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真的会有心理缺陷吗?

标签:
成长父母沟通育儿 |
01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需要老人帮忙照顾孩子。但是,一段时间后,爸妈们首先会发现,孩子的生活习性上发生了巨大改变:
前不久,章子怡发微博吐槽,因为工作将女儿醒醒送去了姥姥家。然鹅,竟然…变成酱紫了
从前拿着小碗吃饭,是个安安静静的小美女
如今,吃饭拿着一个比脸还要大的碗,瞬间成了女汉子。醒宝跟大碗之间,只差一个姥姥。
网友纷纷在下面留言,表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带了一个暑假,不仅仅画风变了,脾气也变得古怪了,喜欢发怒,一点点不满足,就暴跳如雷。
温柔可爱的小美女,瞬间,画风扭转成........
都说奶奶带出来的宝宝才华横溢,小小年纪就占领广场舞的高地!
其实,这些改变不过是生活习惯上的改变,父母要改变过来还是不难的。但是,笑过之后,我们也不免思考一个问题:爷爷奶奶带孩子,有没有潜在的隐患?
02
隔代教育虽然可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但对于孩子的成长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我一个朋友,自己创业当了老板,夫妻两个在上海,没时间精力照顾孩子,在孩子3岁时,男方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5口人住在一起。问题来了:
两个老人,是从外地过来的,在上海没有朋友圈,于是把所有的精力都聚集在小祖宗身上。
喂吃喂喝,生怕孩子自己动手。孩子不管想吃什么,想买什么,老人都立即满足。间歇性亲爸亲妈教育几句,奶奶马上回答:你带还是我带呀?你这么有出息,还不是我带出来的?!
每次放学前2个小时,爷爷奶奶就早早的在学校门口等候,拿书包、喂点心、擦汗,面面俱到。晚上吃饭,一家5口坐在一起,所有的话题,都是孩子,四张嘴,你一句我一句。
孩子小皇帝般顺风顺水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小学4年级,孩子突然变得不合群,不爱说话。还经常被同学欺负,甚至被女孩子打,脾气变得很暴躁,成绩一落千丈。家里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以为孩子就是到了叛逆期。
孩子到了5年级,有一次在食堂吃饭,小朋友把饭倒在他身上,开始孩子不敢说,也不敢反击。回到教室,又被女同学嘲笑。在下午小朋友一起玩乒乓球的时候,孩子把乒乓球拍直接朝着同学的脑袋扔过去,同学脑袋开裂,直接送医院。额头上缝了7针,索性,没伤到眼睛,否则后果难料。
03
孩子为什么会突然有这么大的转变?
羊羊爸爸告诉大家,这就是传统“四合一”家庭的带给孩子的问题。
首先解释一下“四合一“”家庭:
四合一家庭: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孩子+孩子爸妈+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基本的家庭结构是两代人共同抚育孩子。
四合一家庭的幸福是显而易见的。家有老人是个宝,有老人的家庭,有如神助。每天回家,香喷喷的热饭热菜早已准备好,永远不用担心加班晚了孩子没人接。家里的大事小事,长辈们能搞定的,都不会让我们操心,一家人其乐融融。
但同时,四合一家庭的问题也是无法避免的。
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所有家庭成员对孩子“高度聚焦”:孩子一回家,饭桌上的话题都是孩子
“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好么?吃什么了,吃饱了么?”
“一天都没吃什么,吃点水果吧”
“要不要吃点饼干?”
“奶奶给你买的面包快吃点”
“宝宝,今天考试怎么样?”
“宝宝,想去哪里玩?要不要去动物园?”
“老师说你今天在学校欺负同学了,是不是啊!
