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oocang.com/uploadfile/2012/1210/20121210023721182.jpg
解密:红山文化玉箍形器的用途.造型特征和文化涵义
符: 牛河梁红山文化中国五千年文明曙光(上) 中央科教频道
前言:在我们华夏文明那个史前文明众神众王逐渐出世的年代,红山文化玉箍形器(玉冕)是族群至尊众神众王代表其地位权利及通天之神器,代表其为"天子"而"替天行道"普渡众生...
http://s4/bmiddle/51784822h9a8dde266b93&690
图1
http://s3/bmiddle/51784822h9a8dde72b932&690
图2
http://s13/bmiddle/51784822h9a8ddeafb9cc&690
图3 红山文化.玉箍形器.玉冠
玉箍形器呈扁圆筒状,腹壁斜直,一端作平口,另一端作斜长口。玉质一般呈绿色或黄绿色,有灰白色沁。靠近平口边缘通常钻有两个对称的圆形小孔,个别器体无钻孔。从出土位置看,玉箍形器多数横置在墓主人头部,也有的放置在墓主人胸部或肩部。从用途来看,玉箍形器实际上是红山萨满头顶的萨满帽,是萨满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显示萨满拥有的各种神灵和萨满沟通能力的界限、方位,表达信仰内容上的特点、流派和萨满身份等级。从清代萨满作法图中可以看出萨满神帽为鸟形装饰物,上面有十字形支架,顶端结扎两条长幡形飘带。在萨满经验中,这些不断在萨满面前晃动的飘带有助于萨满进入昏迷状态。红山文化玉箍形器大多出土于墓主人头骨之下,其用途虽众说不一,但肯定与冠帽有关,不妨视为红山萨满的神帽。红山萨满是否头戴十字架及长幡飘带已不得而知,但从玉箍形器下口小、上口大的特征来判断,应该是将玉箍形器竖立于头顶上,束扎长发穿过圆筒,披散于脑后,起长幡飘带的作用。玉箍形器下端对钻的孔,则是为贯穿发笄固定神帽之用。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半砬山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一件人形蚌饰,头上有一突起的柱状物,可视为头戴箍形器的萨满形象。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70627/000802e406ec07ec65a501.jpg
红山文化.玉箍形器.玉王冠
玉马蹄形器在红山玉器中流传较广且颇具代表性。此器又称玉筒形器、玉箍形器、玉束发器、玉冠状器等。因其上口大下口小,外形颇似倒置的马蹄,故习惯上称之为玉马蹄形器。此类玉器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发现,大多流至海外,国外多家博物馆藏有此器,且断代情况不一,有的定为商周,有的定为战国或西汉,至多怀疑为夏代。直到80年代初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此器后,才被考古专家正式确认为红山文化的玉器。
http://s13/mw690/001PiJm8gy6XNt4iTec1c&690
红山文化.玉箍形器.玉王冠http://s11/mw690/001PiJm8gy6XDq8sZbc4a&690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http://s2/mw690/001PiJm8gy6XDB7GqhH71&690
玉马蹄形器在墓中位置
玉马蹄形器究竟为何物,作何使用,长期来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玉杯,有人说是舀米的器具;有人说是腕饰或臂甲,也有人认为是一种束发器;还有人认为是一种供悬挂后打击的礼乐器,更有人根据其口沿锋利且常有缺口这一点,认定其为一种供砍击的武器。此类玉器下口的口径较小,口沿锋利如刀刃一般,一般成年人的手很难伸进去,即使勉强伸进去,戴在手腕或手臂上也极易损伤肌肤,故腕饰或臂甲之说难以成立。而认定其为武器更缺乏根据。
http://s1/mw690/001PiJm8gy6XWCwXw2I90&690
http://s10/mw690/001PiJm8gy6XWCxdLmN29&690
红山文化.玉箍形器.玉王冠\玉冕(尺寸
13x大头7.5x小头6.5 ),姚晶波先生
珍藏,此器形特征尺寸为已知存世前十
据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报告显示,玉马蹄形器多在中心大墓或高等级墓中才有发现,在墓中位置多枕于男性墓主的头下。据综合分析,此器当为部落首领或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用作束发的玉冠,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玉冠实物。
