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是最好的良药

(2012-02-27 13:36:31)
标签:

婴幼儿

小宝宝

肾上腺素

育儿

【作者】Marianne Schriever (澳)

【翻译】杨卉

http://s7/bmiddle/63cda706tb9eb830c2f46&690

胺多酚(内肽啡)、多巴胺和血清素

“笑,是最好的良药”,如果我们相信这种说法,所有人都应该多多益善地去做。研究人员预计,笑100次相当于在划船机上运动10分钟。有一个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笑有助于改善我们的血管功能。我们的心脏和大脑都得益于此,因为这两个器官均靠我们血液中平稳流动的氧气来维持。笑会提升我们大脑内胺多酚的分泌量,它是身体的自然止痛药,能够抑制应激激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当我们刚刚出生时,我们可以每天笑上400次;然而当我们成年后,平均每天只笑14次。我们究竟怎么了?那些笑声都去了哪里?

 

似乎是工作压力和生活中的好胜心牵制了我们,致使我们失去了好玩好乐好笑的天性。

研究表明,事实上我们变得比祖辈更加严肃认真;我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轻易地给生活本身增添欢乐和幽默。

我曾在泰国有一段教学的经历,该校距离清迈(Chaing Mai,地名)30公里,位于一块稻田中央。在那里,我亲身体验了大人和孩子们真正好玩的天性。“Sanuk(泰文,愉快美好之意)”,相当于英语中的“fun(有趣好玩)”,是我学到的第一个词。泰国孩子教我知道,学校里的全部课程都应该包含“快乐(sanuk)”的因素,否则他们会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当描述一次活动时,没有比“不快乐(Mai sanuk)”更严重的评价了。大人和孩子们在学校里都能够愉悦地处理各自的事务。我看到园丁和门卫们会用快乐、笑声、嬉闹、歌声、玩笑、笑话和那些优雅地调侃等方式调剂劳累繁重的工作。教职员工也一样。他们会对我渴望用泰语交流的意愿突然迸发出笑声,甚至会对那些不幸的小事嘲笑一番。自嘲、笑话别人或开开玩笑,看起来已经成为他们每天生活的重要成分。

 

笑,是与生俱来的。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就开始展露笑容了。几个月后就会大声笑出来,这是中枢神经系统本能作用的结果。满月时,孩子会激动地以笑容回应母亲的声音和触觉刺激。四个月大时,他们会对熟悉的面孔以及特别的声音面露笑意。运动,同样可以带来欢笑。多数宝宝非常喜欢自己的身体在空间中运动的感觉。如随着儿歌“The Grand old Duke of York(伟大的老约克公爵)上下起落;朗诵“Mother and Father and Uncle Tom(母亲父亲和叔叔汤姆)”这首歌谣时,让宝宝从祖父的膝盖上突然降落到地上,这些都会令他们大笑不止。类似藏猫猫的游戏可为8个月大的孩子带去笑声。当家长表演“滑稽行为”时,如假装吃宝宝的食物,或夸张地模仿动物叫声,这给周岁大的宝宝带去欢笑。这些早期的笑容和欢乐通常是在熟人或熟悉的场景中出现。

 

宝宝喜欢那些能以游戏方式进行互动的歌曲,如“Round and round the garden(围着花园转啊转)”。家长可以拿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手偶,引孩子一同进入栩栩如生的动画世界。宝宝会被您模仿的小鸟叫声逗笑。我们可以带上大一点的孩子一起游戏。学龄前儿童喜欢分享小宝宝式的幽默并欣然于被小孩子们“关注和崇拜”。大一点的孩子愿意在小宝宝身边一起爬,并进行个爬行小比赛。大孩子还会用积木垒宝塔并允许小宝宝去破坏。他们能用小宝宝的玩具电话进行简单的电话交谈。

 

幽默感,是从孩子2岁大开始喜欢玩“角色扮演”类游戏时逐渐建立的。它和大多数游戏都有关联。多数欢笑是身体运动所带来兴奋感的外在表露。“滑稽表演”是孩子熟练掌握身体技能的结果,如小婴儿钻隧道、滑滑梯或孩子们在KindyROO的蹦床上跳跃等。其实,跑、跳或尖叫都是儿童式的幽默表达。

 

我们会发现三岁大的孩子更喜欢集体活动;当一个孩子由于抓泡泡变得兴奋时,其他孩子也会随之加入,并会自发地一起欢叫。这种自发式的欢笑声浪能够感染游戏中的每一个孩子。当玩身体认知游戏时,三岁大的孩子会表现出他们的幽默感——当你要求她去触碰自己的手肘时,她却去触碰自己的膝盖,并像你顽皮地咧咧嘴。这种做法对他们来说非常有趣。三岁大的孩子会嘲笑书中那些做错事的人和动物,或表现不佳的人物。

 

学龄前儿童会尝试着从现实中创建幻想。他们执迷于演讲并在自己的幽默中展示沟通技巧。他们有“指鹿为马”(胡乱命名)的嗜好,还喜欢没完没了毫无意义地创造新词,并有韵律地念叨他们所创造的那些无意义新词。当玩拼图游戏时,他们喜欢把猫放到空中,根本不遵循事物的逻辑和特征,比如没有鼻子的大象,改变自己熟悉事物的形状,把头搞成三角形等。他们会对不可能实现的行为举动捧腹大笑,如一条狗在看书,或一只猪在演奏小提琴等。他们会因那些用肢体表达的喜剧大笑:如一个男人的手指被拉链夹到,或一位女士的头被折叠伞卡住。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笑能够帮助孩子诠释他们自己的世界,并享受自己的生活。它有助于社交、情感、自我定位以及问题处理能力的提升。

笑能平衡左右脑,提升大脑的清晰度和创造性,有助于智力的发育。那些提倡经常笑一笑的家长,会给人以幸福快乐、积极乐观的感觉,同时还会增强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度。留些时间,从符合孩子智力水平的游戏、儿歌及阅读分享中发掘幽默和欢乐,这能增强欢笑与愉悦的积极影响力。那些能够分享自己愉悦经历,并尝试从每天的挑战中发现欢乐的家长,更有可能培养出爱笑的孩子,并让孩子在面对生活挑战时,能够处之泰然。

让我们都花些时间,欣然地与孩子一起荡漾并沉浸在欢笑之中,并从他们充满幽默的天性中得到滋养与享受。从我们所做在每一件事中,寻找愉悦和幽默,并使之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甚至可以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去管教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