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孩子报兴趣班,是应该扬长还是补短板?

(2019-03-14 11:39:12)

现如今,父母们都很重视探索孩子的各种优势、发展孩子的专长,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自己孩子没报上几个兴趣班,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关心孩子前程未来的。

 

没办法,忧虑自己孩子的天赋和潜能被埋没,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只是,孩子的兴趣培养之路要一帆风顺,谈何容易?

 

01 “木桶理论”or“长板理论”


昨天,一位妈妈在给孩子做完天赋测评以后,问了羊羊爸爸一个问题:

给孩子报兴趣班,是应该扬长避短,还是帮孩子补短板?

给孩子报兴趣班,是应该扬长还是补短板?

同样,还有一个妈妈在给孩子做了测评以后,也表达了这样的疑问:孩子比较活泼,听说太活泼的孩子应该用比较静的兴趣 爱好来帮孩子综合一下,是这样的吗?

给孩子报兴趣班,是应该扬长还是补短板?

很多爸妈都知道“木桶理论”,即:一只桶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是最短的那一块。根据这个理论,人们认为要补短更为重要,而不是扬长。所以,最理想状态是,每一块木板都一样长,这样盛的水才最多。


所以很多父母有个疑问,是不是应该从补足孩子的短板开始呢?

 

孩子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而每一项兴趣的深度发展,都需要大量时间的训练累积。所以,放在父母面前的一个难题,就像投资股票,我们是选择投资高潜力的股票呢?还是选择低成长性的?

 

02 选择兴趣,从扬长入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假如把一个人的天赋能力从差到好按照10-100来记分的话,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能得80分以上,哪些方面只能得1020分。也就是找到孩子最擅长和最不擅长的领域。

 

这不仅对孩子选择兴趣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将来选择什么专业学习,甚至就业的方向,都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孩子将来能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选择一个专业,一定能事半功倍。如果不幸落入最不擅长的领域,那真是事倍功半,很难有成就了。

 

环顾我们身边的人,排除那些自身特别努力的,以及父母给的起点特别高的人外,那些“混”得好的人,基本都是在从事自己比较擅长的事情。


 

相反的,那些“混”得特别惨的人,基本都在从事着自己特别不擅长的职业,但是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于是混混度日。大多数人,都在从事着30-80分的职业,所以成了芸芸众生。


想象一下,那些奥运冠军们,如果小时候父母给他选择的是其他的兴趣班,结果会怎么样?假如乒乓球冠军从小学琴,从没打过乒乓球,即使一样努力,他的成就会一样吗?


试问一下,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中,有多少人是天赋没有被发现被挖掘被培养的呢?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这个意思吧。

 

选择孩子有潜能、有天赋的“兴趣班”,孩子愿意坚持,家长也轻松,学习效果也好。

 

我的女儿以前也有好几个兴趣,钢琴,画画,跳舞,唱歌,感觉每个兴趣她都挺喜欢,也愿意去学。我当时不知道如何帮她取舍,就怕选错了将来又不适合孩子,反倒放弃了真正她擅长的东西。


后来,我给她做了天赋测评,发现她的天赋领域在“视觉空间”,而身体运动不算突出,于是帮她选择了画画,一直坚持到现在。

 

 

每次课3个小时,她从来不觉得辛苦。她说,她将来的志愿是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帮女儿选择了她喜欢并且真正擅长的兴趣并坚持下来,我很庆幸有这个工具,因为这将是陪伴她一生的东西。

给孩子报兴趣班,是应该扬长还是补短板?

我给各位家长的建议是,帮孩子选兴趣班时,从强项入手,因为找他的强项,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定位优势的领域:让孩子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快速得到正向反馈,孩子会对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而兴奋,越来越自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相反的,如果找他的一个短板,可能孩子发了十二分的努力,还没有别的有天赋的孩子三分努力获得的结果好,孩子会受挫,几次下来,就会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一个人靠长板靠天赋吃饭,是快乐的,何苦非要在补短板上煞费苦心,折磨自己折腾孩子呢?


03 孩子的短板就放任不管了吗?


当然不是。


比如我们很多孩子测出来:自我认知天赋偏低。自我认知天赋是一项非常强的技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三大天赋之一。这项能力强的孩子平时话不多,喜欢独处和独立思考。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思考的深度会比同龄的其他孩子强,并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所以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

 

家长需要在孩子年幼时,花心思来提升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比如,孩子觉得读书苦读书累,想放弃,可以带着孩子去体验一下,体力工作一周、或是去和山区的孩子生活几天,通过比较和体验,来提升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补短的前提,是我们了解孩子真正的短板,并且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帮助他提高。


其实,所谓木桶理论还是长板理论只是表象,根源是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个体的价值选择。只有当我们不把孩子当私有财产,而是视为亲密的伙伴,你会发现,孩子自会呈现其长短,或早或晚,天赋才更加可能显现,而不是被自以为高明的父母们无视或忽略。

 

04 为什么有些孩子找不到真正的兴趣

 

当有孩子愁眉苦脸地说:妈妈要我去上奥数班,妈妈要我去学钢琴,可是我只喜欢跆拳道……我没有时间玩,我不想去兴趣班,可是妈妈不同意……

 

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最为重要!

 

对需求的准确了解是第一步。如果是成年人去读培训班,首先是明确读了对自己有什么用。给孩子选培训班也是同样的道理,先问问这个培训班对孩子有什么作用?再看和孩子的兴趣点与天赋领域是否能结合?

 

孩子的天赋从4-12岁就开始分化,这个年龄段,是孩子发展天赋最重要的时间段,如果错过了,将来再帮孩子去补,就只能事倍功半了。

 

人生原本并不是一场战役,除了起跑线,还有一场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马拉松,当确定了要学的兴趣特长,就应该帮助孩子用一辈子的时间坚持并学有所用。

 

决定孩子未来的,并不是智商,而是坚持,在上兴趣班的路上,不可能一路顺风顺水,选对方向,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收获。


 

下一期,和各位家长分享“坚持”的话题。

给孩子报兴趣班,是应该扬长还是补短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