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代玉镇真伪评鉴--玉骆驼

(2009-12-25 22:23:11)
标签:

杂谈

汉代玉镇真伪评鉴--玉骆驼

1、 玉质:和田青玉质,手感细腻,油润平滑,重量: 489g密度:2.97,尺寸:长130mm

2、 形态特征:形态均匀逼真,造型准确,呈静态卧姿,身体壮硕丰满,头部雕刻细致而夸张,张口露齿,颌下有须。汉代玉镇真伪评鉴--玉骆驼

3工艺:采用圆雕、镂雕、浮雕、阴线刻工艺。

a、镂雕及钻孔处有粗细不均的螺旋纹。

b、细阴线刻无崩口,颈后分向两边的两束长鬃毛刻长阴线,在弧线处有明显的接头(出茬),再30倍放大镜下阴线槽内有粗细长短不一的解玉砂摩擦痕迹,头顶和驼峰上的短阴线刻同汉代螭龙腿部的短阴线有同样的效果,即给人一种全身都有毛的感觉。

4玉质老化

a、橘皮皱:放大镜下,表面起皱明显。

b、晶体析出:受沁部位:头顶、腿部,闪光晶点明显,在灯光下有针状晶体闪光。在受沁过度处(腿上部白色处)针状闪光晶体围绕骆驼身体一周分布。

c、全身分布有氧化白斑 。

汉代玉镇真伪评鉴--玉骆驼

5沁色:

  沁色过渡:头顶土沁直到颈部,沁色由浅至深,过渡自然,底部铁锈沁色,红褐色,伴有氧化白斑和黑色水银沁,沁色入肌理,并形成一层浅色过渡层(白色部分),尾部沁色由浅至深过渡明显。

  根据多年的经验,汉代古玉受沁,同时具有四种颜色或以上者,非常难得(氧化白斑、水沁白、水银黑、铜绿、土黄、铁锈褐色等)。

6绺裂及沁缩:

   a、绺裂处沁色自然,肉眼能看到细小的针状晶体。

   b、沁缩:玉骆驼的下巴处至驼峰下有一绺裂,手感有明显的收缩下凹。

7气味:

       此玉骆驼是我三年前收藏,入手时土腥味浓烈,用水泡或呵气时气味更大,由于用开水煮过,加之经常盘玩,现在气味已经不闻。

8吐灰现象:

   刚入手时泡水一天就会吐灰粘手,现在泡在温水里最多三天,就会吐灰,表面就会粘手。

   此玉骆驼呈卧姿,据我判断应是古人的玉镇,即席镇。古人席地而坐,或坐于坐榻之上,多以铜镇、玉镇镇压席角,两汉玉镇都是圆雕作品,兽形,以卧伏或屈腿者多见,这样器物重心低,不易倒伏。

   当然,对于古玉兽的鉴定,自己还是坚持“一蹲,二卧,三回头”来判断。一蹲,指商周玉兽多做蹲姿,二卧,即指汉魏时期玉镇而言,三回头,是指明清玉器。两汉时期多以天马、避邪、狮子、豹、骆驼、牛、羊等造型。

   以上论述是我凭多年的经验盘玩此玉骆驼所总结的一点心得,因写此文时间急促,当然会有疏漏的地方,还望各位好友、行家不吝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