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规范偏旁“忄”的书写顺序
(2014-11-19 12:26:06)
标签:
文化教育 |
“忄”旁读作“竖心旁”,在字典里也作为一个部首,属于“左中右”结构的偏旁,按照汉字笔顺规则书写,第一种方法是“从左到右”,笔顺是:(点、竖、点);第二种方法是“先中间后两边”,笔顺是:竖、左点、右点;目前,有的资料和教学用书出现了汉字笔顺规则以外的书写顺序,即第三种方法,“先两边后中间”,笔顺是: (左点、右点、竖)。
由此看来,规范“忄”旁的书写笔顺已迫在眉睫,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则笔顺就乱。
“忄”旁有其自身内部平衡的独特性,即两点和一竖保持距离适中、均匀平衡,两点大小相等,按这一特点去书写,就可以把“忄”写得正确美观。如果先写点,再写竖,后写点,虽然是按“从左到右”笔顺规则书写,但不能把握其中心和重心,中心是一竖,重心是两点,然后左点和竖先确定了,那么右点也就确定了,左点和竖的远近直接影响到右点和竖的远近,如果左点远,那么右点则远,竖心旁就显得松散;如果左点近,那么右点则近,竖心旁就显得拥挤,因此我建议竖心旁的书写笔顺不要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来书写。
如果按“先中间后两边”笔顺规则书写,即先写竖后写两点,这就抓住了“忄”的中心轴“1”,然后把握住左、右两点的分量和支撑点,这两点也就是“忄”旁的重心,掌握了竖心旁的重心和中心,合理安排点与竖的距离远近,这样写出的竖心旁平稳端正,匀称美观,疏密得当,活泼而有变化,姿态优美而大方,就不会呆板拥挤。
在《儿童图画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33页)谈到“忄”旁的书写笔顺是:左点、右点、竖。语文出版社S版语文书,一年级下册,清楚写了笔顺是点、点、竖。这就好像存在一个“先两边后中间”的笔顺规则。先写两点等于确定了两分点的支撑点即重点,然后根据两点的位置找出两点的中心对称轴“1”这样书写“忄”即平衡又均匀,但往往后写“1”不是恰当适中,有时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有时“1”的上下长短不等,这对初学者不太适宜,对书写熟练者可取。
在小学语文第一册备课资料(河南人民出版社第263页)谈到“忄”旁书写笔顺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按“从左到右”笔顺规则书写,即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部首目录明确的把“小”、“忄”分别排在一起,也就间接地规定了“忄”的书写笔顺,即“先中间后两边”。
综上所述,从“忄”旁自身内部平衡的特殊性看,从“忄”旁间架结构和书写要求看,从现行教材和词典看,“忄”旁的书写笔顺可以规范为“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