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世界是座桥
世界是座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5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枝》中译本序(下)

(2014-06-05 16:03:44)
标签:

金枝

弗雷泽

巫术

宗教

分类: 生命之流

《金枝》中本序(下)

刘魁立

  七、弗雷泽

  在概要地了解了部着作之后,我需要来认识一下作者本人了。

  詹姆斯??弗雷1854年生于英国西北部工格拉斯哥,1941年逝世。他1869入格拉斯哥大学,1874剑桥大学。原来他的专业是古典文学,在方面他也曾有不少着作。但从80年代起,他逐渐对一个涉及更广泛的学科――民族学――生了趣。当中他影响最深的,自然是英国人学派的始人?泰勒(18321917)于1871表的重要着作:《原始文化》。弗雷在整个一生中都以泰勒的比研究法手段从事研究。

  弗雷有很一段时间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里担任普通研究1907年才受聘利物浦大学社会人学教授。未久,又剑桥大学任教,并在里工作了一生。

  他在民族学表的第一部着作是小册子《图腾制》(1887)。若干年后他又重新返回来研究目,并且出版了四卷本的《图腾制与族外婚》(1910)。

  1890年他表了他的重要着作:两卷集的《金枝》。以后他又多次修改、出版部着作。关于一点,我在下面到。部着作使他在世界学得了广泛的声誉。

  1914年他受封爵士。自1920年起成皇家学会会和英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法国科学院、普士科学院、荷科学院的院士,是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牛津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剑桥大学、杜干大学、曼斯特大学的名誉教授。

  他在民族学的其他域里还发过许多着作。1913年至1924年出版了三卷集《永生信仰和死人崇拜》。1918年至1919表三卷集的《〈旧〉中的民俗》。1926年出版两卷集《自然崇拜》一1930年印行了《火的起源神》。1933年至1934年在他80龄时撰写出版了两卷集《原始宗教中死者的恐惧》。

  他着述极多,至。据他的传记作者称,位学者在50年的研究生涯中,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里,每日工作12,非但雨无阻,假日亦复如此,断。

  弗雷将他一生的大部分精力投入了《金枝》一料搜集工作和撰写工作。不包括多次的重印在内,先后共有四个不同的版本。1890年出版第一版(两卷集,约为830)。其后经过,于1900年推出了第二版(三卷集,约为1500)。此后又经过十余年的辛勤工作,于1911年至1915年出版了第三版(十二卷集,近5000)。于在十年之后,1922年出版了第四版(一卷集,750)。者手中的部中文本,即是由第四版译为中文的。

  关于一版的起以及部着作的宗旨,作者本人在他的前言中已有清晰而又要的明。被作者称为节本的一版,去了所有的引文出料的来源,评论对有微。尽管如此,一版却得到了广泛的流1922作者的妻子翻他本人校,以法文出版,随后便相继译为欧洲其他文字出版。

  部着作自印行以后,特是自第二版出版以后,受到英国和其他多国家学界和者的重迎。评论家极度肯定他的学成就;在情的誉里不乏溢美之。比如,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将来后代价我们这一代人的工作,只要开出詹姆斯?弗雷爵士的着作目来,就足以回关于我无能的指(安格斯?唐尼:《詹姆斯??弗雷》,敦,1940年,第126引自托卡列夫《金枝》俄本后,莫斯科,1980年,第802。)也有人受感情的使,不顾历展的事,称他原始宗教研究的鼻祖;有人甚至把他的学术贡献同达文相提并当然都有吹捧夸大之嫌。

  持否定度的评论家也不乏其人。一点在他的《前言》和本文中也可以其端倪。他希望消除有人他的解,然而问题是由他的着作的内容引起的,不会因有了他的解便不存在了。实际上,部着作的局限和不足,不止于1922年以前他本人到的评论文章中所指出的那些。然而也应该,从本第一版出版至今,将一个世了,在受了一百余年的科学展的飓风之后,它仍然没有完全失科学的价,仍然学家、宗教学家乃至其他人文科学工作者以有益的借和启迪。