http://s16/mw690/001PiJm8gy6XNwMOUKb3f&690
http://view.ig365.cn/pinyu/66/66ae460e4bdaccfd4b2535dd23efc4e8.jpg
这尊布满红沁泛露白灰的“女神人”红山玉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红山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女神人”之一,其造型之美奂,雕琢之精湛,沁色之神韵,为世所罕见。“女神人”头戴象征权力与威严的"王冠",面目端庄慈善,胸前双乳饱满丰挺,双手扶膝,双腿弯曲,骑坐在一“玉猪龙”神物上,这应该为母系社会期的器物...。
http://tw.bid.yimg.com/ac/64/2a/1228363569-ac-9752xf9x0600x0450-m.jpg
红山文化玉.带王冠的玉猪龙
《礼记·典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即男子到了二十岁,需行加冠之礼。届时将头发束于头顶,盘成发髻,然后加冠,还要起一别名,表示已经成年。女子成年不加冠,只用笄固定头发,谓之“及笄”。
http://s9/mw690/001PiJm8gy6XNxQtD3W88&690
http://s12/mw690/001PiJm8gy6XNxQv2Tp5b&690
唐宋代的平民与王家贵族所戴玉冠及玉器
玉马蹄形器如作为玉冠使用,可将头顶上的发髻套于其中,其下口上的两个小孔可以系绳也可以插发笄,个别下口无孔的可以用将发笄穿过发髻横贯于上口的方法来固定。可以想象一下,一位成年男子头上戴着这样一个高高的玉冠,一眼望去可谓冠冕堂皇,一派威严。
http://s5/mw690/001PiJm8gy6XNsKO0o464&690
http://s4/mw690/001PiJm8gy6XNt7DtBhd3&690
http://s7/mw690/001PiJm8gy6XNsRiWrk86&690
红山文化.玉箍形器.玉王冠(尺寸
15x8x7 ),姚晶波先生珍藏,此器形特征为已知存世孤品
在红山文化玉器群中,玉箍形器属于形体较大的器种,高度一般在10—15厘米之间,最长的可达18.6厘米,在选料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在雕琢过程中,需要将柱状体玉料中部琢空,内外壁大面积抛光,雕琢工艺相当复杂,难度较大。东北地区早于红山文化或年代相当的史前文化遗址中均未发现此类玉器,可以认定玉箍形器是红山文化所独有的器类。
红山文化.玉箍形器.玉冕。
出土于1981年4月8日征集于马家沟村民马龙图处,标本第2号。且由他本人指认出于N2Z1(第二地点1号冢)。深绿色,通长16.3、平口长径6.7、斜口最宽8.1、壁最厚0.7厘米。
玉冕是牛河梁遗址最大的秘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象征着中华6000年文明的起源。有人说本博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抬升到了一个这样的高度,似乎有些过分了,它们不过是一堆石头和几块古玉而已。然而牛河梁文化的意义远非可以轻描淡写,因为牛河梁遗址具有民族祖先起源和民族文化起源的双重意义。如本博所述,玉冕本身就是古人所认识到的“源”,既是生理之源,也是生命之源。所以凡是在牛河梁的高级巫师和部落首领墓中,必有此物。除了在集中国史前地理与史前传说之大成的《山海经》中,记录了玉冕曾名为“女娲之肠”以外,关于此物还会不会有其它的记载呢?本博认为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凡是不能正确理解玉冕的人,亦不可能发现史籍中关于玉冕的记载。这正如你不认识某个人,那么这个人即使天天与你当面走过,你亦不知其为何人。比如在《老子》(即道德经)中,玉冕被称之为先于万物而生之物,即所谓“无名者万物之始”者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为此物取名为“道”,而其本人亦被尊为中国道教的教主。老子(李耳)何其聪明!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就连整个宇宙都生于茫茫然一大片黑暗之中,又何况是人类。在这之前,没有人知道“玄门”为何物,所以至今没有人敢说他读懂了道德经。除了玄门、幽门、众妙之门,玉冕作为一个物件很早以前就被神化了,它又成为北方水神和北海之神的象征物。北方水神和北海之神为何呢?此二者同名,是为“玄冥”也。玄即黑色,冥即地下之界。“冥”字可能为声译,但后人亦赋予其真实的含义。考“玄冥”之名,本当为“玄命”,“玄”者黑色而幽远也,故玄之为字,本喻源泉,亦即“源”和“泉”的同义字也。“命”者生也,与分娩之“娩”即古文“免”字实为同音同源之字。所以玄冥,即是玄命,亦即玄冕也。玄冥既为北方水神,亦为生命之神与生殖之神,此皆为中华女祖女娲治水以及造人神话之流散,树高万丈,源流千里,今我来思,感念其幽远之极,妙不可言矣。
