果发生错位。
在《爱的教育》中,家长是如何对主人公实施家庭教育的呢?
一、家庭教育从细微之处入手。
情景一:安利柯和母亲以及姐姐去救助一位穷苦的女人,当到了她家时,才知道这个穷苦女人是安利柯同学克洛西的妈妈。安利柯的母亲小声对安利柯说,不要作声,千万别让那孩子知道我们的来意,要是克洛西知道自己的母亲接受同学家的施舍,他会感到很难为情的。作为父母就应有细腻的情感,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情景二:小石匠到安利柯家做客,穿得衣服上沾着斑斑点点的石灰和石粉。吃完午饭后,安利柯发现他的座椅上掉了一些石灰粉和碎屑,正要去擦时,父亲立即使眼色制止住了。小石匠走后,爸爸才笑了笑,向安利柯做了解释。如果你当着客人的面这样做,第一这等于是责备他把椅子弄脏了,不仅对客人不礼貌,还可能把别人搞得很尴尬;第二,他不是故意弄脏的,因为他穿得是父亲的旧衣服,上面的灰尘是父亲在辛勤劳动是时才沾上的,凡是劳动沾在身上的所有东西,都不是肮脏的。作为父母首先就应从尊重别人做起。
情景三:泼来可西,这个孩子家庭贫穷,以前经常受到父亲酒后的暴打,身体弱小,但自从得了一枚奖章后,他父亲不再打骂他了。一天他到安利柯玩耍,安利柯觉得他很是可怜,就把所有的玩具都拿出来交给他玩,把所有的书搬出来给他看,把所有的好东西给他吃,但泼来可西尤其喜欢小火车,于是安利柯准备把这辆小火车送给他,正准备征求父亲意见时,父亲塞给他一张小字条,上面用铅笔写了两行字,你的火车泼来可西很喜欢,他不曾玩过玩具,你不设法送给他吗?为人父母就应有体贴入微的真诚。
二、用书信架起沟通桥梁
《爱的教育》中安利柯的父母亲经常写信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些信感人至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其中以下几篇感受颇深。
信件一,教孩子爱学习:当看到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时,父亲在信中写到:差不多就在同一时刻,全世界又该有多少孩子奔向自己的学校!他们有的正穿过森林和山谷,有的正乘船行驶在江河里,有的骑马驰骋在莽原上,有的滑行在茫茫的雪野中,有的在繁华闹市中穿行,有的在荒凉的乡村小道,头顶烈日行进着,有的顶着狂风暴雨顽强地奔向目的地,只是为了不迟到一分钟!努力学习吧,安利柯,你是这庞大军团中的小小一兵,你的书本就是武器,班级就是一个小分队,课堂就是你的战场。
信件二,教孩子爱父母:安利柯的弟弟生病期间,他对母亲说了一些不礼貌的话,甚至说:你对弟弟照顾得这么好,对我可不是这样!母亲听了非常伤心,于是父亲给他了一封信,其中写道:你可知道,母子之爱是人世间最神对的感情,践踏这种感情的人是很不幸的,哪怕是杀人犯,只要他敬爱自己的母亲,那他尽管触犯了法律,以致判死刑,但他仍没有丧尽天良!一个人如果不尊重自己的母亲,总是让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他也一个卑劣的人。我爱你,安利柯,你是我心中的珍宝和希望!可是,如果你对善良慈爱又贤惠达理的母亲没有情义,我宁愿没有你!父亲问话,安利柯不礼貌回答,显得不耐烦,母亲给他写了封信。其中写到:父亲是你最好的朋友,他是多么的爱你,只把慈爱留给你们,而将忧愁、烦恼和痛苦深藏在心底,独自承担。去吧,孩子,快到父亲那里去,他正在书房工作呢,轻松地走进去,把头伏在父亲的膝上,请求父亲的宽恕和祝福吧!