  八、严整的体系、丰富的资料

  部着作援引了大量的实际资料,一点甚至在我们阅读节缩都会烈地感得到。作者运用崛起于19后半期的史比法,将些涉及世界各民

  族的原始信仰(包括灵魂念、自然崇拜、神的死而复生,尤其是巫、禁忌等)的丰富料,行了系地梳理,从中抽出一套整的体系来。

  他关于世界各民族原始信仰、特是巫和禁忌方面的研究成果,即使是今天的原始文化研究者也都不能回避。

  前提到,有人将他誉开山祖这显然是不尽符合事的。他的着作所涉及的几乎所有域,在他之前都曾有人过专门的研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1871)、《人学》(1881)等着作中,早已灵魂念和灵魂的出走过详细的研究,并且立了至今仍界所沿用的术语:万物有灵。从宗教学的角度来,是他首先提出了宗教起源于万物有灵的学是西方第一个以大量的民族学的、关于宗教起源的科学研究性的断。关于信仰与式关系的问题-史密斯已有着述(《族宗教演集》,1886),弗雷本人也承-史密斯的工作使宗教史的研究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从事图腾研究的家更是数众多,其中麦克林南(《古代史研究》,1876)和-史密斯,成卓着。关于自然崇拜,神学派的各位大师们早有详细论述,格林兄弟、克斯?勒、阿德伯特?恩、施瓦茨以及威廉?曼哈德等人,都曾就此问题深入的探。上述各位作者也大都被弗雷征引

  尽管如此,弗雷却能虽经涉及但并未底解决的问题,从一个一的角度串起来,熔铸为一体。并且用所掌握的大量实际材料,深入地论证他所提出的点体系。实际材料,至今仍有很重要的参考价

  当然,里也要便提一句,民族学展的史表明,从19下半叶开始,地考察的气逐地在研究家当中酝酿形成。(至于它在学术领域占主地位,那自然是晚些候的事情。)由于弗雷的研究限于运用料,有些料的提供者并非是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所以弗雷《金枝》一料尽管十分丰富,但个部分,特是涉及方民族的部分,尤其是涉及中国的部分,然有粗糙失

  在的有益的影响,我想指出这样一点:同迷信和宗教思想行斗争,是一个期而巨的史任当然并不是弗雷从事这项研究的初衷,但任何在原始信仰域中的真正严肃的科学探,都会在客上得出与教会宣敌对的、不能容于教会力的结论。我前面提到的-史密斯,由于写了关于《旧》的着作而受到教会的起正好是一个十分切近的例。在弗雷泽这部着作的字里行也洋溢着无神思想的气息,尽管他的种立并不像在中世纪时期那能可。他不没有像基督教会所作的那,把原始信仰视为异端,相反地却认为这些初看起来十分怪异落后的习惯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其中含着原始人的健康理智,以及他征服自然的追求和向往。反来他

  又把犹太教、基督教等阶级社会的宗教的史根源,同些原始信仰系在一起。他通神死后复活的例,把论证得十分令人信服。就从根本上动摇于基督的信仰,以及整个基督教的基不能不是他的科学研究步的社会思想所作出的一个献。在宗教的黑暗被除之前,部着作总还会提供它的一线光明的。或者反,正是科学思想所提供的丝丝光明集合来,才愈来愈多地照亮了人的路程,直到作类认识误区的宗教的晦暗被除干


  九、清除尘垢见光芒

  弗雷自己声称,我也不能底从原始人的角度出,用他的眼睛来察一切事物。我关于原始人、野蛮人的世界的种种理,与实际情况相距甚。我域所能达到的,仅仅是作出一些我的智慧可以允的推断而已。

  由弗雷的声明可以看出:宗教生学问题以解决,不只是由于代的久问题的复,同应该从研究者主方面找它的根源。

  从弗雷的着述目来看,他涉域十分驳杂,然而他在指思想和方法方面,并没有从泰勒等前人的基上向前迈进。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人学》中尚且能从精神文化、物文化、社会关系等不同方面去探认识原始民族。而弗雷却把自己的注意力仅仅集中于原始宗教、巫式、原始人的心理等方面。于物文化和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等等,几乎全无涉就使他在找宗教源程中,将自己圈限在原始人个体的主的半空中,脚跟始不能健地站在人的社会践活坚实而广的土地上。他不没有克服反而更加加深了泰勒等学者人学派理家的错误,把原始人的多文化单纯归结为类纯理性活物。

  一点最明地体在他部着作的基本点上。弗雷关于人思想方式的一般程,提出了一个公式,就是:巫――宗教――科学。根据弗雷点,人思想逐渐进化,在所术时代,巫术观念占据治地位,人借助于运用错误推理而生的种种法来控制自然。入宗教代,人把超自然的力量个性化神灵,借助于它的帮助,消灾弭,求福祈祥,最后入科学代。然弗雷在他的着作中只是一般地提出了个公式,并没有加以真地阐释论证,但是不知什么,在相当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他的特殊献。然而,就是个公式,却特别鲜明地暴露出弗雷思想体系的多致命

