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津心随志远
天津心随志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99
  • 关注人气:2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友

(2010-01-22 14:58:45)
标签:

校园

杂谈

分类: 亲情

    老友夫妇从北京回来了,因为下大雪迟了几天才告诉我,听到他们消息,我和夫人赶紧骑车到南开大学,一晃又是几月未见,自然是十分亲热,气氛融洽。恰逢先生的同事在他家帮助调试电脑,一位广东口音,一位福建口音,一位普通话,陪我们坐的先生是讲一口流利的苏州话,她告诉我,这两位年龄都比我大,但都是我的学生。听他们几位在一起谈话真是一种享受,风趣幽默。谁也不服谁,故意抬杠,由此展开辩论,一会儿方案就出来了。这几位都是五十年代初燕京,清华,南开毕业的,在南大任教就有五十多年了。先生告诉我们,那时候我们在实验室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那位华侨可以一天不吃饭就一门心思琢磨怎么才能实验成功。文革中,我们天天刷瓶瓶罐罐,把手都泡变形了,大家毫无怨言,我听着为之感动,作为晚辈,我唯一祝福就是我国的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能够身体健康。

   接着,先生告诉我一位老教授的近况,他住在一楼,有三层台阶,可能还是张伯苓先生在任时盖的楼房,大屋顶,老人今年93岁了,腿不能走,只能坐轮椅,可是有台阶怎么办,先生看看现场,告诉他可以修成坡道,老人高兴的点点头,连声感谢。事后先生告诉我他是我国化学泰斗,可以与院士齐名的,可是文革中我们一起下放到农村七年。是呀,最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

   自古大学里讲究学科带头人,比如南开的化学,数学,物理,中文,外语,经济等学院历来都有名师挂帅,这些人受政府保护,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因此一般来说生活条件尚可。可是他们的得力助手,五十年代毕业的的中坚力量就不能提什么待遇了,真是吃草挤奶。他们的子女大部分在国外,一般都过的不错,也有心把老人接到身边,可是老人们不愿离开自己的老窝,老友。这样在校园里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年龄较大,有时很快乐有时很孤独的老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腊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