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解码金庸书里隐藏在女主背后的那些事

(2012-06-14 14:36:21)
标签:

杂谈

最近在追天涯的一篇连载长帖,颠覆了我以往的认识,觉得之前的小说都百读了的感觉,连带着被电视剧误导,作者今天更新的部分说得是依然很有道理

======================================================================================

昨天有人提出金庸在新修版中,游皇城一章,张无忌看到盛装的赵敏时,金庸加了这样一段话,【张无忌凝望着她,若非顾虑周芷若就在身侧,几乎舍不得移开视线”】。她以为金庸写这句话是为了刻画张无忌对赵敏的感情,其实恰恰相反,请注意在【几乎舍不得移开视线”】前一句是,【若非顾虑周芷若就在身侧】。金庸的新修版大多数地方都是为周芷若而修。

  在张无忌的心里,是有许多牵挂,比如对赵敏。在游皇城前,他为了救周芷若,把为了自己受伤的赵敏一个人扔在了半路,不告而别。而此时相见,他即使舍不得移开视线,也得移开,因为他最先顾忌的是周芷若的感受。在他心里,周芷若始终是最重的,她的感受排在第一位。

  亦舒曾写过【我一日不爱他,一日不必怕他】,所以一个你不怕的人,你一定也不爱他。金庸是深知情之三味之人,一个怕字,一个顾忌道尽情字精髓。

  在张无忌为了救义父,不得不随赵敏离开婚礼的路上,赵敏的誓言,换回张无忌的一个吻,而张无忌的吻居然让赵敏激动的晕了过去,张无忌心里又多一层感动。但是在对赵敏的感动之时,他却想到了芷若,【“芷若待我,哪有这般好!” 】,他即使怀里抱着赵敏,心中却想的是我很是对芷若不起。

  在海岛之上,他误以为赵敏背叛,而愤恨伤心,甚至以为自己爱上了她,但是周芷若一个转身,他已经将赵敏抛之脑后,将芷若抱入怀中。因为他顾忌她的感受,怕她误会伤心。

  而当张无忌在少林寺再次遇到周芷若的时候,身边跟着赵敏,可是他眼中却只有芷若,无论做什么事情,赔礼也好,与她私会也好,赵敏即使偶有讥讽,他也从来没有顾忌过赵敏的感受。

  当赵敏流露醋意,说出:【“你救了宋青书的性命,现今又后悔了,是不是?”】,翩然而去的时候,张无忌心中想着周芷若,对赵敏的话恍然不觉。她走了,他犹自对着冷月发呆。他对赵敏从来没有顾忌,没有怕,何来的爱?

  但是张无忌从来不会象忽视赵敏一样,忽视芷若的存在,这就是存着感。爱她,他的眼中便总是先看到她,无论干什么,心中总念着她。做了对不起她的事情,没等她责备,他心中便已经忐忑不安,自责不已,虽感实难向她开口,最后也鼓起勇气向她实言相告。

  所以为什么我说,张无忌对于赵敏的离去焦急不已,是歉疚而非是深情,因为当张无忌一心安慰受了惊吓的周芷若,而完全忽视了赵敏的存在的时候,在爱情这场战争中,赵敏就已经输了。

  当初赵敏被误会时,张无忌怎样待她,如今的周芷若比赵敏当初错的更多,可是他对她却是柔情似水,关怀备至,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当他搂着芷若温言软语,众人都纷纷避退的时候,他的心里眼里便只有一个她。等看到周芷若安然无恙以后,他放了心要走的时候,才发现赵敏不在了,连她何时离去都不曾察觉,更别说顾忌她的感受了。

  对赵敏的离去,他心中虽然焦急,却仍然心心念念着周芷若滴入尘土的泪滴。

  他想【敏妹不顾一切的随我,经历了多少患难,我岂可负她?”】,他想到了她的付出,才想到岂可负她,其实他从来都辜负了她。

【几乎舍不得移开视线”】和舍不得移开视线,多了一个几乎,意境就全变了,文字的魅力就在这里。

  那高高在上,让公主都黯然失色的郡主,【身穿貂裘,颈垂珠链,巧笑嫣然,美目流盼,艳丽非凡,正是赵敏。公主和她相比,简直是暗无颜色了。】,作者加重笔墨,浓墨重彩描写了赵敏的雍容华贵,到了最后还不是为了衬托不着一字描写的周芷若。所有的这些【艳丽非凡】,还不是比不过张无忌身边的一个青衣素裙的她。那些他看在眼里,可是却把她放在心里。