孩子在“四合一”家庭里,无时无刻不被关注着,这种高度“聚焦感”让孩子成为家里的小霸王、小公主,孩子就是小皇帝,你们所有人都要看我的脸色。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比同龄人幼稚。
其次,每天4张嘴对着孩子一个人讲,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于是就养成了自动屏蔽他人话语的习惯,听不进别人讲话。到了高年级,也听不进老师的话,成绩自然就会迅速下滑。
再者,孩子自控力比同龄人差。自控力的根源在于孩子的需求是否有被延迟满足。但在四合一家庭中,孩子一旦有需求,就立即被满足。
于是,孩子幼稚+不听别人讲话+自控力差,在学校不受人待见,被排挤。很多这样的孩子进入初中开始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暴躁、孤僻。
04
一般来说,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在以下三个方面会表现出明显得不同。
1、自理能力上
一般情况下,老人对于自己的孙子孙女都会格外的疼爱,细心帮助孩子做好任何事情,包括给孩子穿衣服、系鞋带,给孩子喂饭菜、送到嘴边,帮孩子拎包等等。
在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孩子从来没有亲手做过任何事情,以至于很多本该自己做的事情,孩子都不会做。孩子没有养成独立完成自己事情的习惯。
2、自控力上
经常在街上能看到老人向哭闹的孩子妥协,要么是抱起来就不哭了,要么就是买了玩具就不哭了。老人在经济上对自己比较“扣”,但是对于孙子、孙女的诉求那也是有求必应。
久而久而,孩子也是会学会套路的,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先哭一顿再说,要是哭没效果,就地上打滚,在爷爷奶奶面前,这招屡试不爽。不过在爸妈面前这样玩,那可能就得受皮肉之苦了。
3、性格上
时代不同了,我们现在都鼓励孩子们发展个性,但是在几十年前的爷爷奶奶那一辈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老人都比较想让孩子们听话一点,觉得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因此管教比较多,可能会因此遏制孩子的成长,孩子也可能因此变得内向。
4、运动能力上
老一辈疼爱孩子,认为孩子小不能累着,而且老人家一般不爱运动和外出,所以一般会在家里陪着孩子玩,久而久之,孩子的运动没被激发,缺乏应有的活力。
5、人际关系上
有很多老人在面对孩子时,会很自然地生出一种怜爱,即使孩子犯错了,也不忍责罚,“他还只是个孩子,不用那么计较。”
甚至会过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最终就会变成一种溺爱,养成孩子遇事就靠撒娇解决,遇到难题就选择逃避的心理。最后把孩子宠成了“不受待见”的熊孩子。
我见过一个外婆带孩子,孩子不听劝阻在大厅乱跑,结果碰到了椅子差点摔倒。外婆的第一反应是抱着孩子,然后狠狠的摔了一下椅子,说:“都怪这椅子,让我宝宝摔倒了,打他!”然后让孩子跟着一起摔椅子。。
这些举动让外化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觉得错误都在他人。
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不懂得尊重理解他人,不会换位思考,不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都可能是这类孩子将来出现的问题。
05
相信很多父母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毕竟工作忙生活忙,生活压力也大,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水平和未来,也要拼命赚钱。
孩子都自己来带,固然好,但是也不现实。可是孩子的问题也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如何改善这个情况呢?
羊羊爸爸有几个建议。
1. 和爸妈分开住,比如让爸妈在同一个小区租房子住,离得近可以相互照应,也避免了老人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教育。
2. 开“家庭会议”,确定孩子教养的第一个责任人,这个责任人是稳定的。如此可以避免教养观点的不一致。建议这个家庭的第一责任人由母亲来承担,再或者父亲来承担,而不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
3、父母和老人要沟通,要学会转念,将负念转化为正念。这个我后面的时间管理课会跟大家来分享具体方法。
4、带着老人学习,适当借助权威的支持。年轻父母们可以带着老人多去体验,多去接触,让他们有更多的早教意识,获得更多支持。
孩子不是物品,也不可以随时摆放,他们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在他们的成长中任何境遇都会在他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和孩子有相处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相处的质量,对待孩子要比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还要重要。
你现在对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将来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