考屈原《九歌》十一章,其中《湘君》、《湘夫人》为姊妹篇,故二章实为一章也;《大司命》、《少司命》为母女篇,故二章亦实为一章也。所以《九歌》实乃九章,名符其实,而非十一章也。屈原者,出身于楚国王族,事三代楚王,为三闾大夫,其出身与学识,为楚才之泰斗。然而《九歌》成章,在战国时代晚期,距今只有两千三百余年,岂如牛河梁诸神,乃距今五千五百年至六千年之事。故楚人虽保有旧说,仍不免传其万一,而失其大部。故屈原怀古,作《天问》之辞,仰身而太息,疑及古往今来之诸多秘史。
http://s15/mw690/003szKb0gy6Pzjwh6Pkde&690 上图玉冕的斜口端视图。
本博循《九歌》之迹,而扣问于红山:岁月长流,天道幽远,吾之神兮,今将安在?《云中君》、《河伯》、《东皇太一》诸神,已在牛河梁得到印证,而《东君》为太阳神,乃东皇太一之子、云中君之佳偶也,其所执为何物?其所佩为何玉?尚不得而知。其余之神,唯有《大司命》、《少司命》二者,本博推演至今,抽丝剥茧,其真相将明矣。现将楚辞《九歌·大司命》全文抄录如下:
《大司命》曰: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驼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自汉代以来,历代博学鸿儒,何其多也。然而均不能解释屈原作《大司命》之真意,以至于自古以来的学者,均认为《大司命》是《九歌》之中最难解读的一章。直至今日,无数名家学者仍在为此文所述“大司命”之人物、性别与职能争论不休。《大司命》开篇四句,即描述一位天神大开天门,乘一团黑云而出,大风为其先驱,骤雨为其洗尘,气势滂浡,横空而降。不过这仅仅只是表象,有当代学者说,乘黑云而出,证明大司命是死神的象征,而后面亦有“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一句,正说明大司命是一位“死神”。然而在中国当代学界,顶戴“博士”、“硕士”之帽者甚多,却弄不清天堂与地狱的区别。死神又如何能在天廷陪伴在皇天上帝之侧?殊不知大司命和少司命乃是二位一体的女神,其中大司命是以中老年女性以及母亲的面目出现,而少司命则是以情窦初开的少女出现。故少司命的今天,是大司命的过去,而大司命的现在,即少司命的将来。历代以来关于《大司命》的释读还有大量现代学者的研究,皆荒谬之极,风如牛马,东引西证,沆气不通,故本博在此不作例举也。
《九歌·大司命》通篇,皆为大司命本人之口述,当代学者中只有郭沫若先生曾指出这一点,可惜无人认可,但郭沫若所言正是。本博认为,大司命是命运女神,也是生殖女神,所以她才说“何寿夭兮在予”,所以她才叫做“大司命”。《大司命》是以一位中老年妇女以及母亲的口吻,向少司命(女儿)讲述人的一生,从出生、成长、生活到蓑老死亡的全过程,其中的悲欢离合,皆为天命,这也是整个大自然的一般规律。开篇四句,极为精采,集写实、浪漫、明喻与暗陈于一身,明着描写一位天神开天门而出,而暗中却将镜头直指一位孕妇分娩的全过程——产道大开,羊水倾泻,腹下“黑云”耸动,一名婴儿诞生。这样的描述,凡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二十五史等一概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历代大儒皆不能释读而莫名其妙也。世人皆出生于母体,生命之源也,大司命执掌生育、轮回以及重生,所以才叫大司命。什么是命?男女生殖器官皆称为肾,肾俗称“命根子”,所以主命。肾之五行属水,而胎儿亦发育于羊水,故生命之源为肾,而天水之源亦在于肾也。于是,牛河梁天府之国最神秘的最后一层面纱就此可以揭开了:玉冕,就是命的象征,史前当称之为“命”,或者“玄命”,亦即北方天水之神“玄冥”的象征物也。然而“玄冥”之神,不过是五帝时代中期的神名。在更早的史前时代,既曾经治水又称之为祖母之神的人又是谁呢?当然非女娲莫属了。显然女娲其人,就是《九歌》中的大司命,而在女娲之后,历代继承女娲神职的女巫,就是少司命。推荐一个神奇的微信公众服务号:zjyjzb-123 添加-关注-打开-博客链结:上至天文地理,下到未解之谜,外至人生命运,内到修身养性,她无所不知,她还可以陪你聊天,不信你关注一下!每天阅读10分钟,让阅读改变思想,就能天天收到最新先进优秀精彩文章了,咱们微信里见,随时与你作伴,不见不散!
