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以养正,教以人伦》选自杨郁著《王阳明·传习录讲读》行智学堂公益讲堂(1)

(2014-07-08 10:34:55)
标签:

育儿

2014年暑假

西安弟子规班

西安国学夏令营

行智学堂

分类: 陕西智慧东方多元文化交流中心

 

http://s7/mw690/001PiArbzy6KhswkcbI26&690

《灵飞经》墨本及正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c997a50101hj6m.html

 

28小时毛笔楷书速成教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c997a50101hj6i.html

 

汉字笔顺规则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c997a50101hj6f.html

选自杨郁著《王阳明·传习录讲读》

右南大吉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150.蒙以养正,教以人伦

【简注】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2。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3,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4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5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6,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7。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8,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9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11,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12也。

http://s11/mw690/001PiArbzy6KhsdmABQ9a&690

http://s10/mw690/001PiArbzy6KhsdoQd3c9&690

若近世之训蒙稚13者,日惟督以句读14课仿15,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16之功矣,念之念之!

【译文】

古代的教育宗旨,教的是做人的伦理。后世因为记诵词章的兴起,古代先王好的教育宗旨就逐渐消失了。现在教育儿童,应该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要务。具体的栽培涵养方法有:应该采用适宜的唱歌、咏诗来诱导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应该用学习礼仪来引导以培养儿童严肃的仪表;应该规劝读书以启发儿童的觉知。而现在的人常常觉得唱歌、咏诗、学习礼仪为不切实用,这都是那些低俗昏庸的浅见,哪里足以明白古人教育的深意呢?

大体而言儿童的性情,喜欢嬉笑玩乐而害怕约束拘禁。就像草木的刚刚开始萌芽:如果让其舒展通畅,就会枝叶繁茂;如果对其摧残阻挠,就会衰败萎靡。现在教导儿童一定要让他们的心情趋向于受到鼓舞,心中感到喜悦,那么他们的进步连自己都不会停止。譬如及时的雨水与和煦的春风:灌溉养育花木,那么花木就无不萌发并生长,自然日日成长,月月变化;如果像冰霜一样去催残他们,那么就会生机萧落,日益变得枯槁了。所以用唱歌、咏诗来诱导儿童,不只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意志而已,也是为了使他们在唱歌、咏诗中发泄呼喊、蹦跳的情绪,通过抑扬顿挫的音节抒发他们郁结压抑的感情;教导他们儿童学习礼仪,也不仅仅是养成严肃的仪表,也是为了让他们在揖让行礼当中活动血脉,用起跪屈伸来强健他们的筋骨;规劝他们读书,不只是启发他们的觉知而已,也是为了让他们在反复的潜心阅读中涵养此心,在抑扬有致的诵读中升华他们的志向。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因势利导以便顺应他们的心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他们心中的鄙陋,在润物无声中消除他们的粗劣顽皮,逐日让他们将行为规范纳入礼仪的轨道而不觉得是苦差事,不知不觉中将性情调理得中正平和。这就是古代先贤们设立教育宗旨的微言大义。

像近代那些教育儿童的,每天只知道督促儿童在断句和模仿文法上用功,要求他们约束自己却不知道按儿童身心的状况加以用礼来引导;只希望儿童聪明却不知道存养他们的善心;对他们进行鞭打捆绑,像对待被拘禁的囚徒一样。儿童将学校看做监狱一样而不肯上学,将师长看做是仇敌一样而不想见面,他们躲避隐瞒以便满足自己娱乐嬉戏,诡计多端以便放肆自己的顽劣,轻薄庸劣,日益变得下流庸鄙。这就好像是把人往恶的方面驱赶却希望他能变善,怎么能做到吗?

但凡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其用意正在于此。唯恐世人不能理解,将这些观点看做迂腐之见,并且我马上就要走了,所以特意用这些来叮咛你们。你们这些各位教孩子读书的师者,务必要体察我的深意,并作为永远遵守的训则,不要动不动就因为时下人的言论,就更改废弃我所定下的准则,这差不多就能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了吧!切记切记!

http://s14/mw690/001PiArbzy6KhsrBvrL7d&690

【评点】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是一篇至今还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献。其核心就是“育人而后教书”,而不是相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其基本方法可以分为:“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诱之歌诗”的目的是“发其志意”,“导之习礼”的目的是“肃其威仪”,“讽之读书”的目的是“开其知觉”。不仅如此,王阳明还明确指出:必须根据“童子之情”因势利导。“诱之歌诗”不仅能够“发其志意”,还可以“泄其跳号呼啸”,“宣其幽抑结滞”;“导之习礼”不仅能够“肃其威仪”,还可以“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讽之读书”不仅能够“开其知觉”,还可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王阳明认为,这样多的指导思想是和教育效果是:“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特别值得注意是,对于儿童的习惯养成,王阳明主张“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存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养成良好的习惯,锻炼坚强的性格。一个人特别是儿童只要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还怕不能把书读好吗?所以王阳明希望江西老表“务体吾意,永以为训”,以到达“蒙以养正”的效果。最后还要指出的是: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王阳明很尖锐地指出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不能与孩子为敌,不能体罚孩子,否则,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其实是“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警钟长鸣啊,读者对照一下自己怎样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怎样去教育孩子和学生或下属,不知有何感想?王阳明的这些主张,都来自一个基本指导思想:“知”要“真知”,“良知”就是“天理”,欲“存天理”必“致良知”!有的人是否认为,王阳明那一张方正脸天天板着,动不动就训人必须“致良知”?这段关于教育的言论,是不是出乎意料?儿童或学生看到这样的教学大纲,是不是很乐意就教于王阳明?阳明心学,其实就是人学!不管是心学还是人学,就是要“人”如何做个顺天应理的“人”,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的“人”!