  读懂一部作品,不在你读了多少遍。用心去读,能体会到作者的用意,读懂他的思想,一遍就够了。如果不能做到这点,读一百遍也是白搭。

  再比如张无忌找不到赵敏,心中焦急, 【展开轻功,向山下疾驰。山道上一列数里,都是从少林寺归去的各路英雄,他不愿逐一招呼。。。】,就这样【一口气追出三十余里】,【一时心急如焚,顾不得饥渴,在群山丛中又兜了转来,时时跃上树巅高坡,四下眺望。空山寂寂,唯见归鸦。】

  金庸描写了一大段张无忌找寻赵敏焦急的心情,但是写到这里,他笔锋一转写道【他直绕到少室山后,仍不见赵敏,心想:“不论如何,我对你此心不渝,纵然是天涯海角,终究也要找到你。”

  这么一想,心下便即坦然,见东北角山坳里两株大槐树并肩耸立,当下跃上树去,找到一根横伸的枝干,展身卧倒。劳累整日,多经变故,这一躺下,不久便沉沉睡去。】

  这句话其实就是前面那一段描写的眼,金庸在这里给张无忌对赵敏的感情下了定义,他对她始终是义多于情。

  当初张无忌在山道上得知周芷若有危险的时候, 【想到但芷若冰清玉洁,遇上了陈友谅之险毒、宋青书之无耻,若遇逼迫,惟有一死。言念及此,恨不得插翅飞到卢龙。但赵敏身上有伤,却又决计不能无眠无休的赶路。

  当晚两人在一家小客店中宿歇。张无忌躺在炕上,越想越是担心,走到赵敏窗外,但听她呼吸调匀,正自香梦沉酣。他到柜台上取过笔砚,撕下一页帐簿,草草留书,说道事在紧急,决意连夜赶路。】

  张无忌担心的是周芷若的安危,所以不眠不休的连夜赶路,他也想睡来着,但是他睡不着。倘若他也象此时对赵敏一样,一想反正不管周芷若怎样,我都会找到她,不会嫌弃她,或者象令狐冲一样,反正盈盈死了,我也与她同死就完了,盈盈脸毁了容,我把眼睛戳瞎了就行了,一想完,便能坦然睡去,或者安乐的过自己的日子去了,反正我不负你,但求心安,那便不是情。

  情由心发,岂是人的理智能决定的,真正担心挂念一个人的时候,自己能找到理由劝自己到坦然吗?经历过的人都知道,真正焦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往最坏处想,哪里还能睡的着觉。

  一个人要想找到借口,那太多了,就象张无忌对殷离之死的态度,如果殷离是义父杀的,那便做不得数,如果殷离是芷若杀的,那她又是何苦,但是如果殷离是赵敏杀的,他可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于是这里张无忌困了,想找借口睡觉,哪还有什么找不到理由的。不管你有没有危险,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心里不负你就行了,我不亏欠你,便坦然了。他担心的是赵敏,还是他的心安?

  不管张无忌对赵敏,或是令狐冲对任盈盈的感情都是一样的,让他们牵肠挂肚的不是那个人,而是更担心自己是不是有负她们的情义,一旦能说服自己没有辜负她们, 便不再挂怀,这算什么感情。不是我对任盈盈和赵敏有什么偏见,硬不承认她们与男主之间的感情,而是金庸就是这么写的。

  所以此处,金庸为什么不写张无忌一直焦急寻找,那样不是更能衬托他对赵敏的深情吗?干嘛偏偏加了一段他坦然入睡,而且是【不久便沉沉睡去】?是有深意的。

=============================================================================================

http://www.tianya1.cn/kan1.asp?tianya=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40769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