http://s5/mw690/003szKb0gy6PzjwtB0894&690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N2Z1M25号墓(左)和N2Z4M1号墓(右)
这两座大墓的主人皆为成年女性,各人头戴一只玉冕,又手持一只玉冕,这就是《九歌》中所说的大司命或者少司命,本博在前文中将她们称之为“加冕者”,也就是负责执掌玉冕,授予他人“天命”的女巫,因为执掌玉冕,所以才叫“大司命”。传说是黄帝发明了冠和冕,黄帝本人及其大臣和王公贵族均戴冕,以示拥有高贵的出身和天赋的权力。自黄帝以后,历代帝王无不戴冕,以示奉天承运,天赋王权。当一个王朝被推翻时,就称之为“革命”,革的什么命呢?革去其顶戴之冕,使其不再拥有以前所受的一切,这就是革命。所以在这里,冕就是命,命就是冕,玉冕即是玉命。不过,黄帝一人所霸占的古代“专利”实在是太多了,这包括说黄帝发明了战车,以及开采首山之铜铸造大鼎等等,皆无稽之谈也。就算是玉冕,也是6000年前牛河梁的巫师们所发明,这是有考古依据的,而黄帝本人大约在五百年之后,方才出生,再过去1000年之后,中国才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冶铜的遗迹,而彼时的黄帝,其人与骨皆已朽矣。所以本博才说,中华史前文明的精华均铭刻于玉器之中,中古之时,又铭刻于青铜以及甲骨文之中,不管炎帝黄帝,南方北方,中华文明一脉出于牛河梁摩天岭之下的灵河之谷,风雨之都,渊远而流长也。
此物件应该是处于中华史前时期的母系社会转型为父系社会后的族群社会图腾物,上为鸟和母(意来源上天),下为人座型(意受大众崇拜.众人之王者),总意为"天之子王.替天行道"的"王者"!
这是族群社会图腾物"太阳神",可以知道,在当时现实生活中的族群至尊.族长.族王国王或大司命(大巫师)一定带着玉箍形器(玉冠)行政行礼,玉冠就如太阳神上面"角",喻意通天通神之意,总意由此代表权利和地位象征,为"天之子王.替天行道"的"王者"!...
红山文化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进入父系社会后出现礼制,《礼记·冠义》中说:“冠者,礼之始也。”冠的出现标志着礼制的开始,成年男子头上戴冠是一种身份和等级的标志。平民百姓不戴冠,发髻上覆巾,是谓帻。据史料记载,古时冠的材质还有皮革、木材等。但皮革、木材等材料制作的冠不易保存,唯独用玉制作的冠能历千万年而不朽,使我们今天还能有幸看到上古时代玉冠的嵯峨风采。
近期,红山文化玉器的收藏又热起来,国外及港澳地区各拍卖公司率先竞相推出有关红山文化玉器的拍品,像玉鹰、玉猪龙等,但玉箍形器一直没有见到。一次在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过一件玉箍形器,无论从材质、器型、规格等方面来看,属于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物。后经故宫博物院张广文老师和社科院考古所的刘国祥老师鉴定证实,确为真品无疑。听说此件器物将在中宝拍卖有限公司5月份拍卖会上亮相,这无疑将在玉器爱好者、特别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收藏家中引起特别的关注,并有可能引发红山文化玉器收藏和价格的新一轮高潮。
成功需要圈子,圈子决定位置。
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是一种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