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阳总会升起——摘自Peter

(2022-06-04 10:09:39)
标签:

biotech

回调

分类: 独步股林

美国Biotech上市公司从20212月的高点至今已下跌约60%,市值较小的公司在中位数的基础上遭受了更大(约70-80%)的损失,在477家尚未盈利且市值在5000万到100亿美元之间的Biotech公司中,有109家的市值已经低于现金水平。 

很明显,这波跌幅是在2020年疫情后全球资本市场对医药急剧上升热情之后的一种纠正与回调,看起来异常凶猛,实际在历史上已经多次重复上演,幅度从30%-70%不等。只不过市场从业者大多对于83年第一次生物医药萧条和世纪初的科技股整体泡沫破裂,失去了肌肉记忆而已;对于中国投资者则更甚,股票投资者只有少数经历过当初60002000的大跌,而在生物医药领域更可以说这是第一次大调整了。很明显,下跌来源于投资人无条件不择价格地抛售,这在经济衰退时期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资金紧缩时优先撤离不确定性更高的行业历史上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Biotech从来都是极其复杂的,几乎没有任何人、哪怕是专业投资人,有底气宣称这是自己的能力圈。

过去三四年生物医药行业的无差别繁荣,让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形成了一种奇怪的错觉,融资拿钱和投资挣钱似乎都很轻巧,以至于周边谁谁在这个行业里获得财富自由都完全不构成新闻了,尤以20年下半年至21年初的时段最为离奇,不同路径、不同阶段、不同团队的阿猫阿狗都能走上“10亿美元crossover-100亿人民币IPO”的康庄大道。 

事出蹊跷必有妖,在这样一个高不确定性的行业,出现高确定性的投资机会,无论如何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在股价催动之下,从公司到卖方、乃至于到很多自我催眠的买方,嘴上还说着Biotech有不确定性,而身体早已诚实地忽略了所谈及的绝大多数药物最终都是会失败的。 

仅仅5年前全行业也没多少医药分析师(因而业内某几位卖方大佬就是凭着如今看来并不怎么深度的深度报告声名鹊起),当初各种行业会议上国产三大替尼的获批还是中国医药企业和监管部门的重大里程碑,更别提时至今日中国医药行业相当大比例的研发费用还是投在了过评而不是创新药;然后,旱地拔葱一般短短两三年,me-too成了臭大街的词、me-better都完全无法撩动投资人的神经、好像没有FIC/BIC傍身都没法开口说话,拳打辉瑞脚踢诺华应该就在眼前,如在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上国内企业似乎距离全球最快进度也就是半年一年的差距,全然忘却了就在很近的历史上这个差距是8-10年。 

每一次市场大调整都是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无论是对于产业、还是对于投资人,更优秀的企业将获得同行留下的市场,更优秀的投资人将获得同行让出的收益;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仍处于极其初级的阶段,财务资本过热而产业资本和产品技术都严重不足,过去三年左右时间形成了与产业真实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的高市值,在这一波全球行业调整的基础上,又叠加了我国自身的资本撤离,需要消化的市值空间相对更大,因而很可能需要比海外更长的恢复周期或更强的托底力量。 

不过,太阳总会升起,每一个明天都值得期待。

许多生物医药公司,为了攻克癌症、艾滋病、老年痴呆以及各种各样的疑难怪病,胸怀天下,以全人类的健康福祉为使命,在这至暗时刻,勇往直前的资本一定要拉兄弟一把,投喂给足,然后,披荆斩棘,共赴遥远的地平线,前方就是星辰大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