信件三,教孩子关爱他人:一天早上,一个穷苦的女人抱着一个骨瘐如柴的孩子向安利柯乞讨,他只是看了看,什么也没有给就走开了。母亲写信一封,其中写到:你应当从一些小事做起,小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地是否善良。安利柯看望生病的老师返回时,匆匆忙忙低着头只顾往前走,不小心撞了一个妇人,一声道歉的话也没有说就下走了,父亲在信中写到:一个人要培养好的品德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将来就成不了大事。街道好比是众人的家,在街上行走的人群就好比是一个大家庭成员,要帮助那些正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
信件四,教孩子爱老师:安利柯回家告诉父亲,老师在课堂上不耐烦,还狠狠地训斥了做小动作的同学,说话时,安利柯也流露出了对老师不满的神色。父亲信中写到:安利柯,老师有时心情不好是可以理解的,你想想老师为孩子们辛苦了那么多年,有的甚至辛苦了一辈子,他们培养了多少高尚和富有情义的人啊!有些同学不明白,学生带给老师的烦恼要远远超过他们所带给老师的欢乐。就是圣人,处于老师那样的地位,也难免会动气。你们常常不留意老师是否有病,老师有没有苦闷,而总是责怪老师脾气不好,老师若知道了心里会有多难过啊!安利柯,你应当把老师当做我的亲兄弟一样爱他,不论是他对你亲切的时候,还是当他责备你的时候,不论他是对的时候,还是你认为他是错的时候,他对你和蔼的时候你要爱他,当你看见他悲伤的时候,更要爱他。安利柯,我的好孩子,你要永远爱你的老师,永远要以发自内心的尊敬去称呼“老师”这两个字。因为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老师”就是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
爱在教育中显得举足轻重,罗素在《婚姻的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弗洛伊德也说,一个为父母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父母理性的爱应该包括:
(一)以发展为取向:爱孩子,应当以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出发点,以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这要求父母从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来爱,考虑有利于发展的因素,考虑到孩子的潜能。孩子是不完善也不成熟的,但有潜在的前景。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首先不要溺爱: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吗?这方法就是百依白顺!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也说:“溺爱者不明”。第二要自然发展: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但终究是孩子。卢梭说:“给孩子的东西如果超过了他的需要,这样做不仅没有轻视他们的柔弱程度,反而使他们更加柔弱,而且,由于他们硬要孩子做那些连大自然也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由于他们要使孩子按照他们的心意使自己需要的一点力气,由于他们的柔弱与父母的钟爱,使他们的互相依赖变成了一方对他方的奴役,所以越来越使孩子变得更柔弱。”第三为发展制定严格的目标: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有很大的可塑性,可塑料性往往通过环境的熏陶和教育来完成。父母要为孩子准备宽松的环境,要为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父母除了重视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发展之外,绝不能忽视对孩子个性、情感、习惯与品德等方面的培养。爱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百依百顺,而是一种责任,父母有责任去建构孩子的未来,有责任为孩子的发展提出规范,但规范必须建立在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上。
(二)以尊重为前提:爱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主动性与独立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教育与引导。孩子渴望父母能真正走进自己的心灵,从而真正理解与支持自己的选择与追求。在一次调查中发现,93%的父母都认为孩子比自己重要,但在教育孩子爱孩子时,都习惯于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也习惯于用训斥与劝告,而没有在乎孩子的感受,没有去维护孩子幼小的自尊,没有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人。
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呢?一要平等:父母与孩子之间如要达到完美沟通,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二要宽容:就是要求父母宽待孩子,宽待孩子的不同观点,宽待孩子的错误,决不要苛求。父母的宽容,能让孩子学会宽容周围的同学、朋友,容纳各种不同的人。三要真诚:爱是对人或事物的一种强烈的感情,爱要有情感的投注,而这种情感又必须发自于内心,有了真诚的情感才能达到彼此的沟通。父母应该真正的关心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为孩子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使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真诚的对待周围的人,用真诚的态度做每一件事,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真诚地爱。四要公正:就这要求父母有正直的人格,清晰的是非观念,不偏袒、不循私。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作为父母,决不应当偏袒孩子的缺点与错误。公正无私是父母爱得平衡的重要砝码。
家庭教育是本大书,读《爱的教育》,感悟极深,事事留心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全心会爱的家长才会有成功的家庭教育,只有用心去爱的教育才会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