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范仲淹
(2024-12-27 09:01:49)
标签:
忧国忧民完人 |
分类: 文学的海洋 |
范仲淹经典: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腾蛟起凤云飞扬,千载奇谋万里阳。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粉蝶乱飞何处去,秋风萧瑟洒江楼。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读范仲淹札记:
范仲淹的诗豪放慷慨、含蓄深沉。兼具豪放、婉约二者之长。
范仲淹是北宋最具君子风范和人格力量的儒臣。他起于寒门, 博得功名后不忘前尘,用有限的薪俸周济穷困,养老孝亲
;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处肥缺而清廉自持,居僻壤而有所作为……青年毛泽东对范仲淹的君子风范钦佩不已。
曾写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元好问来到范仲淹的祠堂,崇敬地写下了:“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范仲淹一生几乎完美践行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仁人志士的梦想,几乎堪称“完人”,是后世之人学习的楷模。
范仲淹特别善于识人,当狄青还是个下级军官时,范仲淹就对他很器重,指导他去读《左氏春秋》,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从此勤学苦读,精通兵法,后以武官任枢密使成为一代名将。张载少年时喜欢谈兵,梦想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收复洮西之地。二十一岁时,他去见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便对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后来张载成为北宋五子之一,宋明理学关学的创始人,一代大儒。富弼少年时好学有大度,范仲淹第一次见到他就说他是王佐之才,并且把他的文章推荐给了王曾、晏殊看,晏殊后来就把女儿嫁给了富弼。宋仁宗恢复制科以后,范仲淹告诉富弼说:"你应该由制科步入仕途",并推举他为茂材异等,富弼从此进入官场,成为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