  略早于他,已有人在探宗教起源问题方面作相当的努力,并有众所周知的成果。泰勒认为,宗教的起源在于原始人的万物有灵-史密斯认为仪式活奠定了宗教的基-史密斯的点,否定了泰勒的仅仅把原始人的思为观问题的出点的做法,他把原始人的社会集体活看得更重要。但应该说,他也有一个重的局限,就是他同把人类对于客世界的践活动搁置在一了。

  弗雷没有站在两位先行者的任何一方,而是提出了第三种点。然而憾的是,他并没有克服泰勒和-史密斯的最根本的局限和缺点。

  弗雷泽虽然提出宗教的起源在于巫,但是他又在巫和宗教之,从本上画了一道鸿沟。然而在现实当中种本上的鸿沟是并不存在的。在阅读这部着作不能不使人有这样发问:巫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神秘的感,在原始人的念中究竟是什么?道可以把它同代人关于事物系的概念等同起来,从而在巫和宗教之画出一条渭分明的界线?能把自然力人格化同相信超自然力截然分开?在阅读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察到,即使是作者本人在叙述里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划清巫和宗教的界限。最初,弗雷问题上似乎有些朦和犹疑,在《金枝》的第一版里他把巫宗教的域。第一版《金枝》的副就叫作《宗教的比研究》。而在1900年以后,第二版的副便改《巫与宗教之研究》。他然援引黑格《宗教哲学讲义》中涉及巫和宗教的部分,然他也说过,他和黑格点是一致的,但他却没能理解黑格辩证法。黑格关于巫和宗教持另一种点,他没有把巫和宗教割裂开来,而是把巫包括在宗教之中,他承存在有巫的宗教,是宗教史上的一个最早段。

  在一点上,弗雷更接近于斯塞,实证在他身上的烙是足够鲜明的了。他在1913年出版的《金枝》第三版第九卷中,曾过这样的自白:我确信,一切理都是暂时的,唯有事总汇才具有永久的价,因此,在我的种种理由于失了用而和那些俗及信仰一承受止的命运的候,我的,作一部古代俗和信仰的集,会依然保留其效益。很像是一种谦词,但却真地反映了他在追求科学的客真理程中的度。

  当我们阅读他关于――宗教――科学一公式的解释时,最使人接受的是,他把巫同科学等同起来,认为在性上是一致的。仅错误地理解了巫的性,而且也否定了科学的客性。

  就此,弗雷激情地写道:巫与科学在认识世界的概念上,两者是相近的。二者都定事件的演替是完全有律的和肯定的。并且由于些演是由不律所决定的,所以它是可以准确地预见到和推算出来的。一切不定的、偶然的和意外的因素均被排除在自然程之外。那些深知事物的起因,并能接触到大复的宇宙自然机器运奥秘的条的人来,巫与科学二者似乎都他开辟了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前景。于是,巫同科学一都在人头脑生了烈的吸引力;有力地刺激着于知的追求。它于未来的无限美好的憧憬,去引那疲倦了的探索者、困乏了的追求者,他穿越当今现实感到失望的荒野。巫与科学将他到极高极高的山峰之,在那里,透他脚下的滚滚浓雾层层乌云,可以看到天国之都的美景,它然遥,但却沐浴在理想的光之中,放射着超凡的灿烂

  赞颂是多么人啊!只是弗雷笔下的美妙画的绚丽色彩同原始巫的冷酷的现实太不和、太不一致了。原始人把自然界甚至把人自己立化,并且探求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展秩序,无疑是一个步的程。但步,首先不是通而是通自己的生产实践活来体的。巫同宗教一,是被倒的意,是现实世界的歪曲的反映。巫并不曾探索自然界奥秘和律的人开辟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前景。它移了人的注意力,封和桎梏了而不是引和刺激了人类对的追求。峻的现实是用什么美的想像都无法改或掩的。

  随着代的前和科学的展,弗雷点和结论已被史淘汰了。由于他的世界基本是唯心主的和形而上学的(弗雷经说过,从青年代起,他就最衷于柏拉),所以在问题上他没有也不可能站在当时时展的前沿。摩根关于原始社会的重要发现,并没有引起他特的重。恩格斯表于1884年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甚至没有入他的野。