【简注】

1.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平定江西的动乱,得胜班师。此文为临行前为晓喻赣南各县父老乡亲,兴立学社而颁布的文告。刘伯颂,生平不详。2.专务zhuānwù:专心致力、专心致力的事情。3.志意:意愿、意志。4.往往wǎngwǎng:时常、处处。5.乌:哪、何。6.拘检:jūjiǎn:检束、拘束、约束。7.衰痿shuāiwěi:枯萎。8.发越fàyuè:播散、激扬。9.筋骸jīnhái:筋骨。10.鄙吝bǐlìn:心胸狭窄。11.粗顽:粗疏愚顽。12.微意:微言大义。13.蒙稚méngzhì,也作蒙穉:幼稚无知。14.句读jùdòu: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15.课仿kèfǎng:课业练习。16.蒙以养正méngyǐyǎngzhèng: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出自《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教约

151.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原文】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凊定省1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2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3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4,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5。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6。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8反覆,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9,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瑕及于邪僻10。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译文】

每日清晨,学生参拜行礼完毕,教师按照顺序,遍问个位学生:在家的时候关爱亲人、尊敬长辈的用心,能做到没有懈怠,心意真切了吗?温凊定省的礼仪,能做到没有欠妥,笃实践行了吗?往来街道之上,行走的仪表,能做到没有放荡,而能谨慎持重了吗?一切的言行心思,能做到没有欺妄邪念,而能忠信笃敬了吗?各位童子务必据实回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师还应该依据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因势利导地加以点拨教导,然后让学生们各自回到座位上学习。

凡是唱歌咏诗:必须要端正仪容,气定神闲,清朗学生的声音,均衡他们的节奏;不急不躁,不狂不叫,不馁不怯。持之以恒就会精神舒畅,乃至心气平和。每个学校根据学生的多少分为四个班,每天轮换一个班唱歌咏诗,其余的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肃容端听。第五天则在学校里让四个班轮流唱歌咏诗,每月初一、十五集合各校在书院里唱歌咏诗。

凡是学习礼仪需要静心、严肃,细审礼节,把持好容貌行止;不要怠忽而偷懒,不要沮丧而羞愧,不要任性而粗野。从容而又不失之迂缓,修持谨慎而又不失之于局促。持之以恒举止仪表就会趋于纯熟,乃至德性坚定。儿童的班次,就像唱歌咏诗一样。每换一天换一班练习礼仪,其余的都在座位上严肃地坐着观看。学习礼仪的日子,可以免去仿写的课程。每十天就让四个班在学校里依次练习,每月初一、十五,就集合各学校在书院里练习。

凡是讲授课程不求数量多,而贵在能精熟,根据学生的禀赋,能够讲授两百字的只可以讲授一百字,常常使学生的精神力量有余,就不会出现厌学怕苦的弊病,而却有学有所获的成就感。在诵读的时候,务必让学生专心致志,口中所诵,心中所想,字字句句,涵泳反复,抑扬顿挫其音节,宽阔虚静其心意。持之以恒就会使义理遍及骨髓,乃至聪明日益增长。

每天做功夫,先要考察品德,然后背书诵书,再之练习礼仪或者上仿写课程,再接着又诵读书并讲解书,其后是唱歌咏诗。但凡学习礼仪唱歌咏诗等活动,都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让他们乐意学习而不厌倦,因而无暇去沾染乖谬不正的事物。教师明白以上这些,就知道如何施教了。虽然这样,然而,上面所说的也只是个大略而已,运用之妙,还要看各人的发挥了。

【评点】

这篇《教约》是王阳明按照自己的教育宗旨和具体方法所制定的教学手册,其中蕴涵的原则有“做人第一”、“习惯养成”、“激发斗志”、“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宽严适度”、“乐习不倦”等。王阳明要求学生“务要各以实对”,而原则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这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 和老师的基本修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占领学生的闲暇时间,让学生远离不良环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观点之正确,思路之准确,方法之明确,其效果不言而喻。读者反复研读,认真琢磨,必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简注】

1.温凊定省wēnqìngdìngxǐng: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2.谨饰jǐnshì:谨敕、谨慎自饬。3.诲谕huìyù:教诲晓喻。4.宣畅xuānchànɡ:宣扬、传布。5.拘局jūjú:拘谨。6.课仿kèfǎng:课业练习。7.资禀zībǐng:天资、禀赋。理出头绪。8.紬绎chōuyì,也作抽绎:理出头绪。9.浃洽jiāqià:普遍沾润。《汉书·礼乐志》:于是教化浃洽,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颜师古注:浃,彻也;洽,沾也。10.邪僻xiépì:乖谬不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