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内疚陪伴需要等待 |
分类: 做个好妈妈 |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工作很忙的父亲向儿子表达自己没时间陪他的愧疚,儿子很讶异地拒绝了父亲的歉意,他说:“我需要你的时候你都在。”
令我茅塞顿开。
这些日子,我总是在因为自己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而愧疚、焦虑、寻找出路,当我和亲如姐妹的闺蜜探讨此事时,全职妈妈的她不无得意地大讲自己的理论:“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另一个知己好友也在我最痛苦的那段时间简单明了地劝我说:“孩子应该有孩子的人生,她的人生也要面对这些不如意。”
我因为强大的焦虑而过滤了这句话,肤浅地把她拎到“非父母”那一个文件夹,不予参考。(她很痛恨我这一点http://i.gtimg.cn/qzone/em/e110.gif
可当我听了这个故事时,我不禁想要脸红了,想一想:跳跳是不是像我一样,每天在为无法跟妈妈时刻在一起而痛苦呢?当然不是!每天回家,我都会听家人跟我争先恐后地汇报她这一日玩耍如何尽兴如何嗨。
我无限放大的,是早上醒来,看我穿戴整齐,女儿睡眼惺忪问我一句:“妈妈,你干什么去呀?”我回答上班。她抱怨:“我不想让你上班。”被我遗忘的,是真到了要走的时候,她总能大大方方地同我拥抱亲吻,跟我告别。
在这一日的分别中,有时候她会跟奶奶说想妈妈了,或者提议“给妈妈打个电话吧”,孩子的嘴里永远在说她的心。
我清醒地意识到,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并非充满她一天的生活。
所以,当我感叹我的内疚时,事实上是我需要她,远大过她需要我。我以她需要我的名义来内疚我的缺席,其实对孩子是一种强加。
道德绑架,这在家庭教育中太常见了。作为父母,我们自以为是地提供了多少孩子本不需要的东西?我们一厢情愿的付出,因而满足,自认为这样自己就算得上是一个够格的父母。不被孩子接受我们就委屈甚至愤怒,埋怨孩子辜负了我们。
所以昨晚,当我得意洋洋地为女儿穿上我为她买的小中裤时,跳跳不解风情地三下五除二脱了下来,而不顾我的啧啧称赞。她的理由再简单不过:“太热了。”往常我会再劝劝,但是昨晚上我没有,马上找出一条更短的小热裤,也很漂亮,跳跳觉得凉快,皆大欢喜。
看着女儿在我前面跑跑跳跳,我从来没有过的释然。此时的她,需要的是奔跑的自由畅快。我在一边,更像一个看客。当她回过头来看到妈妈的注视,她满足和幸福让我安心。她过来伸开胳膊让我抱,我果断地抱起她,不再劝说让她自己走。我过去是怎么了,内疚于一整天没办法陪伴孩子,而在她身边却还要拒绝她索要的抱。被孩子控制的担忧和别人的笑话比起孩子的信任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她需要我时,我就要冲上去啊!
教育是留白的艺术。家长其实要做的并不多,能做的也确实有限,我们只需要让孩子明确父母对她无条件的爱,剩下的,都交给孩子来完成她到人间的使命。孩子终究是自己完成了自己的成长。我们跟孩子,实际上是目送的缘分罢了。
我想,我应该去尝试做一个等待孩子需要的妈妈,而不是硬把自己塞给她。
这样,女儿和我都将收获自由、轻松、快乐的母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