  他关于问题结论,好像都是因果倒的。他认为,祭司的能与帝王的力的合,仅仅起源于一种信仰,一种念:即相信某个人的灵魂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自然界和社会的衰,因此了社会的利益,便要针对这位重要人物采取种种巫手段。日既久,巫或祭司便展成帝王。弗雷他所选择例和他从一定的角度所作的解,使一似是而非的结论具有了令人信服的表象。他在本中写道:在世界很多地区,国王是古代巫或巫医一脉相承的承人。一旦一个特殊的巫师阶层从社会中被分离出来并被委以安邦治国的重任之后,些人便得日益增多的富和权势,直到他而出、展成神圣的国王。上,并不是巫信仰的因素,而首先是世俗社会的因素(特财产分配等原因)在程中起着主的作用。例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中在分析希腊的情况就曾说过勒斯(即王――校者注)除事的限以外,有祭祀的和判限,判限没有详细规定,但祭祀的限是他作部落或部落盟的最高代表而被予的。(《克思恩格斯集》第4卷第103

  此外,我们还看到,弗雷点多,有就一个问题作出几个彼此矛盾而不相容的答案来,例如,我在前面已援引,他忽而追随威廉?曼哈德,认为篝火式起源于太阳崇拜,忽而又同十分着名的《人婚姻史》一的作者?斯特克的点,认为原始人火的崇拜首先出于把它看成是一种可以化一切的大自然力。这样例并不是个的。

  上面些例,是明弗雷部重要着作不可避免地蒙着一层时代的垢。而清除这层垢,发现它有益于科学展和社会步的智慧的光芒,既是去的史,也是未来的于新一代建者提出的要求。在阅读《金枝》的候,我常常能感到种光芒就在我眼前闪烁

  应该说阅读弗雷部着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他文笔清理明,即便透能使人有一定程度的体味。他早年攻文学,甚至有过诗作的践,他一段时间的律,所有些都使得他在引述大量有关古旧俗的性相同的,减少了一些呆滞和腐的气息。

                                                               

  最后,我义务简要地交待一下的翻译过程。

  部着作之被引荐中国者,着不晚。抛开大量散述不是受其启而撰写的着,在二三十年代便出版两部。一部是江原先生的《发须爪》,另一部是先生的《祷篇》。

  然而,部名噪多、其标题为大家十分稔熟、其点屡经专家引用的着作,迄今没有汉译世。莘莘学子,只好直接依靠原着,或者接地通二手乃至三手、四手的述,来了解部着作的点及内容。

  我之接触《金枝》是在50年代中期。当时还是一个二十出的青年,婪地吞食着一切感趣的籍,直如饕餮之徒。莫斯科的旧店是我每月,有甚至是每周必去光的地方。一次,我到了一部20年代出版的、纸头黑黄、经过战乱已断、散成单页的《金枝》俄本,兴奋的心情不能自已。内容在此前略有所知,但接触原着之后,仍然被丰富的料、宏模、整的体系所折服。弗雷以他深刻的思想逻辑和他述深奥理论举重若的明快文,把我像一个俘似的抓在了手里,上食堂排队买饭乃至吃刻我都要拿上一叠阅读,更不要在乘地去上的途中了。有的同学嘲笑我的痴迷,当在想来,三月不知肉味也不为过

  从此以后,想要移《金枝》的念,就在我的心底埋下了种子。

  60年代前半期,心于完成组织的教学任,不可能来做件事;60年代末也暗暗地译过思想性很的着作,但也没有着手翻《金枝》。1979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待完成了一个段的科研目之后,在考个人课题计,就又想到了释怀的心愿。

  正是在这时,得知原来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徐育新同志,早在1965年前后就利用一年多的时间,以抱病之身翻完了部着作。事告竣之后,他的病情也加重了。后来的形不可能使有出版的机会。徐育新同志也在病故了。我多方查询,在一位同志找到徐先生的稿。了表示逝者的敬意和念,了使者能早日部着作,遂决定将部已有的稿交出版社印制行。但稿经过多年置,散失近半。后来便先后约请张泽石、汪培基两同志补译稿中失和漏的部分。具体情况是第九章、第四十三章、第六十章至第六十九章由汪培基同志翻;其余各章占全的一半均徐育新同志所,其中4万字的漏部分,由汪培基同志补齐,并担一校润饰专业术语定、部分事例的核以及具体编辑务则由刘魁立承担。中大部分注由汪培基同志撰写,一部分刘魁立所加。后所附的索引由汪培基同志根据英文版索引出。者可以利用正文旁的边码查找索引所列的条目。

  科学着作的翻译实非易事,一、一例,都多和周折,有时还不免有相互反复的切磋。尽管如此,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仍然所在多有。失当之谨请识者不吝正。        19874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