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2010-08-23 08:57:55)
标签:

吊脚楼

沈从文故居

一块

光景

湘西

教育

分类: 美文

    在别处
    湖南西部,有一个叫凤凰的古城非常出名,主要原因是这里出了大文学家沈从文,沈从文作品中所营造的那种自然与人性、风情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如泊泊春水和静静的秋月,充满了惟美而悠长的诗意,带给我们恒定而久远的感动。沈从文的文章使我们相信了文学惟有纯情才有力量,那是一种超于物外没有杂念的纯粹的美,那是我们做人做文应该具有的一份淡泊安然的灵魂的启示。这在当今五花八门的文坛尤其重要,尤其令我梦魂牵绕。
    走那方水土、想那方人,来凤凰的游客,据说大多是受沈从文《边城》等文章的影响,为的是印证他的小说中那些欢乐和眼泪的脉络,甚至寻找那个叫“翠翠”的可爱女孩。所以地处城内中营街10号那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小巧的四合院——沈从文故居——吸引了很多喜欢沈从文的游客们前来凭吊,院里的罗帐,水缸,竹椅,毛笔,青苔和藤蔓似乎还散发着主人当年的铺纸研墨时的淡淡心境。但“翠翠“无疑已在岁月的尘埃中日行渐远,惟有一个叫张兆和的才女因为和沈从文厮守终生而永远惊艳于湘西的历史云烟之间。
    沈从文的墓其实没有冢,只有一块五彩石,石头上刻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的字句十分令人向往和钦佩。虽然不能和巨匠相比,但斗胆认为还算同道中人,夜深之时,总是看到他飞奔如电,以及他恢弘的华章像车轮一般碾过我日益懒散的心灵,很久了,我远离了牧歌、远离了鸽哨、远离了清明的细雨、远离了葬花的诗情、远离了把酒问青天的浪漫、远离了西出阳关的悲壮,许多世俗的东西像杂草一样充填了我的心灵,让我变得十分平庸和浮躁,幸之还有沈从文这样清新的文章促使我尚有想从平庸与浮躁中自拔革新的打算。
    在细雨飘飞中面对湘西,面对沈从文故居,望着他曾经穿行其间的凤凰城仍然风姿绰约,仍然清新风范。凤凰的老街——清一色石板铺成,岁月将它打磨得光溜溜的,也把古镇的年轮记录下来。街道两边,染坊、制作银器首饰的作坊和各种土特产的店铺,工艺品店、隔年腊熏猪头、酸辣鱼、各色老字号姜糖店铺和米酒的纯香使人垂涎不已,还有“米豆腐”的担子吆喝着走街穿巷。夜晚,大红灯笼高挂,紫烟轻雾缭绕,沱江水环绕逶迤而过,流淌千年。虽然许多年许多年过去了,但你无论是踏步岸上还是浸涉水中,都有恍若于置身沈从文作品的某段精彩描写中,这也许正是他的创作魅力,他带给我们的应该是一种能够穿越时空直至地老天荒的文学的力量和感动。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还有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风韵的吊脚楼,特别在回龙潭附近,细脚伶仃的木楼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该吊脚楼属清朝和民国的建筑,吊脚楼分上下层,属穿斗式木结构,具有鲜明的随地而建特点,吊脚下部分均雕刻,龙头凤珠,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悬垂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沈从文在他的《凤凰》中就这样写:落日黄昏之时,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
    直至今日,文章中的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也许已经模糊了,但这块土地依然因为沈从文而辉煌,我渴望我的心灵中也有一块沈从文的湘西,站在这样的土地上,照他那样做文,照他那样思索——也许是我们的人生和创作中为之努力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